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3》弄错的鲈鱼,原来长这样!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昵称10744611 2018-03-20

中国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正在热播,不过在第三期中,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舌尖3》闹了乌龙,犯了常识性错误,错把大口黑鲈当做古文中的鲈鱼,而古文中的“正主”极有可能为松江鲈,也称四鳃鲈鱼。


四鳃鲈鱼


纪录片中的叶放作为文人群体中的一员,为了举办表达志趣和理想的文会宴,到毗邻苏州的太湖水域寻找花鲈。


纪录片中介绍,太湖花鲈成名在一千七百年前,西晋文学家张翰不满权贵争斗,推说思念家乡的花鲈,为此弃官,返回千里外的故里,这个“莼鲈之思”的故事成了历代文人洁身自好的精神寄托。结合《世说新语·识鉴》中张翰“莼鲈之思”的时代、作者身份经历、其他文字信息,松江鲈跟花鲈都是相对合理的推测。但松江鲈和花鲈样貌习性完全不同,花鲈比较接近我们现在对鲈鱼的认识,而松江鲈又叫四鳃鲈鱼,则属于一种小型杜父鱼。


为查清文中的“正主”到底是哪种鱼,记者专门采访了松江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明光。


此鱼就是四鳃鲈鱼,又叫松江鲈鱼,但此松江指的是吴淞江,不是指松江府的地名,此鱼主要产地为吴淞江。钱明光告诉记者,“这张翰是吴江人,不是松江人,历史有上词句‘鲈鱼四鳃独出松江一府’其实是误传,其实此鱼从黑龙江一直到福建沿海内河都有,但里下河产的个太大无人认可,唯有吴淞江的被世人认可,这是种文化力量而非科学力量。而且四鳃其实是二鳃,成型后的二鳃后有二凹痕,使人们误以为四鳃。”


松江鲈主要生活在淡水下层石缝间,性成熟后于秋季开始洄游进入长江口北大堡礁产卵然后逆长江黄浦江淡水中生长育肥。从洄游方向及时间来看,松江鲈仅在秋季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大量可见,其它季节几无踪影,结合文中“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钱明光表示“特定的形态、生长期、洄游规律,松江鲈极有可能是典故中的正主。”


  • 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由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主持、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协作的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的开发研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此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松江鲈鱼属底栖、肉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虾类和鱼类等鲜活饵料,不会主动摄食静态饵料。以往,松江鲈鱼人工养殖主要以投喂适口的虾、鱼等活饵为主,但活饵成本高、供应难、不易储存,严重制约了松江鲈鱼的规模化养殖。为攻克这一制约松江鲈鱼养殖产业化发展的技术难题,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于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承担了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的开发研究”。

在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支持下,课题组人员通过开展投喂不同形态特征、蛋白含量、缓降速度、颗粒大小和水中稳定性的人工配合饲料的生长对比试验,筛选出了松江鲈鱼喜食的一种人工配合饲料,研发了一种先进的驯食技术,掌握了一种科学的水质管理方法,制定了一套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操作规程。经过反复对比研究,终于取得重大突破,且松江鲈鱼的养殖成本降低近四成。本项目的成功对扩大松江鲈鱼养殖规模,对促进以松江鲈鱼为主线的文化、科普、休闲、餐饮等产业的形成和开发,推进松江鲈鱼的人工放流和生态修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课题组人员正继续开展后续研究,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松江鲈鱼全价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来源:松江区农委、松江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