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醒当心自挖“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仍需明细表申报,免予报送资料,须完整保存备查

 松涛楼 2018-04-18

本篇有四个部分:

1.公告;

2.公告的解读;

3.附件一:废除的规定;

4.附件二:所得税年报之《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重点提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损失内部核销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编制、审核、申报(仅申报汇算清缴明细表)、保存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证据材料,方便税务机关检查。

笔者认为:实行取消报送损失的证明资料,虽然从申报手续来看是减轻了纳税人负担,实际来说,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对纳税人也是增加了税收风险的,主要:

一是备查的资料和内容是否符合税收上的规定,失去了一次免费帮助把关的机会。

二是对纳税人的财务资料的管理要求更高了,特别是在会计交接的情况下,对于备查资料的移交显得更重要,一旦散失,就有可能再也无法重新取得确凿的证明资料,后续税务检查有可能判断为违规税前扣除。

三是报送资料给税局审核或者让税局同意,实际上虽然可能在办理时有点复杂,但是办理后相对来说,存在一种显得税局“默认”的味道,特别是一些项目是经过税局审核同意后进行扣除,就意味着基本进入了“保险箱”。而改为自行保管备查后,之后的税务检查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更多,需要自己的判断,无形中给纳税人财务人员的压力更大,对材料的完整性要求更高。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放有放的好处,管有管的优点。放的实质是后续的管必有更强的能力。因此,纳税人的责任实际是大了,别掉以轻心!否则,一不小心,或许就是进“坑”了!

笔者建议,对于一些资产损失确实难以收集齐全或者说难以收集到足够清晰证明事实的资料时,还是有必要找有信誉的中介机构作个鉴定为好,至少可以减少一点税务风险,一旦发生税企争议时,或许就可以增加一点证明力。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资料留存备查有关事项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15号

为了进一步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简化企业纳税申报资料报送,减轻企业办税负担,现就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资料留存备查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资产损失,仅需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不再报送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相关资料由企业留存备查。

二、企业应当完整保存资产损失相关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本公告规定适用于2017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第四条、第七条、第八条、第十三条有关资产损失证据资料、会计核算资料、纳税资料等相关资料报送的内容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2018年4月10日

 

解读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资料留存备查有关事项的公告》的解读


一、公告发布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减轻企业办税负担,制定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资料留存备查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二、公告主要内容

(一)明确取消企业资产损失报送资料

简化企业资产损失资料报送,是为了切实减轻企业办税负担。同时,考虑到现行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已有资产损失栏目,企业可以通过填列资产损失具体数额的方式,实现资产损失申报。因此,《公告》第一条明确,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资产损失,仅需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不再报送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相关资料由企业留存备查。《公告》发布后,企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有关规定,对资产损失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集,并妥善保管,不需在申报环节向税务机关报送。

(二)明确企业资产损失资料留存备查要求

企业资产损失资料是证明企业资产损失真实发生的重要依据,也是税务机关有效监管的重要抓手。因此,《公告》第二条明确,企业应当完整保存资产损失相关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否则要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法律责任。

(三)明确公告规定适用时间

目前201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尚未结束,公告规定适用于2017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附件一:

作废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相关条款:

第四条   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第七条  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可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和纳税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一并向税务机关报送

  第八条  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其中,属于清单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可按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再将汇总清单报送税务机关,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留存备查;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应逐项(或逐笔)报送申请报告同时附送会计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纳税资料。

企业在申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过程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税务机关应当要求其改正,企业拒绝改正的,税务机关有权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  属于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相关资料的,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期申报。

 

附件二:

A105090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行次

项目

资产损失的账载金额

资产处置收入

赔偿收入

资产计税基础

资产损失的税收金额

纳税调整金额

1

2

3

4

5(4-2-3)

6(1-5)

1

一、清单申报资产损失(2+3+4+5+6+7+8)







2

(一)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







3

(二)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4

(三)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5

(四)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6

(五)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7

(六)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







8

(七)其他







9

二、专项申报资产损失(10+11+12+13)







10

(一)货币资产损失







11

(二)非货币资产损失







12

(三)投资损失







13

(四)其他







14

合计(1+9)







 

笔者认为:对于资产损失的备查资料,需要严格按照原规定的基本精神准备,不要放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