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心痹 1。通脉薯蓣丸 王希仲 (组成及用法] 山药18g 炙甘草18g 生地黄30g 徐 长卿12g 当归6g 桂枝6g 炒神曲9g 白人参9g 川芎 6g 赤芍5g 白术5g 麦冬6g 杏仁6g 柴胡5g 桔梗 5g 云茯苓5g 阿胶9g 干姜3g 防风5g 白蔹3g 大 枣1。枚 加入黄酒少许水煎,每日1剂分3服,或研上药为细末,炼 蜜为丸,每丸重9g,每服l丸,每日3次,淡酒水下。 (主治] 风湿性心脏病。 (解析) 余读仲景之书,知薯蓣丸类炙甘草汤,若作寻常解 释,其能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王氏加徐长卿,增生地黄量,甘草 炙用,直指其治风湿性心脏病. 考风湿性心脏病,乃反复感受风寒湿邪,病延难愈,由肌肉 关节血脉累及心脏所致。心脉瘀阻,心力渐衰为基本病理,显系 虚劳。然反复感染并未停止,内舍于心之浊邪亦未去,症见心悸 短气、喘咳不得卧、脉结代等一派虚损之象,实则内外合邪,虚实 夹杂,所谓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徐长卿通脉活血,并除疫疾 邪恶浊气,王氏以之为风湿性心脏病之专用药;生地黄滑利以逐 血痹;炙甘草通经脉利血气。可知本方活血化瘀之力甚强。余 药补气调中,祛风散邪,理气开郁,知风湿性心脏病之治疗,不可 徒补其虚损,亦不可着意去其风气,须二者兼顾方宜。 2.保元膈下逐瘀汤 陈真一 (组成及用法) 山药30g 人参9g 炒五灵脂6g 当归 9g 川芎6g 桃仁9g 牡丹皮6g 赤芍6g 台乌药6g 元胡4.5g 炙甘草9g 制香附4。5g 红花9g 炒枳 壳4.5g 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解析) 慢性心力衰竭本属水肿、心悸、喘证范畴,临床从 水、痰、喘,肺脾肾调节水液代谢论治。 陈氏认为心力衰竭一般证候,如心悸怔忡、水肿腹大、气短 乏力、喘咳身重等,皆因心脏肥大、衰弱无力所致。心主血脉,自 然为血瘀之证,况心力衰竭;肝脏肿大,实类膈下痞块;心脏肿 大,亦因瘀血;而心力衰竭者,舌必紫黯、舌体瘀斑、脉结代涩滞 等常见体征,莫不为血瘀之典型见症。膈下逐瘀汤活血化瘀,疏 畅胸中气滞.然心力衰竭者,每常气虚欲脱,此因元气大伤,故 加人参补益真气以固本;山药味甘平,看似平淡,实则主心脏气 血之伤损,故必然用之,量亦稍大为宜。 5.加减复脉汤 李彦师 (组成及用法) 炙甘草30g 生地黄30g 人参15g 阿 胶18g 肉桂3g 麦冬18g 炒枣仁18g 胡麻仁30g 生 龙齿15g 龙骨24g 牡蛎24g 地龙24g 石决明18g 生 姜9g 大枣10枚 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脉结代,心动悸,失眠,健忘。 (解析) 仲景炙甘草汤乃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法,然阴血阳 气之虚弱者,同时又具阴虚阳亢之烦躁、头眩、头痛、神志不安、 失眠、虚汗、遗精、崩漏诸症,本方自能平肝潜阳,镇静安神。 6.人参苓桂术甘汤 刘子浞 (组成及用法] 白人参12g 桂枝27g 生白术18g 云 苓45g 麦冬18g 炙甘草24g 水煎,每日l剂分3服。 (主治] 脉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闷憋气等,包括现代 医学之病窦综合征以心率缓慢为主者,以及单纯性窦性心动 过缓。 (解析] 本类病证多见于年老体衰者,长期患有高血压、冠 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其心肾阳气亏损,心阳痹阻,胸中阴 浊甚重,脉络受阻,心血失养,故有心悸怔忡、脉迟结代等症。 本方系仲景苓桂术甘汤加参麦饮而成,益气通阳,养心宁 神,具活血复脉之效果。 本方药量虽重,性实平稳,临证用之当勿存疑. 7。加减炙甘草汤 张叔骏 (组成及用法] 炙甘草9g 人参9g 麦冬9g 阿胶9g 麻仁12g 生地黄15g 朱茯神12g 炒枣仁9g 黄连3g (酒炒) 元肉9g 大枣3枚 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脉结代,心悸作喘,失眠兼内热者。 (解析] 《伤寒论》炙甘草汤益气滋阴,补血复脉,乃阳虚不 能宣通脉气,阴虚不能荣养心血之用方。方中姜、桂、清酒性味 辛温,固有通阳复脉之用,然若内热较重者,口干咽燥,小便或 赤,心烦而渴,舌红而干,亦为临床所常见,自当去之。黄连苦 寒,经酒炒,得益气养阴之药,可交通心肾以治失眠,稳定心律以 除心经郁热之动悸而烦;枣仁善治虚烦不得眠,亦能敛神而宁 心。余曾用本方于多种心脏疾病具上证者。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72.对症辩证选名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