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十一节 健脾化痰法

 学中医书馆 2018-04-05
第二十一节 健脾化痰法 (概述] 健脾化痰法,是针对脾虚湿聚成痰而设。中医认为 痰是病变过程中的一种产物,无论外感内伤,皆可生痰。其生成 与肺、脾,肾三脏均有关系,然脾不胜湿,运化失司,诚是生痰 的主要原因。所谓。脾为生痰之源。即此谓也。 ‘ 痰不仅是病变过程中的一种产物,作为病因,又是导致许多 疾病的第二因子。如痰湿犯肺则咳嗽,哮喘,痰浊停胃则呕吐, 反胃,痰阻清窍则眩晕r痰停胁下则为悬饮,痰湿下注则为带下 等等。所谓。怪病多痰。就是指此而言。故本法常选用苦温燥湿 或健脾利湿化痰药物如半夏、茯苓、陈皮、自术、甘草等组成方 剂,以治疗脾虚痰湿证以及痰湿所致它脏诸证。凡咳嗽多痰,色 白易咯,胸痞恶心,肢体困倦,头眩心悸,苔白面滑腻者,均可 用本法治疗。 . (常用方剂]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由法半夏、陈皮各5克,茯苓9克,生姜、炙甘草各3克组 成。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脾虚痰湿咳嗽等证。 痰湿之证,多由脾虚失运,湿聚成痰,阻滞气机,郁结而成。 故方用半夏辛温而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理气化痰,使 气顺痰消,茯苓健脾渗湿,使痰无所聚,则痰无由生,生姜降逆 化痰,并助半夏、陈皮行气消痰,古方有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 与半夏相配,有散有收,相辅相成,兴肺之开阖;甘草和中健脾. 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健脾,理气和中之功。方中陈皮、半夏二味, 以陈久者良,故方有“二陈”之名。 (主治病证] 1.痰湿咳嗽 咳嗽一证,病位在肺。故张景后说:“咳证最多,无非肺病。” 然亦有它脏所致者也,如因肾、因肝、因脾等,所以《内经》又有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就临证而言,咳嗽一证, 仍以脾肺二脏居多,而肝肾则次之,心咳又次之。 脾之与肺,在生理上是相生关系,脾虚则土不生金,肺失所 养,宣肃失司则咳。脾虚不运,聚湿生痰,痰湿渍肺,也致咳嗽。 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就是指此而言。所以咳嗽 一证,乃脾肺多见。其证咳嗽多痰,痰白而粘,易于咯出,伴胸 脘作闷,食纳不香,四肢乏力,舌苔白腻或滑,脉象濡滑。治宜 健脾化痰,理气和胃,二陈汤加味。 2.痰湿喘证 喘,即气喘,喘息,以气息迫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本证可 出现在许多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当喘作为这些疾病某一阶段的 主证时,即称作喘证。 痰湿喘证的病机是痰湿壅肺所致。临床以气喘、咳嗽、痰多 而粘,咯吐不利,胸中满闷或兼恶心,舌苔白腻,脉滑为其主要 表现。治宜健脾化痰,降逆平喘。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 药如半夏,茯苓、陈皮,炒白术、全瓜蒌、炒莱菔子,炒苏子、 白芥子等。若兼肾阳不足,可加制附片、肉桂、五味子之属,以 补火生土,兼热加黄芩、鱼腥草、胆星以清热化痰。 3.痰浊心悸 痰浊阻滞心悸,临证以心悸气短,心胸痞闷胀满,痰多,食 少腹胀,恶心,舌苔白腻或滑腻,脉弦滑为主证。(血证论》云:“心 中有痰者,痰入心中,阻其心气,是以心跳不安。”脾为生痰之 源,痰浊阻滞心气,当健脾化痰,宁心安神。二陈汤加枳实、制 南星,以行气除痰,枣仁、柏子仁宁心安神。 4.痰浊眩晕 痰浊眩晕,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 失司,湿浊内生,上阻清窍所致。其证头目眩晕,脑欠清醒,胸 闷食少,怠倦嗜卧,恶心多痰,舌苔白腻,脉濡或弦滑。治宜健 睥化痰。方以黄芪六君子汤加草决明、代赭石、菊花。 5.痰湿呕吐 痰湿呕吐,呕吐痰涎,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头目眩晕,或 呕而肠鸣,舌苔白腻,脉滑者,乃中阳不运,聚湿生痰,痰浊留 胃,胃气上逆,痰浊上泛,影响头目所致。治宜健脾化痰,降逆 和胃。二陈汤加桂枝、白术、旋覆花、泽泻,去甘草。 [临证心得] 痰湿为病,与肺、脾、肾相关。如肺热熏蒸, 灼津为痰,脾虚失运,聚湿为痰,肾不制水,水泛为痰。但三者 之间,尤以脾胃为主。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脾不胜湿,运化失司, 贝。聚湿为痰。所以李中梓曾言。脾为生痰之源”,是有其道理的。 脾与痰的关系,脾虚是本,痰乃是标。故治脾虚痰湿之证, 首要注重生痰之因,不能单治其痰.所谓。见痰休治痰”,“善治 痰者,治其生痰之源。,确为临证有得之言。而健脾化痰法,则是 体现了。治痰之源”的法则。 本法所选《局方)二陈汤,是健脾化痰的常用良方。药虽四味, 而针对病机,半夏燥湿而除痰,茯苓健脾而渗湿,甘草和中而补 土,陈皮健脾理气而化痰。临床验之,确有健脾化痰之效。笔者 体会,本方组成有理有法,但药物作用似较平淡,故临床应用时, 须随证加减,注意健脾、祛湿、理气、和中等方面。临床上对二 陈汤的化裁,可以广泛治疗各种痰证。如二陈汤加枳实,竹茹、 大枣,乃《千金方》之“温胆汤”,功能清胆和胃,而治胆热上扰, 虚烦不眠,口苦脉弦,头昏耳鸣有良效。温胆汤加郁金12一18克, 远志3~6克,胆南星5克,石菖蒲30~60克,治疗痰迷心窍,神识 不清之证,投之每效。二陈汤加胆南星,枳实,去乌梅,乃《济生 方}之导痰汤。功能燥湿豁痰,行气开郁,对痰厥之证有良效。二 陈汤去乌梅,加人参、枳实、菖蒲、胆南星,乃《济生方.》之涤痰 汤。功能健脾化浊,涤痰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语 言。二陈汤去乌梅,加当归、熟地,乃《景岳全书》之金水六君煎。 功能养阴化痰,治肺肾阴虚,脾虚痰多,体现了燥湿同调的治则。 它如二陈汤加海蛤,芒硝、昆布、海藻,治痰核、顽痰,二陈汤 加白芥子、橘络、旋覆花,治胁痰肋痛,二陈汤加瓜蒌、贝母, 治咳嗽痰少,粘稠不畅,难于咯出,二陈汤加干姜,砂仁,治咳 吐稀痰,呕吐恶心,胸膈满闷,二陈汤加白术,天麻,治风痰上 逆,眩晕头痛,脘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二陈汤加前仁、 白果、椿根白皮,胆南星,黄柏,治湿痰带下,白带粘稠,痰多 苔垢,二陈汤加川芎、当归,治痰阻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等。上 述加减方法,皆是健脾化痰立法,又针对兼证变证的不同,变通 化裁而成,是理脾成方加减的典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