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说老子第十九集:道之见素抱朴

 恶猪王520 2018-04-08

道之见素抱朴

 

一易堂 风萧萧

 

话说老聃对社会上种种病态的现象进行深度剖析,使那关尹子明白了老师一心向往那“无知无为、无私无欲”境界的真正用意,也好像理解了那孔夫子不懈宣传“仁义孝慈”之学的良苦用心。

 

于是,他对老师说道,看来您老人家和那年轻人孔仲尼,其实都是认识到了这天下大乱的真正根由,正是大道被废弃和破坏掉了,你们都希望这天下早日回归正道。只是所推崇的方法正好相反罢了,您老主张一切放任自然,抱一归无,是不是认为只要大道回归,那么仁义自在其中?而那孔丘则可能认为单靠自然回归似乎遥不可及,在“听天命”的同时,还应当“尽人事”,所以极力推崇仁义之学,认为只要人人讲究仁义,大道必定回归。那么,你们两人的追求不是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吗?不知您老人家是否同意我的这个理解?

 

老子闻听弟子所言,不由哈哈大笑:看来,你对大道的理解,已经很深刻了。不过,你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那孔丘也是只知'道’之表,而不明'道’之理,犯了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错误啊。

 

在这个大道废弃、污浊混乱的社会中,有三样东西颇受人们的追捧,很是时髦。尤其是那些身处高位、为君为相的,更是趋之若鹜、如蝇逐臭。殊不知,给这个社会造成危害的,也正是这三样东西:

 

其一,危害最大的就是追求那精神上的“圣明智慧”

其二,就是推崇那生活中的“仁爱正义”

其三,就是贪图那物质上的“机巧货利”。

 

先说那精神上追求的“圣明智慧”。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最渴望的莫过于别人奉承他为天下第一圣明之君、智慧之主,最害怕的莫过于自己在老百姓心目中不够圣明、没有智慧。这样的帝王君主,往往自作圣明,卖弄智慧,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百姓,政令繁多,朝出夕改,搞的老百姓无所适从,劳民伤财。而他不但认识不到自己既不圣明又不智慧,也看不到这样强作妄为,给老百姓带来多大的扰乱和伤害,反而沾沾自喜,沉醉于一片“圣明、智慧”的阿谄奉承之中,岂不是可笑至极。如果当权者都能够抛弃对“圣明智慧”这些虚名的追逐,不逞圣明、不弄智诈,就可以静下心来,象帝尧一样混迹于百姓之中,与万民同甘共苦,让万民自生自化。这样的国君,带给老百姓的好处,又何止十倍百倍呢。正所谓“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啊。

 

再说那生活中推崇的“仁爱正义”。 没错,仁义很重要。我们前面说过,正是因为大道废弃,才显示出仁义的价值来,也才有了提倡仁义的呼声。但是,那大道犹如大树的树根,那仁义犹如树枝的末梢。现在大树的树根久旱无水,才是导致枝叶逐渐枯萎的根本原因啊。这时候人们想要保持那树梢的葱绿本来无可厚非,可是你不去浇灌树根,而只是一味的向树梢喷洒水份,又有何用呢?那树枝树梢可能会暂时保持茂盛的样子,但只能是一时的假象而已呀。真正的仁义本来就隐含在人的天性之中,现在人的自然本性受到了破坏,不去教导人们回归自然天道,却一味的推崇什么仁义之学,这就象只往树梢上洒水却想保持大树的枝叶茂盛一样,实际上只是舍本而逐末罢了,唤来的只能是尔虞我诈的假仁假义呀!如果能够杜绝这些生活中标榜的仁义礼法,不让这些假仁假义束缚人的天性,使人们都能按自己内心最纯真的本性去行事,真正的仁爱正义自然就会回归,社会家庭自然就会父慈子孝、六亲和睦。此所谓“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啊。

 

再说那物质上贪图的“机巧货利”。 人常说“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鱼儿逐水而聚,鸟儿逐林而栖。作为万物之一的人,当然也喜欢生活在物质条件更为充足便利的环境中,可见,趋利避害也是人的自然属性啊。那无私无欲、抱一归元的超凡境界,也许只有上古时代所称颂的圣人能够做到。对于我们这些红尘之中的芸芸众生,又怎么可能完全断绝得了对于货利的追求呢?既然天利万物,又怎么能反过来要求万物不受其利呢?这也算符合天道吧。那孔丘也说过“富贵之事,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的确是一句大实话呀。然而,万物天生,皆有所需,全凭自然所得,纵有所利,亦是不召自来。在大道废弃的当今社会,人们追逐货利的欲望迷失了天性,智巧一出,百伪俱生,人们不再脚踏实地、顺应天道,自然获取应得之利,而是挖空心思、投机取巧,总想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财货之利。在这些迷失天性的人看来,最快的捷径、最好的机巧,再也没有比偷盗来的快了。再加上那些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们不惜巧取豪夺、暗盗明抢,以“贵难得之货”,更为激发人们对货利的欲望,整个社会都陷入为追逐财货之利而不择手段的浊乱状态,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真成了个个为盗,人人为贼。可见,这机巧之奸和货利之欲的结合,最容易催生人的偷盗之心,如果人们都象鱼儿逐水鸟儿逐木一样重新回归自然的本性,真正杜绝对于智巧和货利的追逐,悠然的享受天地所提供的一切便利,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个社会就再也没有什么盗贼存在了。此所谓“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啊。

 

在这大道废弃的社会中,帝王所称道的圣明智慧、君子所推崇的仁爱正义、盗贼所自夸的机巧货利,实际上正是造成社会混乱的病根所在,既使用这三样东西来文饰太平、装点门面,犹显得不足,怎么可能用来治理这病态的社会呢。

 

所以说,要想结束这个混乱而病态的社会,我认为根本的办法还是要让人们的思想认识重新回归大道,顺应自然。具体而言,就是针对上述这三个病根,服用三剂良方:

 

第一剂,“见素抱朴”。这是根治当前整个病态社会的最关键药方,其功效在于培根固本。何为“素”?素,就是未经染色修饰过的生丝,呈现其最本真的颜色;何为“朴”?朴,就是未经雕刻修饰过的原木,保持其最天然的状态。万物与人的本性也是本真纯朴,如果人人都能够返朴归真,摒弃伪诈智巧,呈现自己最本真的天性,抱守自己最纯朴的状态,如同赤子婴儿,一切原自天成、出自本心。帝王君主们不再将自己的意愿,以繁杂的政令强加与民,也不再给本来源自天性的仁爱正义,制定教条化的政教礼法去束缚人的行为和思想。反过来,他们回归大道,与百姓一起融入这大千世界,同作同息,同呼同吸,合而为一。人们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生自主,自存自化,与天地同在,与大道合一。哪里还需要什么圣明智慧这样的虚名伪誉,哪里还需要仁爱正义这样的虚假外衣,哪里还需要象强盗窃贼一样巧取豪夺那些累及生命的身外之财。

 

第二剂,“少私寡欲”。这是我为当前社会乱象所开的最简单易行又最易显效的药方,其功效在于泄欲清心。我们很早就说过,私欲的泛滥是导致这天下大乱的直接原因,不论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如果任由私欲泛滥而不加节制,必定会背逆天道,招灾致祸。而治病的良方,实际上我们也早已开出,那就是我们在讨论上古圣人是如何“无为而治”的时候,就曾提到过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圣人能够看到利和害相成相生,而主动放下私欲,直至抱一归无。凡有所需,皆凭自然,纵有所利,不逐自来。而太多的人,看不到利和害的关系,只知利之遂欲,不知利之害身。只知追逐货利以遂私欲,却不知货利有尽而私欲无限,天道循环,物极必返,利之所极,终成祸患。然而,刚才我们也讲过,趋利避害之心实在也是人的本性之一呀,又有几人能够做到象圣人一样无私无欲呢。别说是你,就连我,也实在达不到这种境界呀;别说是我,就连上天也是“无私而成其私”呀。所以,我并不主张人们绝私灭欲,那同样是违背人性,违背天道啊。我只是主张人们都应该对私欲进行适当的节制而已。能够做到少私寡欲,防止它而迷失人的本性,那么虽然没有完全符合大道,但也可以说是近乎大道了,实在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修为。如果所有的人都能照着少私寡欲的药方去为人行事,所有的君主王侯都能按着少私寡欲的药方去治国理政,这天下也就足够太平了。

 

第三剂,“绝学无忧”。 这是我为这体弱多病的社会开出的一剂防病良药,其功效在于辟瘟防邪,堪称“避邪无忧”丹。你不必惊讶,我这里所说的“绝学”,确确实实,就是要让人拒绝“学问知识”。“学(學)”的本义,是指后人在前人对事物变化规律所做的探索和经验基础上,进行仿效和掌握的过程,在这个“学”的过程中,如果有不能理解或无法仿效的,便会去“问”。而“学”和“问”的目的,是要“知道”那个规律、“认识”那个规律,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和“识”。“学”“问”“知”“识”四字,人们经常会提到,称其“学问”也好,“知识”也罢,或者“学识”也行。我们两个现在不也是一直在不停的交流“学问”、获取“知识”吗?比如,效法天地之守中不仁、效法圣人之无为而治、效法善为士者之化蔽成新、效法万物之各归其根,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都是以“学”来认“识”大道的真谛。可惜的是,现在充斥在这个病态社会中的“学识”,几乎全都是些背弃天道人性、危害整个社会的三种学识:一是崇圣弄智之学,二是仁义礼法之学,三是机巧货利之学。我在王室掌管史书典籍多年,遍阅群书,还没有发现哪一种书籍所载的学识,在以上三种类别之外。这些圣智、仁义、巧利之学,就象流行的瘟疫邪毒一样,极具传染力。那些所谓的学者,自以为学识渊博,一个个开馆授徒,广泛传播,才使得整个社会长时间混浊不堪,而又久治不愈啊。如果能弃绝这些所谓的学问,把人的天性解放出来,回归自然,顺应天道,人们自然就能不再标榜圣智、不再推崇仁义、不再追逐巧利,整体社会自然就能实现“民利百倍、民复孝慈、盗贼无有”的太平景象,果如此,还需要担忧天下的混浊纷乱吗,还需要用那圣智、仁义和巧利的名头,来文饰这混乱不堪的社会吗?

 

听完老师对这个病态社会语重心长的剖析:一个病根----大道废弃;三种病症-----圣智、仁义、巧利;三剂良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真是让关尹子瞠目结舌、良久无语。自己原来认为,那孔子也算是能够体悟大道,老师也并非排斥仁义,两位都希望这浊乱的社会早日清平,回归正道,只是一个主张返朴归真,一个主张仁义礼教,真可谓是殊途同归。现在听老师所言,才知道,只有返朴归真才能称得上治世良药啊。那仁义礼法的说教,只会使人们更加远离正道,又怎么可能救治这病态的社会呢。

 

附《道德经》原文: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