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味道:茨菰说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8-04-17




说起罾城(现称汕尾捷胜)过年的排场,除了常规的肉和海鲜外,印象中偶尔还会有一道茨菰。茨菰通常在年前的墟上就买好,等过年客人来了,就常常会在饭桌上有一道茨菰麻脯汤。

 


罾城过年必备的年货就是晒大量的脯:虾脯、墨鱼脯、八爪鱼脯(罾城话叫胶水脯)、天星鱼脯、麻脯……麻脯是每家每户都会晒制,大多是用新鲜麻鱼自家掠成。汕尾的麻鱼以红海湾四石柱乡的钓麻最好。四石柱的钓麻身子泛红,肉质香酥,晒出来的麻脯自然是最上品质的。

 


记得小时候,每年大年三十的围炉饭上,总会有一道的麻脯焖茨菰。阿公阿嫲都很爱吃茨菰,觉得这玩意“香又绵”,配上鲜美的麻脯,那更是人间至味。而我却从小觉得茨菰味道苦涩,吃输过番薯,甚是不喜。

 


直到读了汪曾祺的《茨菰咸菜汤》,才开始对茨菰的印象有所好转:“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菰片,那就是咸菜茨菰汤。或者叫茨菰咸菜汤,都可以。”因为幼时水灾吃了很多茨菰,几十年没吃茨菰,汪老是并不想念的。直到后来去到沈从文家中拜年,吃了张兆和的一盘茨菰肉片,沈从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便把汪老吃茨菰的情结给挑起了。

 


我记得我也是从看了那文章之后才慢慢吃茨菰,虽是苦涩,确实有一种不一样的香。那年到重父母家中拜年,恰好重阿母在晚饭中炒了一盘茨菰咸猪肉,尾叔见到甚是雀跃,激动地说:这是我后生时最爱啊!就着茨菰咸肉,连喝了几口酒。我是第一次吃到茨菰咸肉,一吃咸香绵腴,不肥不腻,且带着一种土壤气,甚佳。

 


回家后边央着阿妈做,阿妈好奇一向不喜茨菰的我为何如此有兴致,便也做了一盘。做茨菰炒咸肉,挑选的是“三层隔”的五花肉,用海盐腌制一个上午,洗净切成薄片即可。茨菰我们这还有分山菰种和本厝种,据说山菰味道较好,粉香酥口。一般茨菰就是去皮切片,至于尖尖的根头,则看个人喜好决定去留。

 


然后便可以热锅把咸肉先炒香(我们这边叫“肉先爆会油”),随后就下茨菰翻炒,至茨菰片也金黄透亮,就可以下芫荽以作增香。如此一盘茨菰炒咸猪肉,咸香丰腴,而且毫不肥腻,确实在过年的大鱼大肉中尤是出众。

 


汪老说的茨菰咸菜汤我倒是没有喝过,而茨菰麻脯汤却是我们这里过年常常能喝到的。麻脯除了可以焖茨菰外,其实也可以和茨菰做一味味道浓重的汤。罾城过年兴猪脚,但凡拜神、团年、摆祖公都会用到猪脚,所以过年用猪脚做成的菜肴也多。除了平常的焖炸白切,还可以配上当年鲜掠的麻脯,配上十来颗茨菰,熬一大锅猪脚麻脯茨菰汤。过年的麻脯很肥美,熬制出来的汤色比常时的奶白色更要金黄泛亮,加上更为油腻的猪脚,就更肥腻难耐了,幸好有茨菰压压味儿,不然这样的一碗过年菜,还真是把人客给腻怕。

 


而我重父母家,每年大年三十也喝茨菰汤,不过他们家是那天中午喝。用料没加猪脚,但换为各种脯,味道甚是鲜美。喝完这么一碗茨菰汤,那天中午就可以不用吃饭,直接等晚上的除夕围炉饭了。

 


除了罾城过年吃茨菰,其他地方也吃。比如看《山居杂忆》时,高诵芬就说,旧时的杭州,过年还要吃四样寓意吉祥如意的素菜:代表“路路通”的藕脯,代表如意的豆芽萝卜条,代表钱包的百页包,最后则是寓意“元宝”的茨菰,杭州那边也是把茨菰和咸菜一起煮,大概和高邮的做法有些类似。


来源|十号私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