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络拔罐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留梦心田 2018-04-10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刺络拔罐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可望为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的病例,符合L4/L5、L5/S1单节段和双节段突出或膨隆,且只有一侧下肢有症状或体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刺络拔罐)和对照组(普通针刺)各30例,两组在进行针刺时的取穴均一致,取相应病变节段及上、下各一节段夹脊穴(双侧);环跳、委中、阳陵泉(患侧)。治疗组穴位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分别点刺,然后在点刺部位拔罐,留罐5~10min;每次出血总量在5~10ml之间。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全部穴位均采用普通针刺,留针30min,两组均为隔日治疗1次,15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用“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进行临床症状积分的评定,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组病人在治疗后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 1.JOA腰椎评分方面(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两组经治疗后对血浆粘度值100(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P<0.01)、红细胞压积(P<0.05)、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值(P<0.01)、全血低切还原粘度(P<0.01)值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全血粘度值200、全血粘度值1有改善,而对照组无改善(P>0.05);两组对全血粘度值30(P>0.05)均无改善。 3.在总的临床疗效方面(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刺络拔罐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为临床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