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实证·水饮证

 泰山紫微堂 2018-04-09

转阳光东红阳光东红阳光东红

水、饮、痰、湿乃四大阴邪,潜伏之处不同,见症千变

万化。若为其症状所惑,则万象纷纭,难以尽识;若识其根

本,则能执简驭繁,知常达变。

 

水饮症,其辨证要点在舌。凡舌体异常胖大,或舌苔水

滑欲滴者,

必有水饮!

遇此舌象,

不论症状如何,

即当利水;

水饮去则症状减。若妄加辨症,反舍近求远!

 

水、饮、痰、湿有何区别?四者同出一源,但形态及特

性却异。湿者,潮湿之气,乃无形之邪。水、饮、痰乃有形

之邪!水与饮最为相近,常并称为水饮。痰与湿差异较大。

 

湿者,散之如雾,聚之成痰。积水为饮,饮凝为痰。水

清、饮稀、痰稠。

 

水饮痰湿的形成,论及形态差异,可概括为:从无形到

有形,从弥漫到聚集,从清稀到浓稠。

 

水邪致病,可分三类:水饮、水臌、水肿。

 

水饮证主症就是舌象。

只要舌胖大苔水滑,

不任是何病

名,都按水饮论治。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

 

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

其人素盛今瘦,

水走肠间,

沥沥有声,

谓之痰饮;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

四肢,当汗出而不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

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痰饮:

脾主湿,

肺主津;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

脾与胃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

脾肺不运,

水湿流注胃肠,

聚为痰饮。

 

悬饮:水停胁下,咳则牵引胸胁作痛,或兼发热,此乃

悬饮。即今之所谓“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水”之类。

 

溢饮:水气行于四肢,手足浮肿无力,谓之溢饮。

 

支饮:

水饮停于胸膈、

胃脘,

如物支撑,

以至心下坚满,

咳逆不顺,谓之支饮。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

气丸亦主之。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

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病溢饮者,

当发其汗,

大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亦主之。

 

膈间支饮,

其人喘满,

心下痞坚,

面色黧黑,

其脉沉紧,

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汤主

之。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泽泻汤主之。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