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札集成之《十七帖》

 王之毅wbz 2018-03-23


信札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存在。在书法史上,将经典信札收集会变成册的有之,刻帖兴起之后,纷纷翻刻者有之,历代书法家争相临摹取法者有之,千百年来,王羲之《十七帖》就是这样被历代书法家宠爱的一部信札书法作品集成。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十七帖》流传至宋代,真迹已经失传,仅存刻本和唐代临本,而今我们所见的《十七帖》均为宋刻版本。馆本系《十七帖》版本众多,国内及日本流传较广、优于他本的为上图本和三井本。

《十七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王羲之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十七帖》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

赵孟頫、康里巎巎、王铎、启功等历代书法名家均有临摹《十七帖》的书法作品传世,他们或得其汉字的草法书写、或得其书法艺术的点划姿态、或得其整幅作品的神采气韵,《十七帖》就这样滋养着历代书法艺术家在书法艺术之路上砥砺前行。




中国唯一的美术电视台
书画频道是您一生的朋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