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庭院式古建筑群——陈家桅杆   作者/骏马

 琼花舞罢清气来 2018-03-25

  3月22日,春光明媚,风和日丽,8点50分我们俩个骑行朝“陈家桅杆”进发。成青生态大道上汽车尾气较严重,且车多不安全,所以试走乡间小道和自行车绿道,虽然路程会远几公里,但沿途有一眼看不到边的绿树包围,更有正在怒放的海棠、樱花、梨花、碧桃花,一路上向我们微笑致意,所以心情也十分惬意。1个小时又40分钟,顺利到达目的地。

  陈家大院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鹅村,系清代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经年营建。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经八年竣工,是一座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庭院式建筑群。整个建筑7282平方米,建筑面积2736平方米。共大小12个院落,且组合精巧紧凑,布局大方合理,具有清代特色,院内建筑为穿斗木结构,门前竖立双斗桅杆,故俗称为“陈家桅杆”。

  陈家大院平面图

  陈家大院正门

  陈家大院门前的桅杆。

桅杆包含“魁星点斗”之意,石头和桅杆皆有单双之分,而能受皇恩赏赐双斗双桅杆者,必为进士及第。这宅院的初创主人陈宗典便是受蒙恩嘉奖的。“屋后树弯弯,门前石桅杆”,这是荣耀、庄严和威武的一种标志。

  大门左右墙楣上的“观物”、“见实”的训语,体现出家人不同凡响的家风。

  守门石兽

  正门的背面

院内全部建筑共分三组:

  第一组即进入大门后正中,正门上匾额“皇恩祖德”四个大字,匾额两侧对联“修屋多载永不离祖父向指,功成一朝还期步希夷古风。”短短二十二字,寄托了宅院主人对历世子孙秉持祖训,立功建勋的希冀。

  第一组建筑自“皇恩祖德”门进入第二进院子,正厅悬“恩沐九霄”匾,然后是二厅正宅,其后有两层的祭台。整个建筑屋顶飞檐翘角,半拱五色彩绘,绿窗红柱,山水壁画,是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

  两层祭祀的拜台,上层彩绘“二十四孝”图,下层则设有“家法室”。可见礼教宗德的恩威并施,共存一处。

  第二组建筑是西侧小花厅,前有“翠柏山房”,布置典雅,四壁有名人书画,石刻,书房三间内置凤雕书案,楠木书橱,陈设有序。这里是主人的书房和私塾,对子孙进行“族规”、“宗规”、“家规”教育的地方。【翠柏山房】的左山墙门外,有天井(小洞天);右山墙门通往忠孝祠。

  天井(小洞天)内,一块碑刻镶于墙内,半斜阳光照于其上,“春花开得早,夏蝉枝头噪,黄叶飘飘秋末了,白雪纷纷冬又到。叹人生容易老,到不如,早清闲,乐逍遥。虽不能成仙了道,亦不至混俗滔滔。”

熟读之,颇有人生感悟……

  忠孝祠内有石拱桥,桥上人物浮雕,桥下鱼池照影,祠内正面石壁上有主人画像和石刻宗谱,设供桌香案,是祀祖之所。

  第三组建筑是东侧大花厅。主人用于接待达官显贵的场所,其庞大和精美为整个建筑之最。院内有照壁,两端石砌牌坊,大门中有戏台,四周有走马转阁楼,雕梁画栋,曲折回环。院西筑有亭阁水榭,鱼池石山,疏密有致,浑然一体,竹树掩映,清出绝尘。特别是池中石山,高仅七尺,阔不足一丈,山上竟配置青城山全景,其楼台亭阁,宫观殿廊,应有尽有……

  照壁上,清代做过大京官的养生家黄云鹄一笔厚之雄强的书法立于满墙:“莫以岁云暮,当极观太无。早回头勿忘,旧路遥天远,乐还本始初。”大概意思是归隐后,潜心修道,不眷恋官场,过闲适的人生。

  照壁背面书有《诗经·国风·鄘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四个大字,体现主人的做人品格。

  大花厅一侧的长廊

  两个建筑物之间的通道

  仿青城山造型的池中石山

  参观陈家桅杆后兴趣不减,继续北上2公里左右,游览寿安镇岷江村乌龙岛。

  回程绕郫都区友爱镇绿道,行至温江区万春镇幸福田园。

  幸福田园小憩一下,再有30分钟就可以到家了。整个行程约40公里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