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蕴章书法讲座【101-各-与网友探讨书艺】

 MAY的学习簿 2018-04-10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01

  

  

  

  楷书

  行书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101-各-与网友探讨书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01

每日一题

   工楷就是真正的楷书。苏轼:真如立。“立”是立正。行楷是过渡性书体。

每日一题

    各的上部写法不同。啄不可缓,缓则失势。过缓则失去气势。行书中的捺相对平。撇低捺高。行书的各字的捺笔基本是平的,不要让它像下垂。字如果有撇捺存在基本是撇低捺高一点。但是,单写时人字的捺低一点,配合其他字时捺字就不能太低了。草书的各字一笔带下,注意不要和草书的水字混了。千万要写出拐弯来,如果一笔下来就是水的草字了。

 


田蕴章书法讲座【101-各-与网友探讨书艺】

各,異辭也。从口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 ——《說文》

各,表示不同个体的词。字形采用“口、夂”会意。夂,表示有人要行进,有人要阻止,两两不相听从。 ——《象形字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101-各-与网友探讨书艺】


  各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金文的各字,下面的口代表原始人居住的穴居,上面的倒“止”表示有人从外而入的意思。各字的本义为至、来、到(应念gé),后来借用为指示代词,表示不止一个、每一个的意思(念gè),如各自;各种等。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置。
 
另:

  【构造】会意字。甲骨文从夂(倒止,迎面来的脚趾),从口(古人穴居的洞口),会到来之意。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各。 

  【本义】《说文·口部》:“各,异辞也。从口、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也。”析形不确,所释为引申义。本义当为到来。 

  【演变】各,本义指 ①到来:王在东门,夕,王~。借为特指代词,用在动词前,表示②群体中的不同个体:交易而退,~得其所|人~有志|~司其职|~奔前程。又用作指示代词,表示 ③每个:~位代表|~地车站|~种事件。“各”为借义所专用,到来之义便另加义符“彳”写作“𢓜”来表示,或借“格”来表示。

  ○𢓜,从彳从各会意,各也兼表声。读gé,本义指至,来。《方言》卷一:“𢓜,至也。 邠、唐、冀、兖之间曰假,或曰𢓜。”

  ○格,从木从各会意,各也兼表声。读gé,本义指①树木的长枝条交错相抵触:夭蟜枝~,偃蹇杪颠。由木枝长出,引申指 ②木栅栏:连云列战~,飞鸟不能逾。由栅栏的空格,又引申指③方格,格子:窗~上画有图案|表~。进而引申指④规则,标准:出~|规~|风~|~言|及~。由枝条交错又引申指⑤相抵触:发然后禁,则扞~而不胜|~~不入。再引申指 ⑥匹敌,对抗:且夫为从(纵)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明矣。进而引申指 ⑦击杀:~杀勿论。又引申指⑧推究:致知在~物,~物而后知至。 又用作“𢓜”,表示 ⑨到来:(孟夏)行春令,则螇虫为灾,暴风来~。 

  【组字】各,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口部。凡从各取义的字皆与到来、相抵触等义有关。 
  以各作声兼义符的字有:咎、𢓜、客、咯、阁、格、硌、略、路。 
  以各作声符的字有:恪、饹、洛、络、骆、珞、辂、赂、烙、胳、铬、袼、酪、雒、貉、骼。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101-各-与网友探讨书艺】

   ɡè表意,甲骨文从夊从凵,夊为倒止(趾),凵是坎的本字,表示趾至坎(坑)内,凵又作口。(一说从凵或口,凵或口为古代穴居,表示返回穴居。)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各”。本义为到来,假借为代词(指某个范围的所有个体,相当于“每个”)、副词(表示分别做某事或分别具有某种属性)等。 

  【辨析】①以“各”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ɡè:铬∣ɡē:胳、搁、袼∣ɡé:格、阁、骼∣hé:貉∣kè:客、恪∣lüè:略∣luò:络、洛、骆、珞、珞∣lào:烙、酪∣lù:路、赂、辂。②各/每 这两个字都可以指称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个体,但有细微区别,不能随意互换:“各”侧重于表示个体之间的差异,如“各位来宾”;“每”侧重于表示个体之间的共同点,如“每人一份”。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101-各-与网友探讨书艺】



  这个“各”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一只脚趾朝下的脚,其下部的“口”字是个门口,表示人从外面走进来的意思。②是金文的形体。③是小篆的形体,都与甲骨文相似。④是楷书的写法。

  “各”字的本义现在已经消失。现在多用“每个”或“各个”之义。“各得其所”的成语古今都用,一般都是表示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如《汉书·东方朔传》:“元元(善良)之民,各得其所。”这两句话是说:善良的老百姓都得到了适当的安置。可是在上古“各得其所”就不是这个意思了,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系辞下》)这两句话的大意是:交易完了而回去,每个人都如其所愿。可见成语的含义也有时代的区别。
 ——(左民安《细说汉字》)




朝屋里走去——“各”字趣释

  “各”字的甲骨文为“田蕴章书法讲座【101-各-与网友探讨书艺】”,金文为“田蕴章书法讲座【101-各-与网友探讨书艺】”,小篆为“田蕴章书法讲座【101-各-与网友探讨书艺】”,形体结构基本相同。看上去像是“名”字上面“夕”字中的一点加长而成。然而“名”与“各”其实完全不同,“各”上部为“夂”字,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有行走的意思,下部的“口”为居所之象,居室之口,也就是房子的门。“夂”和“口”合起来其意思是“有人朝屋里走来”。

  也有人认为“各”字中的“口”像坑穴,“各”的意思是人走下坑穴,其本义是“到达”、“进入”。“各”的本义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运用。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口部》:“各,古格字。故从夂。夂有至义,亦有止义。格训为至,亦训为止。”其意思是“各”为“格”的本字。“格”字的意思是“到”、“来到”或“停留”的意思。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安子介先生认为“各”中“夂”指人,即许多人。“口”是表达思想,即说话的。“夂”与“口”组合在一起的意义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说法,即各说各的。(参见《解开汉字之谜》第135页)安先生的说法颇新鲜,富有创造性,不过与许慎的说法较为接近。

  “各”字后来用作指示代词,当“各自”的意思讲是怎么一回事呢?对此,许慎作了解释。《说文解字·口部》:“各,异辞也。从口、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各”字中“夂”的意思是有的走,有的不走,谁也不听谁的。所以“各”的本义就是各走各的。

  不过许多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各”是假借作指示代词,根本不是引申。“各”专用作指示代词后,古人另造一“格”字表示“各”的“来到”、“到达”的意思。

  我国北方常有一些带“各”字的地名,如“杨各庄”、“张各庄”、“留各庄”等,其意思就是“杨庄”、“张庄”、“留庄”。那么,其中的“各”字是什么意思呢?人们也不甚了了。

  根据我国文字学家和语音学家论证,这些地名中的“各”字是“哥”的别写。这一来,这类地名的来历和含义就清楚了:所谓“杨各庄”、“张各庄”,那一定是由最初一个姓杨、姓张的汉子在此安家落户,附近人尊称他们为“杨哥”、“张哥”,其村名也就成为“杨哥庄”、“张哥庄”了。因为同音关系,就变成了“杨各庄”、“张各庄”。至于“留各庄”则为“留哥庄”,可以推想,这地名里可能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爱情故事。

  在山东,还有用同音字“戈”、“格”等代替“哥”的地名。如诸城县的“程戈庄”,黄县的“赵格庄”等。
——(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

田蕴章书法讲座【101-各-与网友探讨书艺】
——《王力古汉语字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101-各-与网友探讨书艺】

 【101-各-与网友探讨书艺】



 来源: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