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解经 夬象征决断:在公开庄重场合宣布小人罪恶给予制裁,用让人信服的号令让大家防备危险;在自己的属地张满告示,不利于立即出兵讨伐;有利于有所前往。 论经 前后有逻辑关系内在联系,但绝大多数人一跳而过。 “扬于王庭”和“孚号有厉”的关系:在庄重场合公开小人罪行,给予惩罚之后,要防止小人反弹报复,因此要有所戒备。 “告自邑”和“不利即戎”的关系:需要用理性手段解决矛盾,而非以暴制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告自邑”就是伐交,而“即戎”便是伐兵。以暴制暴就像打仗,“兵者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为之”,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下策。 最后“利有攸往”:如果前面两种关系处理好了,路就铺好了,可以有所行动了。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解经 《彖》说:“夬”,就是决断之意,是阳刚决断阴柔;通过刚健让别人心悦诚服,通过果决让事物和谐。“扬于王庭”,是说上六一个阴爻乘下面的五个刚爻;“孚号有厉”,是说常怀惊惧之心,夬道就能一直光大;“告自邑,不利即戎”,是说如果使用武力,道路就会来越不好走;“利有攸往”,是说阳刚长久,必定战胜阴柔。 论经 从卦形上看,夬卦是下乾上兑。乾卦代表刚健,兑卦代表和悦,意思是刚健果决就能带来和悦。反之如果优柔寡断必然带来不快。事物讲究一个“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只有果决才能抓住不停运转的“机”。这里有五个阳爻一个阴爻,代表阳刚强盛阴柔弱小,正适合果断决定。但是这里的刚指的是果断做决定匡正流弊,而不是杀伐的刚。这个要分清楚。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解经 《象》说:水泽之气上升到天上,象征果决;君子要果断对下施与恩泽,如果自持德高位重便会遭人忌恨。 论经 水气上升到天上,就会变成雨降下来,这是自然现象。易经讲究观天道以立人道,从哲学上讲人事现象和自然现象同根同源。人爬到高位之后,就会高处不胜寒,遭人嫉恨。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自损益下、布施周遭,像水一样,到了天上会降雨下来。这样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解经 初九,脚前趾的部分强盛,前行不胜利就会反受其害。 《象》说:不能取胜却前往,是自取其咎。 论经 “壮于前趾”,比喻强盛刚开始的时候。君子慎始,谋定而后动。打仗还讲究个“庙算”,做生意还讲究个投资分析,就连强盗抢劫之前,也会先打打前哨。如果还不知道能不能取胜,就先开始,结果只能听天由命,如果失败则是咎由自取。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解经 九二,时常谨慎警惕呼号,即使深夜有敌人前来,也不用担心忧虑。 《象》曰:“有孚勿恤”,是因为恪守了中道。 论经 “凡战者,先为不可胜……”、“不可胜在己”……这些是《孙子兵法》的名句,是说行军打仗,首要任务是保证不被敌人消灭。而这个又取决于自己本身。守中道,就是行为不偏不倚,严格按照规律来办事。比如时常防备,这样就算是敌人夜间偷袭,也不用担心。 结硬寨,打呆仗是曾国藩的原则。依靠牢牢的基本功,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最终领导湘军消灭了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起义。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解经 九三,强生表现在脸部颧骨之上,有凶险;君子应该果断独行,遇到雨身体被沾湿,被人嫌弃,没有咎害。 《象》说:“君子夬夬”,是说终究能打败小人没有咎害。 论经 强盛都表现在脸上,是喜怒形于色的意思。要想依靠人成就大事,必须喜怒不形于色。强者多表现善,弱者多表现勇。形于色的话,虚实就容易被别人掌握,别人就很容易知道你的底细。兵法上讲究虚实相间,真真假假,想让对方放松警惕,就变示弱,想让对方害怕,就示强。如果做人经常大门敞开,里面有什么东西一览无遗,就没有大成就。 如何隐藏? 一是隐于无。常常面如一潭死水,看不出任何表情,自然猜不透虚实。这样行动的时候,自然让对方猝不及防。 而是隐于变。喜怒无常,自然真真假假,带有很大的迷惑性。行动的时候,让对方捉摸不定。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解经 屁股上没有皮肤,导致行走艰难;如果牢牢牵着羊就不会有悔恨的事情发生,可惜听了建议不肯相信。 《象》说:“其行次且”,是因为九四居位不当;“闻言不信”,说名虽然听到了建议却不能审查明辨。 论经 九四阳爻居阴位,居位不当,本来应该是阳刚果决的,却变得阴柔犹豫。瞻前顾后,好像是屁股皮肤受伤一样,导致行动不便。加上九四下面有三个阳爻,也就是压制了三个阳爻,更让九四如坐针毡。这个时候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摆脱困境的,必须依靠外部力量帮助。环顾四周,寻找贵人,最合适的就是九五了。就是爻辞里说的“牵羊”,依靠九五,可以“悔亡”,就是消除悔恨。可惜的是,九四虽然听见了,却没有听进去。大概是九四虽然陷入阴位,却本身是阳刚之身,自持刚强,听不进劝。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解经 九五,像清除杂草一样果断的清除小人,按中道行事就没有咎害。 《象》说:“中行无咎”,是说中正之道还没有开始广大。 论经 九五本来是位置最好,阳刚中正,本应该是大有作为之时,但是这里仅仅“无咎”,为什么呢?因为九五最接近上六,是全卦中里阴爻最接近的。阴爻象征小人,阴柔之物,近墨者黑,离得太近,跟得太紧,难免会收起影响,所以才告诫九五“中行”,不要走错路。 人的心灵就象是一个庭院,里面会生长各种各样的植物。不长花,便长草,因此要时刻清楚心中杂草,留给鲜花生存空间。这也是曾国藩“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之意。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上六,无号,终有凶。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解经 上六,无须号啕哭泣,凶险终将难逃。 《象》说:“无号之凶”,是说上六高高在上的局势,是不能长久的。 论经 风水轮流转,世界是一直变化的。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可能今日坐上并,明日阶下囚。所以富贵的时候,当常坐贫穷时候想;得意的时候,当常坐失意的时候想。 上六小人得志,高居上位。这本来就让人心怀不满,甚至是万人唾骂、千夫所指,倒塌下台也是时间问题。烧香拜佛也没有用,号啕大哭也没有用。 连《乾》卦上九飞龙在天都盈不可久,何况是德不配位的《夬》卦上六? 该卦的上六这个阴爻,仅仅指的是外面的小人、困难、挑战、危险? 它还指的我们内在的心念。外面的敌人好对付,心中的敌人难提防。所以王阳明才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