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命》谭10

 山佳国学谭 2017-06-27

91、青少年的教育是决定终生的——《天命》谭 

    人处于婴儿至少年时代时期所形成的性格、品德、情感、思想等,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与学走路一样,是通过不断的磕磕碰碰,多次的摔倒了再爬起来的实践中逐渐的学会的。因此,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青少年的时期的教育是决定终生的,十分重要的教育。

92、人性善在起制约的作用——《天命》谭 

    虽然人的性格、品德、情感、思想等注定要影响其终生的命运,但是,人性善还是在对人的欲望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如人做,同样知道是在作,这本身就是人性善在起制约的作用。

93、此时教育就是人性善的教育

——《天命》谭 

    人的性格、品德、情感、思想等注定要影响其终生的命运,但是,人性善对人的欲望还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这就提出了后天影响的重要性,也就是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中庸》的第三句修道之谓教。此时的教育:就是的教育、的教育、人性善的教育。

94、人性善具体化体现在——《天命》谭 

    既然,此时的教育:就是人性善的教育。那么,当时的人性善的具体化,只能充分的体现在上。也就是周礼,因此,至圣先师的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为仁。等一系列的论。

95、以礼待人就是以善待人——《天命》谭 

    的教育一直贯穿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对于历朝历代的治国理念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不同程度的被历代统治者歪曲的利用了,但是,以礼待人就是以善待人的思想。始终是的教育的根本思想。

96、教育是遵天命的客观要求——《天命》谭 

    总结起来说:天命针对人类来讲,就是客观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宇宙的变化过程。人类的天命就可称为人的本性,天命人性善。遵循天命的人性善,那就是人。人也就是人变化的过程,就是人性善的变化过程。在人性善的变化过程中,人性善之”“的教育是遵循天命的客观要求。

97、儒家思想充满着实践论的道理——《天命》谭 

    孔子云:五十而知天命是孔子在自己实践中的感悟。非常经典。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中,很难找到神学的思想,无论是天命中和人性等都充满了实践论思想的道理。

98、谭到此算是知天命——《天命》谭 

    谭到此算是知天命了,感觉到儒家思想充满着实践论的道理,因此,唯物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有着深厚的基础。还是那句话:论而不辩。

    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四日

               于调兵山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