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音、光线、空气、颜色,这些搭配好了才叫教育空间!著名教育建筑专家王小工解读学校未来教育空间设计

 张福涛lu70kpm9 2018-04-18


声音、空气、光线、颜色……在专业的建筑师眼中,未来的教育空间中的基础元素应该是如何构成的?未来教育空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怎样打造匹配走班制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新型教育教学方式的教育空间?我们特别为您请到了主持过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新校区、人大附中深圳九年一贯制学校、四川省新北川中学、山东潍坊未来实验学校、湖南常德一中等数十项建筑工程和室内设计工程的,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小工,请他和他的同事们从建筑的专业视角为我们描绘未来教育空间的应有图景。


教育教学空间作为培养人才的物质载体,与时代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学理念均在教学空间的形态特征上有所体现。当代社会,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及个体化成长得到更多的重视,教学空间变得更为开放、多元,校园内的各种原本独立的空间正在不断融合,发展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体化空间。

 

目前与学生学习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教学空间主要有两种:普通教室和教学组团。笔者将列举和分析教室和教学组团这两大核心空间的设计理念及创新之处,希望能为广大学校管理者的学校管理创新提供参考和指引。

 

常规教室


空间更加多样、功能更加多元



1

生均面积不断增加,空间划分更加细致


作为校园中最基本、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教学空间,教室的设计是校园设计的关键。相比传统教室,面向未来的教室需要承载更多功能,因此也要求更加充裕的空间。

 

在新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小学和中学普通教室生均使用面积从旧规范的1.10㎡和1.12㎡分别提高到1.36㎡和1.39㎡。在2005版《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中,小学和中学普通教室生均使用面积均达到了1.8㎡。一些标准较高的小学低龄部“母班制”教室的生均面积甚至可达2.5㎡,走班制学科教室生均面积也有提高的趋势。

 

新型教室通常应当包含表1中的要素,这些内容的增减和组合根据学校类型、学年、教学模式及选课制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蒙特利梭学校的教室内部以操作活动空间为主,操作活动空间又进一步通过柜子和地面材质划分为语言工作区、数学工作区、历史工作区、科学工作区和艺术工作区等区域。



2

教学形式日益丰富,空间功能更加多元


教学活动形式的日益丰富也要求教室空间上能够进行多功能升级。应对此种情况,主要有这样几种方法:其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教室内的座位尽量向前排列,教室后部留出比较宽裕的活动空间。其二,也可利用折叠隔墙、轻质可移动隔断或黑板等构件,利用L形等有变化的平面形状,改变教室空间的大小,将教室划分出视线、声音隔绝的多用途空间。其三,这些区域的家具布置和私密程度的设置也会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美国的Intrinsic school借助隔板打造出了封闭的实验室、讨论室等,划分出个人学习、网络学习、协作学习、小组讨论、集体授课等不同区域(见图1)。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校区(国际部)的教室(见图2、图3)使用折叠隔墙分隔相邻的两个教室和共用的讨论区。在此空间中可以打开一侧的折叠墙供一个班级使用,也可以关闭折叠墙,拓展空间供两个班级同时使用,折叠隔墙还可作为讨论时的展示板。

 


 


3

适应走班教学,空间设计更加关注学科需求


相对于传统教室,学科教室更符合走班制教学的需求。学科教室可为不同科目、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加专业的学习环境;不同学科教室陈设体现出的学科氛围和特色,也增加了教室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科教室的设置要求见表2)。学科教室的设计可以采用模块化、可灵活移动和组合的家具或设备,为教师的二次设计提供便利。学科教室还可以通过多个空间的拓展和连接进一步升级为学科学区。



教学组团


更强调开放与融合的新概念教育空间


教学组团是可以独立进行系列完整的教学、娱乐活动的教学空间的组成。新型教学空间设计以个性化教学、学生间的交往及社会性人格塑造为设计理念,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学组团中的许多空间,如功能复合化的新型开放空间;与教室一体化的开放空间;重视交流的空间,包括班际交流、年级集会的场所,两人甚至是一个人独处的小空间;与大自然亲密互动学习的空间等,弥补了传统教学空间功能单一的不足。随着时代和教学理念的发展,还会有越来越丰富的功能为教学组团增添活力。


1

打破空间边界:学习、休闲、观演都可在一处进行


传统学校中,教室是用来上课学习的,走廊是用来疏散交通的,室外广场是学生活动玩耍的,学校各功能空间相对独立。而在新型的教学组团中,各个功能空间的边界逐渐模糊甚至被完全打破,同一个空间内可以满足学生学习、休闲、观演等多种需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空间进行丰富的教学创新和教育探索。

 

(1)室内空间的区域融合与功能叠加

 

室内教学组团的空间模型可简单分解为“若干个新型可开合教室 一个开放空间”。新型可开合教室既可以封闭起来作为一个班级的独立教学区,也可以与开放空间相连组成一个更大的学习延伸区,满足多样化教学的需求。

 

开放空间可细分为公共活动区与私密活动区。公共活动区既可作为课间较多学生的活动和交流区,也可与旁边的可开合教室一起构成一个大的半开放式学习延伸区。私密活动区靠近组团外围一侧,适合单个学生的思考冥想或两三个学生间的交流探讨。由于此种教学组团兼顾了传统和创新的两种需求,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空间创新多采取此种方式。

 

在此教学组团中,开放空间除了承担原有走廊所承担的交通疏散功能外,还被赋予了服务组团内学生的多种新型功能。北京师范大学盐城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在教学组团中的开放空间设置了观演活动区、年级图书角、交流讨论区等不同功能的空间(见图7、图8):观演活动区通过置入一个大台阶实现;年级图书角让学生不用跑到中心图书馆便可随时借书;学生交流讨论区通过橱柜、推拉隔板、家具等分隔而成。学生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在这样一个充满趣味性的空间里游戏玩耍,放松身心。

 

 

国际上一些理念先进的学校在此组团模式的基础上还有一些更为大胆的设计尝试。学校彻底取消了室内教学组团各个空间的边界,空间模型为一个完全敞开式的,无任何结构墙分隔的大空间;不同教学模式通过可拆卸隔墙及可移动家具进行灵活布置,如图9所示英国的St John Bosco Art College的全开敞教学组团。

 

 

(2)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进一步融合

 

室内外教学组团的空间模型可简单理解为“新型可开合教室 室外庭院”,教室与庭院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可通过在教室与庭院之间的多个角度设置一组或多组滑动玻璃墙实现。将自然环境与室内课堂相融合,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可收获身临其境的体验以及仅靠教师讲授、阅读教材难以理解的知识。如图10所示的日本千叶市立打濑小学的低年级教学组团。

 

 

2

让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年级、跨年级、跨学科的主题设计


新型教学组团不仅服务于某一类教学功能,更可基于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需求对组团内空间进行综合设置。同年级教室、跨年级教室、学科专业教室、教研室、后勤处等都可同时出现在一个教学组团中。



(1)年级教学组团设计

 

年级教学组团在基本教学组团(如三间教室 开放空间)的基础上加入了教师办公空间、后勤空间、会议室等。在此种组团内,普通教学、课间兴趣活动、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互动等都可以进行,如图11所示的日本女子大学附属丰明小学的教学组团。

 

(2)跨年级教学组团设计

 

跨年级教学组团设计的初衷是服务于混龄教育,此类型教学组团的构成可以是“四个不同年级的班级群 一个公共客厅 卫生间 楼梯间 室外庭院”。在传统的教室中,孩子们交往频率最高的是与自己同龄的孩子,跨年级教学组团可以促进跨年龄间学生的交往,大孩子的活动可以让小孩子观摩,小孩子的活动能够得到大孩子的指导,促进了学生间的交往,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能够共同发展。

 

年级教学组团和跨年级教学组团这两种组团构成模式还可进一步组合,构成完整的教学空间,各组团间相对保持独立又共享一些更高层级的开放空间和交通附属设施。

 

(3)学科教室教学组团设计

 

学科教室教学组团内设置了不同种类的学科教室,可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课程容纳的人数灵活调整空间布局,旨在满足越来越多学校采取的走班教学模式。

 

例如: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的教学组团(见图12)就是基于该校的走班制教学理念设计的。组团由六间不同大小和科目的学科教室、可开合讨论空间、开放空间以及教具间、卫生间、楼梯间等教学辅助空间组成。共设置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科教室:其一,方形可开合式,此种教室可用于普通讲授类、练习类教学活动,且两间可合为一间进行合班教学;其二,梯形可开合式,此种教室采用的梯形布局更适合灵活摆放家具设备,拉近生生、师生间的距离,适合进行讨论、交流,也可打开与公共空间结合形成一个更大的教学交流区;其三,全透明式,此种教室适合进行展示类课堂教学,透明的隔断在确保教室内正常课堂秩序的同时也方便了公共空间内学生、教师的观摩。

 

 

室内物理环境


更加舒适化与智能化



1

教室内的“声、光、气”应如何进行科学设计


教室物理环境的舒适性和科学性同样重要,但常常在建设时被学校所忽视。

 

(1)教室的声学控制

 

教室缺乏合理的声学设计,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效率。一般情况下,教室的隔墙、顶棚、门窗应经过隔声和吸声处理。开放式教学空间需要更多的吸声处理,一般可采取铺设地毯的方法。教室内的混响时间在0.4~0.6秒时讲课效果最佳,主要功能为讲授、交流的相关教室都需要确保在此范围内。布置吸声材料可以控制混响时间,以确保讲话的清晰度,同时这些吸声材料应该在空间中分散布置以获得均匀的声场,使不同区域的学生都能听到讲课。合理的室内布局和门窗、隔墙的隔声处理是避免不同区域相互干扰的常用手段。

 

(2)教室的特殊采光需求

 

教室内易因采光不均匀而产生眩光、反光等问题,不利于正常教学,也会影响学生的视力。设置反光板可以有效遮挡直射光,并把光线反射到室内远离外窗的区域,提高光线的均匀度(见图13)。提高光线均匀度也可以通过在走廊侧开高窗来实现。采用格栅等间接照明系统可以提供均匀的室内照明光线。为避免黑板的反光和眩光,日光灯管需垂直黑板排布,同时设黑板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设置多重开关,为不同教学用途提供多级亮度。

 

 

(3)教室的通风换气设计

 

在冬季和夏季,师生为了保持室内环境舒适而减少打开门窗通风的情况,会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进而影响学生听课质量。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可在教室外窗下的墙壁安装转轮式全热交换器,在保持温度、湿度舒适的同时将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将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空气带到室外(见图14)。受雾霾影响严重区域还可在此基础上加装除霾系统。

 


2

如何让教室空间更加智能化


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可以大大延伸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更多灵活的即插即用设备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教室的智能化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增添带手指触控功能的网络投影机,方便师生随时随地分享屏幕内容;选用具有投影、手写、磁吸等多功能的电子白板,大幅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物理环境智能化最重要也最基础的保障是稳定充足的电源和安全、快速、可靠的网络,电源和无线网络的便利程度通常决定了空间的使用强度。电源上,使用充电柜比插头更方便、安全。学校的无线网络设置要能够承载人员密集场所和使用高峰期时的使用需求,并要充分考虑到未来更多便携式设备介入后,无线网络的负荷能力。

 

3

教室的色彩搭配应遵循哪些原则


色彩在当代中小学教学空间的氛围营造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合理的色彩配置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可使教学环境增添生动性。

 

(1)大空间的色彩选择:功能为首

 

中小学教学空间的色彩布置一般有如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按照不同建筑物或楼层来区分,不同楼层采用不同主题色,对应不同年级,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即采取这样的布置方式;第二种是按照功能属性划分,公共空间、交通空间、教学单元、报告厅等不同功能属性的空间选择不同的主题色。

 

(2)不同年段的色彩选择:顺其天性

 

一个人从幼儿到少年,从幼儿园到初高中,在校园中经历了天真烂漫的童年以及逐渐走向成熟稳重的青春期。教学空间的色彩也应依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而有所区分:幼儿园的空间可以选择较为稚嫩可爱的色彩;小学教学空间可以是让人感觉明快活泼的色彩;初高中教学空间则可以设置为清新而又带些沉稳气质的色彩,如图15、1617所示。

 

 

(3)把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适度为宜

 

教学空间色彩搭配的种类讲求适度原则,同一空间内色彩不宜过多,否则视觉效果会比较杂乱,也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教室内确定一种主色,点缀一到两种配色即可。教学组团内可有一到两种主色,加上配色总体色彩数目最好不超过三种。

 

当前,一些国家的幼儿园及中小学还会选择采用温馨的单一色彩,如暖木色、白色作为建筑的主体色调,旨在让孩子们在更贴近自然、更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如图18所示的日本事务所日比野拓在东京设计的一所幼儿园,即以暖木色作为空间主色调。



编辑:校长会(xiaozhangclub)

 

本文来源:中小学管理。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