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 | 胶济铁路的工业遗产②历史同情

 江洲游子 2018-03-26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把目光对准铁路文化遗产。

胶济铁路是山东第一条铁路,留下了诸多文化遗产。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工业遗产研究工作室,自2016年起对胶济铁路文化遗产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田野调查。

以下为这次调查摘要,今天推出第二篇。


对胶济铁路淄博段的田野调查,我们以博山、山头、八陡、淄川、大昆仑、洪山、马尚、周村、王村及南定车站的德、日占时期站房建筑为重点,兼顾附近幸存的铁轨、水塔、仓库与铁路桥涵。

德国为修建胶济铁路而绘制的考察地图 来源:青岛档案信息网


博山火车站站房,2006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站房是胶济铁路上第一批由德国人修筑的建筑之一,建国以后被改建了数次,只有两侧的翼楼还是最原始的样子。站内还保留着一座威严的黑色水塔,是当时为蒸汽火车供水用的,早已废弃多年。

博山站站房现状


博山区曾经是淄博市政府的所在地,以煤矿和铁矿的开采为支柱。进入21世纪以后,这里的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直至完全停产,市政府也搬迁至张店区,博山火车站依赖于煤矿和铁矿的大宗货运因此受到重创,曾经热闹的铁路客运也在公共汽车的冲击下完全停止。现在除了零散的铁路货运,就是给博山当地的火力发电厂运送外地煤矿。如果发电厂停止运营,曾经辉煌一时的博山站也就失去了功能。

大部分车站,都有与博山站相似的衰落轨迹。

胶济铁路示意图(注:此图为1922年时的情况,其中大昆仑-西河、博山-八陡支线是后来由华商出资修建的;图片来源:张学见《胶济铁路及其沿线煤炭产销(1920-1937)》,《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1, Vol. 26, No. 4, 第47页)


围绕着这些火车站,不仅有许多人关心着本地历史和遗产,还有更多的人以令人鼓舞的热情生活着。

博山站被改建的部分开出一家烧烤店;八陡站附近的村民还习惯沿着“草长莺飞”的铁轨回家,用略有腐朽的枕木做成自家门楣;山头站的活动中心里时不时传出退休职工练习萨克斯的声音……

博山站站房现状


历时十天的田野调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居民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身记忆的珍视。

在博山站工作的青年人,对站房建筑和附近几个火车站的历史了如指掌,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的问题。

博山站存留的德建水塔


住在八陡站附近的老爷爷,曾经是当地煤矿公司的工人,年过八旬还坚持陪我们在烈日下步行三公里,为我们讲述日占时期八陡站的故事。

老爷爷向我们讲述八陡站的故事


大昆仑站附近看管德建仓库的大叔,知道我们的来历后,特别允许我们在建筑内部参观和拍照,还与我们分享他自己收集的车站老照片。

周村站的工作人员特地让在车站内调查的我们穿上安全服,以防万一。

当我们几乎对寻求原始档案感到绝望时,终于辗转联系到淄博车务段档案管理的老师,她亲切地让我们自由查阅珍贵的段志。

第一次考察洪山站时,我们以为此处已经被拆除,多亏在王村站巧遇一位工作人员,在他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保存十分完好的洪山站站房……

在我们调查的10个站点中,目前还留存有20世纪初期建筑的车站,只有博山、洪山、马尚、周村与南定。

南定站站房


而始建于1904年的大临池车站,已经被完全拆除。

紧挨着铁轨的南定站站房,是我们调查中的一个惊喜,站房上还留存有墨书的“南定站”三个字,古朴有力,甚至能看出不同时期人们的书写方向不同。但其保存状况也让人担忧。

从各方面来看,淄博段铁路未来的遗产保护工作都将是艰巨的。

记忆对人类是如此重要,无论光荣或伤痛。

 

(作者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生,是此次胶济铁路田野调查活动的参与者)



(来源:文化济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