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大师学经络

 医道无涯 2018-04-21

【编者按】林杰老师讲课总是那么生动形象,而又富有画面感,如果讲授中医都能如此精彩,我想就不会有人觉得中医枯燥乏味了吧。

作者/林杰 编辑/李剑光、孔烈

【作者简介】林杰,中医临床实践者,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现为执业中医师。从医二十余年,擅长身心同治,强调调神、调气血和调形同时进行。以“随形就势,顺其自然”为基本理念,还原了古法导引。临床疗效显著。

-------------------------

一、关于六经的命名

在命名人体经络的时候,古人分别使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这六个词,简称六经。那么,我们如何来解读这些名称和内涵呢?

祖国医学有一个叫做“取类比象”的好方法。它通过观察、归类和推理, 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为手段,通过讲述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事物或约定俗成的道理,来推寻和认识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从而使很多高深原理变得浅显易懂,且有很强的画面感,特别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感受最深的是白天和黑夜。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太阳给予人的感受往往是光和热,以及躁动;月亮给人的感觉是幽远,冷清和安静。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月亮在夜晚出现,对应白天的“阳”而言,它代表了“阴”。同理,相对于男性的强壮和活力,女性的柔弱和安静代表了“阴”。同样在白天,太阳照耀的地方为“阳”,太阳晒不到的地方为“阴”。

通过对“阴”与“阳”的原始认识和抽象理解,在不同的范畴有不同的运用。在实际使用时,概念有可能被多次转换和借代。

日出东方,初升的太阳以光明驱散黑暗,让人感觉到朝气蓬勃,命名为“少阳”,犹如男性少年之活沷好动,此为阳气中之稚阳,虽形气未充,然生机盎然。中午时的太阳光芒四射,光和热均极其壮观,称为“阳明”,犹如男人之壮年,成语“如日中天”即含此意。傍晚的太阳给人的感觉是在为明天储蓄能量,绚烂之至而复归平淡,此时彩霞满天,犹如老年男性发挥余光余热。称为“太阳”,又名老阳。“太”者老也。

古人描述月亮时常用玉兔东升、蟾宫折桂、银辉朗照等词,还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所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月亮和女人的关系。月亮为阴,女人亦为阴。分别借用“少阴”、“厥阴”和“太阴”来命名女性在少女、妇女和老太太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

在这个阶段,人们常常借助画面感来体验和认识关于自然界的“阴”和“阳”与人体的关系。

老祖宗道法自然,创立了经络系统,用以提示我们人与环境息息相通。人居天地之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经络是沟通内外表里的通路。天气为阳,地气为阴。经络中的“阳经”代表其经气通于天气,而与地气相通的经络为“阴经”。借用“太阳”、“阳明”和“少阳”来命名,只是用来表达和比较该经络拥有阳气的多与少。命名为“少阴”、“厥阴”、“太阴”用以表达该经络拥有阴气的多与少。

此时这些名称已经是在另一个范畴内的抽象和演绎了,其中,“太阳”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的密不可分,“少阳”侧重阳气作用在人体的初始状态,“阳明”表达了人体对自然界阳气的反应。

阳经更强调它与外界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充盈其中的经气与自然界阳气之间的关系。阳经表明了阳气可以通过经络这个渠道来执行温煦和推动的任务,以及发挥固密和防卫的功能。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相比较而言,阴气具有“主静、主内、主阖”的特质,且为“阳入于阴”作平台,古人把拥有此类经气的经络归属阴经。它充分体现了本经与内脏之间的相关联性。阴经之气都源于地气,具有滋润、承载和包容的功用。

跟着大师学经络

二、经络之“门”

我们知道,“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的命名既包含了冠其名的相关脏腑,也包括了与之相应的经络。气血的分布,一部分充盈在脏腑,一部分流注在经络,另一部分表达在功能上。

《内经》及《太素》中所言六经的“多血少气、多气少血或多气多血”特指在满足脏腑需求及充分表达相关功能时,流注在经络里的气血量的多少。

气血同源,均为精微物质化生而得。我们通常把以气态充盈,并在体内表达了温煦功能或推动功能或固摄功能的部分以“气”命名,强调其活性成分和速度。而活动度相对稍小的,以流动状态存在,发挥了承载和滋润功能为表达的,以“血”命名。关注的是其备用物质的数量及分配方向。

经络中所涵养的“气”是强调本经与外界空间发生接触时的总面积。而此时的“血”指代本经所拥有精微物质的库存量,所以特别强调它的体积。

三阴三阳的命名既表达了经络在人体中所处的位置,并且体现了它所拥有的面积或体积,同时也已经阐释了它的功能。

现在我们借用一栋房子的大门的画面感来认识“六经”。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房子的大门一般都有两扇。通过观察这两扇门,并加以取类比象,则关于阴阳、动静、开阖这些概念已历历在目,简单明了。

你看,门板有向阳和背阳的两面,向阳则为阳,背阳为阴。门板阳面有正面和侧面,正面表皮为太阳,第二层为阳明,阳面侧方的部分为少阳。门板阴面的表皮为厥阴,第二层为太阴,门板的天地两头为少阴,上为阳,下为阴。

门能打开和关闭,则为开阖之义。不动为静,开阖之间称为动。每扇门可以独立开阖,而两扇门也可以同时开阖。门的开阖就要有能转动的纵轴,称之为“枢”。门的两个把手处为“纽”。假设两扇门为关闭状态,处在同一平面时,两个阳面相接的部分称为“两阳合明”。阴面相挨着或相咬合的部分称为“两阴交尽”。

人体经络中的“太阳经”主一身之表,位于体表向阳面的最外层。因为本经与自然界之阳光接触面积最大,所以命名为“太阳经”,指代它与自然界太阳之间的关系。本经提示整个人体的表层与周遭环境是完全融合的。太阳经主气化及固密卫外的功能,称为“阳秘”。太阳经对体内水液之气化如同自然界的各种水液经过阳光普照后的气状蒸腾,经文“卫出于下焦”亦是表达了此意。

“太阳寒水”的画面感就是大门对着屋外的那一层表面经常被雾气、湿气或者凄风冷雨所侵袭。取类比象对应于人体,则是寒气、湿气易伤阳气,寒湿之邪首先侵犯人体的太阳经。太阳经分为两个部分: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其中手太阳小肠经通于火气,足太阳膀胱经通于水气。小肠经承心火以温暖膀胱,而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助膀胱以资气化。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足才能气旺,厚积薄发,才能有效发挥卫外功能。太阳经主要功能是主气化,主卫外,在满足小肠和膀胱的生理需求和表达其功能时,气血分布会有所偏重,相对而言,流注在经络中的气就少于血,所以太阳“多血少气”。

同一扇门板,扣除向阳面的表皮(太阳),及扣除面阴的表皮(厥阴)之后,第二层为阳明经所拥有的体积,第三层是太阴所拥有的体积;因为门板既有厚度又有宽度,体积可观,所以象征阳明经和太阴经多气多血。

“少阳经”类似门的纵轴,动则为阳,所以门轴为阳。因为门轴与阳光接触面积小而称之“少阳”。静则为阴,门板的天地两端相对固定为阴,而面积较小,故名“少阴”。门板的两头一面朝天,一面朝地,一阳一阴,象征少阴之阳者承天气,少阴之阴者接地气。少阳为轴,同时支撑着门板的上端和下端,静极生动,则天气沿少阳下降,地气缘少阳上升,故曰“天地之门”。少阳是少阴的使者,故少阳属肾,亦主骨病。少阴经分为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先天之元阳赖少阳经上传,后天之心火赖少阳经下传,君火相火均由少阳所司,主明则下安,故“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古人认为少阳经多气少血,而恐伤肾,乃少阳之气上升不及也。

门板背阳的那一面为阴,在同一平面上两个阴面相咬合的状态为“厥阴”。厥阴之意为“两阴交尽”,指的是两个“阴”的部分相衔接的地方。画面感中的两块门板是处于闭阖状态的,因为背阳为阴,不动亦为阴,有相对固定之意。

对应于人体,是体腔内表皮与所藏内脏的表皮。既可以指代两个相邻内脏的表皮,也可以是内脏表层与体腔内表层相交界时的状态。为什么阴中之表层为厥阴呢?因为内脏属阴,体腔内壁亦为阴,所以称内脏与体腔内膜交界的地方为“厥阴”。

厥阴经在经络中分为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心为少阴,心包为心之外围,且与胸腔内壁相界,故心包为厥阴。肾为少阴,肝在肾之上方,膈之下方,肾气缘肝气上达,两阴相接,所以肝经为厥阴,体阴而用阳。

厥阴“多气少血”,也是专指厥阴经络而言。厥阴经分为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相关联的脏腑有心包和肝。厥阴本来当然是气血俱足的,但因为在脏腑功能方面心包代心行令,“心主血脉”而“肝藏血”,所以充盈在脏腑内以血为主;相对而言,流注在经络上主要是气,故“多气少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