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伯未:治湿六法(下)

 二毛中医 2018-04-15

湿邪重浊黏滞。其为患也,沉重、停聚、缠绵、阴霾。其所来,有得自外,诸如山岚瘴雾,天雨湿蒸,远行涉水,久居湿地,汗衣湿衫;得自内,诸如膏粱厚味,炙烤煎炒,生冷甜腻。本期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秦老治湿六法的下半部分。

逐湿利水法

辨证:适用于水湿蓄积不去,体实证实,既积成水,非攻逐不去。“逐”比“利”更进一步,不仅见下肢水肿,且头面四肢皆肿,肚腹膨隆。不仅小便不利,而且二便癃闭。凡治水湿当利小便;肿势严重,利水不应时才用攻逐之法,此法猛峻,水邪自前后二阴出。逐水乃权宜之计,不是常法,用亦宜慎。费伯雄说:“逐水自前阴出者得生,自后阴出者死。”更点出其严重程度。

常用药:黑白丑 甜葶苈  制甘遂  商陆根  蟋蟀 蝼蛄 花槟榔

方解:黑白丑、甜葶苈利水之猛将,二丑兼有行气之功,破气而行水;葶苈子开肺行水。甘遂、商陆逐水猛药,但均有毒,在使用剂量、服药方法等方面应周密审慎。蟋蟀、蝼蛄等虫类药,搜剔络道,可通行深部络道之水湿。槟榔行气利水消肿宜辅之。

发汗祛湿法

辨证:适用于湿淫肌肤,类似《金匮要略》的风水、皮水、溢饮等证。为湿邪侵袭太阳,虽属外感,与伤风感冒不同。微有表证,寒热无汗,或有头疼,但觉重胀而不剧痛,或有咳嗽、但咳声不扬,全身沉重倦怠,关节烦重浮肿,舌苔薄白而腻,脉象浮且濡。治宜宣透太阳经之湿邪,亦即《内经》所谓“开鬼门”也。

常用药:炙麻黄  紫浮萍 青防风 羌独活 生姜皮  苍白术 黄芪皮

方解:麻黄、浮萍、生姜辛温发汗,宣湿利水消肿;防风、羌活祛风胜湿,若全身肿,羌独二活并用。因水湿在皮,以皮行气选生姜皮,苍术皮、黄芪皮。黄芪扶卫气、达湿邪、发汗祛湿而不伤正;水湿在内,泽泻、车前子、防己均利水随证可用。

清化湿热法 

辨证: 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湿热交结出现种种特有症状,除一般温热症外,兼见胸闷、恶心、身重疼痛,身热不扬,手脚不温,小溲短少、便溏、舌苔厚腻等。吴鞠通曾说:“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黏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湿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所以湿温证只宜轻清透化,即清热透湿并举,更要注重气机,气化则湿亦化。但因湿热轻重有偏,治法或侧重于清,或侧重于化。本节亦是治疗湿温证的方法。

常用药:光杏仁  白蔻仁  生苡米 仙半夏 飞滑石  淡通草  鲜竹茹

方解:湿温之邪,弥漫于三焦,治当从三焦入手,上焦用杏仁开肺气以宣湿;中焦用白蔻仁醒脾以化湿;下焦用薏苡仁利水以利湿。即是三仁汤之意。再辅以滑石清利、通草轻宣、厚朴芳化,竹茹清透。

加减:若湿温初起,偏于上焦时,用大豆黄卷;若病邪入里出现胸膈满闷,心烦懊憹时,用淡豆豉辛香透邪,透发中焦氤氲之气

小结 :   祛湿法有六法:芳化、温燥、下利、攻逐、发汗、清化。简归之,化、燥、利、逐四字。化有芳化、清化,药以轻灵,着眼上焦;治湿多用温药,风药胜湿每归于此;利为治湿大法,使湿有去路,见效快捷;利之不行,要用攻逐,疏凿之法,药力猛峻,用之得法,能去顽水,用之不当,祸不旋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