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园的故事《儿时的情结》

 阿福根 2018-03-23

我出生在海园,小时候我们这些孩子虽然不在弄堂里玩,但是有两个地方却是我们的活动场所,一个是我们荣康别墅四楼的大晒台,那时从一号到十号的大晒台是通的,每幢房子的晒台中间只有一个七八十公分高的墙体,很容易攀爬,除了节日放烟火时我们在晒台上就能观望到四面八方放的烟火外,夏天晒台就是纳凉的好地方了,大约下午五六点钟太阳西斜了,就用水冲洗地面,待吃过晚饭拿上一领席子铺在地上,围坐一起或游戏、或唱歌、再就是听大人讲故事了晒台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活动、玩耍的地方,那里记忆者我们的童年。

那另一个活动场所就是歌剧院了,房子里住着好多歌剧院的演员,我们和着他们的孩子,下课了就往歌剧院去,看排练,大草坪上玩,那时有个游泳池,夏天放水可以游泳的,孩子们就都去泡一泡,游泳池后是一排练歌房,除了听那些歌唱家练唱外,没人时,我们就进琴房去弹两下。

剧院有个小剧场,不光演戏还放电影,那可少不了我们这些孩子,小剧场演什么我们就看什么,我们看着他们排各种大戏,什么《宝莲灯》、《小刀会》、《江姐》,那时候那些大碗儿明星没一点架子,也不摆谱,出门更不用戴口罩墨镜什么,他们都是邻居一起生活在海园这块土地上,可是那些演员的敬业精神非常可佳,有次在小礼堂排《江姐》我们都坐那里看排练,仼桂珍演江姐,非常认真投入,唱到动情处眼泪哗哗地流,全没有我们这些近她只尺的孩子坐面前受什么影响,可以说我们的文艺细胞的初时启蒙来之于伴我们成长的歌剧院。

要说歌剧院的前身是一个叫陶如增的府地。

陶如增,字凤山,号善钟。顾家路人。幼寒微,业调马,设善钟马车行于上海,营业甚盛,广置地产于法租界今善钟路一带,租界当局以其名名路。性慷慨。捐办本镇文明小学,同知成安奖给匾额;又捐助上海新小东门工程经费及慈善事业甚多;光绪,三寸一年大风潮灾,亦捐巨款。

  这段文字记录很清楚,善钟即陶善钟,他的名字叫陶如增,善钟是他的号;他是顾家路(今浦东新区顾路)人,出身贫寒,从小到上海在英商跑马总会的跑马厅养马,后来成了驯马师,收入也提高了。与所有的中国农民一样,陶善钟对土地有强烈的感情,于是他就在沪西购置了许多的农田,成了一个大地主;在洋场混迹多年,他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上海已经成为一个大城市,马车已经是上海城市客运和货运的重要手段,而养马出身的陶善钟不仅能识别马的优劣,还有渠道从跑马厅购到被淘汰的赛马,于是他就开了一家以自己的名号命名的'善钟马车行'。在20世纪初出版的《图画日报》里可以看到善钟马车行的绘图,它就在跑马厅(今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附近的一幢二层楼房里。在一册稍晚的《上海商业名录》的'马车'一栏中记录:'善钟马车行。法租界徐家汇路二五八号,电话四八三八。'

  陶善钟在沪西购置了许多的农田,1901年法租界越界筑路时,就会触及到陶善钟的土地,《川沙县志》中讲:'广置地产于法租界今善钟路一带,租界当局以其名名路',也许,陶善钟让出了一些土地给法国人筑马路,法租界就将其中的一条路以陶善钟之名命名为'善钟路'。

  陶善钟当初买进的是农田,随着上海城市面积和范围的扩大,许多农田就变成了城市用地,地价不知翻了多少倍,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土地资源和产业,1900年陶善钟与英国建筑师白兰泰(William Brandt)、律师陆舌儒(W・L・Rodgers)等联合注册了泰利公司,主要经营上海的房地产业务。上海市政协编《旧上海房地产经营》一书收录《外国房地产商的经营手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英商泰利公司请陶善钟的儿子陶敬斋为买办,除利用陶百万的富名外,主要还是利用陶家的财产,为泰利垫款'。

如今的常熟路就是过去的善钟路了。

到了夏天,歌剧院内有好多枣树,那可忙坏了我们这些孩子,想着各种办法去摘枣。花园里也有广玉兰树,石榴树,开花时非常好看。

可以说歌剧院陪伴着我们的童年,我们在那里渐渐的长大。

这是海园这块社区内的陈年往事,是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过去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