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钦安阳虚辨证学 郑钦安扶阳学术思想发微 郑钦安应用附子的学术思想发挥 《中医火神派三字经》

 向芸生 2018-04-21
郑钦安在《医法圆通》用药须知中,详细地论述了凡服用附子方剂之后,常有“变动”者反映,用郑氏的话讲,“此道最微,理实无穷,学者当须细心求之。”要知道这些变动,有的是“药与病相攻者,病与药相拒者,”属于正常的药物反应,“岂即谓药不对症乎?”当然,在已出现服附子之剂后反映的情况,继续使用附子类方剂,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弄清楚服用附子后的反应,判断其是正常还是异常的反映,是药效还是药误,病情是进还是退,这无疑是对一个合格火神派学者的考验,而郑钦安对此类反应掌握的可谓是胸有成竹,已成定见,确实可贵。他说:“但初服辛温,有胸中烦燥者,有昏死一二时者,有鼻出血者,有满口起泡者,有喉干喉痛目赤者,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上窍而出也,以不思冷水为准,即吃一二口冷水者皆无妨。服辛温四五剂,或七八剂,忽然嗽痰多,日夜不辍,此是肺胃之阴邪,从上出也,切不可清润。服辛温十余剂后,忽然周身面目浮肿,或发现斑点,痛痒异常,或汗出,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毛窍而出也,以饮食渐加为准。服辛温十余剂,或二十余剂,或腹痛泄泻,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下窍而出也,但人必困倦数日,饮食懒餐,三五日自己。其中尚有辛温回阳,而周身反见大痛大热者,阴陷于内,待阳运而外解也,半日即愈。”以上这些反应,郑钦安均认定为“阳药运化,阴邪化去”的正常反应,乃是药效,不可误认为药误。当然这些反映,均为或然之症,并非必然发生,或同时发生,他指出:“虽然邪之情形,万变莫测,以上所说,不过略陈大意耳,学者须知。”表明郑钦安认为这些“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之反映,并非人人都出现,可能只出现在某些人当中,或是服附子之剂的某个阶段之中。至于那些人容易出现这些反映,郑钦安并未指出,依据笔者的经验来看,出现“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之反映的病人,多半是久病难愈之人,或是重病难以用常法常量治愈的时候,多是一些病情深重,阴寒过重之人,才有可能出现这些反映。笔者临床长期系统的进行观察研究,发现部分病人服用附子30~60g以上之时,已出现的反映有腹痛、腹泻、全身性皮疹、眼睛肿痛、口角起泡、咽喉肿痛、疼痛加剧、咳嗽加重、鼻出血、小便灼热、呕吐痰饮、皮肤痛痒异常等症,这些反映随着据病进药或减停,均逐渐消失,并无大碍。笔者认为,阳虚阴盛之人,均是“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即然辛热之品进腹,必然要熔化阴寒凝聚之物,一定要出现体内的一些反映,如果没有反映反而证明药不敌邪,而只有在辛热之品熔化阴凝之物的时候,才是临床起效的反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