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扬州版《清明上河图》真迹、去年发现的曹寅碑……珍贵老物件讲述“扬州盐业”

 大漠孤烟直一 2018-04-22


【4月21日报道】

百件展品讲述“两淮盐业与扬州”

扬州版《清明上河图》首次展出

昨天,“扬州繁华以盐盛——两淮盐业与扬州”在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正式开展,展览精选了近百件套展品,讲述扬州故事,带领参观者走进明清时期的扬州。大部分展品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包括多次入镜央视的《运河揽胜图》。

近百件套展品

带你走进明清时期的扬州

扬州的盐业历史非常悠久。在汉代,吴王刘濞煮海为盐,富可敌国。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武帝施行盐铁官管,以后历代王朝都遵循汉制,盐务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官员不得插手。清代,盐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五成左右,而作为全国最大的盐场——两淮盐场的盐税收入又占全国盐课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两淮正式设立专管盐政的衙门是在元代,当时被称之为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明代中期,随着盐法改制,大量盐商涌入扬州,他们在经营盐业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也积极投入到扬州城市基础建设,推动扬州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扬州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

昨天,“扬州繁华以盐盛——两淮盐业与扬州”在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正式开展,共展出近100件套展品。扬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原计划展出60件展品,考虑到“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八方宾朋纷至而来,他们又精选了近40件套展品参展,带领参观者走进明清时期的扬州。

曹寅残碑首次展出

还有入镜央视的《运河揽胜图》

据了解,参展的展品有去年在大虹桥修缮中发现的曹寅残碑,扬州博物馆藏林则徐画像也将以图片形式出现在展览中。

据扬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展出的展品,大部分都是首次展出,例如扬州博物馆藏的清代宣统三年吉梅溪重盐执照,就含有很多历史信息。

专家表示,由于盐业具有巨大的利润,因此官方从批准贩盐,到运盐,再到销盐都有一套严格的体系,要成为一个合法的盐商,需要很多许可证。而盐业执照,又称盐引。盐引是官府给予商人合法运输、贩卖食盐的凭证。扬州有条“引市街”,是盐商的聚居区,聚集大量炒卖盐引的商贩。

扬州博物馆藏的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煎灶过户文契和民国三年(1914年)不动产登记,专家介绍,这是一份盐灶过户文书,盐灶是煮盐的,煮盐又称煎盐。这名叫岑小舲的人将自己位于东台的祖产盐灶卖给洪某。到了民国三年,持有人洪某进行了不动产登记。这两份文契对我们了解光绪年间盐灶的买卖和民国初年的不动产办理手续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扬州博物馆珍藏的《运河揽胜图》,堪称扬州版《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当年邵伯码头的繁华场景和市井百态。近几年来曾被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摄制组和央视《国宝档案》栏目摄制组相中,被收入央视镜头中,向全国各地观众讲述扬州的运河故事。《运河揽胜图》此次也助兴“扬州繁华以盐盛——两淮盐业与扬州”展览,这也是这件珍贵画作首次展出,再现清代扬州邵伯运河风情。

志愿者藏品参展

20多件藏品都是首次展出

这次展览中,展品大部分来自扬州博物馆,其中有20多件是扬州博物馆志愿者朱志勇收藏的。10多年时间里,他收集了大量与盐文化有关的藏品,其中有各时期执照、卷宗,以及印章等实物。藏品的年代涵盖了清代、民国时期、解放初期等阶段,两淮盐业兴衰变迁都能从中找到迹象。近年来,一些地方举办相关展览,都慕名找到他,希望能征集到一些展品,前段时间,他还参与了在个园举办的盐文化展。

今年40岁的朱志勇,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举办一个展览,与更多人分享。昨天,看见自己的藏品陈列在扬州博物馆展厅里,朱志勇非常欣慰。据介绍,此次他精选的展品都是首次展出,希望能够助推盐文化的研究。通讯员 杨双博 记者 陶敏

【4月20日12时50分报道】

清代扬州版《清明上河图》真迹首次展出,想不想见识下?

今天上午,“扬州繁华以盐盛——两淮盐业与扬州”在市博物馆二楼书画厅开展。现场展出两淮盐业相关展品百余件,由扬州博物馆馆藏的《运河揽胜图》真迹首次公开亮相。据了解,该展览将持续至6月20日。

《运河揽胜图》(部分)

曾被央视选中拍摄

《运河揽胜图》真迹首次展出

展厅内,形状如屏风的《运河揽胜图》安静地立在展柜中,画面描绘了清代扬州邵伯运河边风情。河道里有行船,河岸上是市井生活百态,有卖粮卖鱼的,还有人吃面条、吃包子、唱戏、民间杂耍等,宛若一幅《清明上河图》。

据悉,这是清代扬州人王素的书画作品,真实记载了清代扬州运河两岸的市井风情,也充分反映出清代水运的繁华。据介绍,该画作一直由扬州博物馆收藏,曾被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相中入境,今天首次以实物形式与公众见面。

两淮盐业藏品

两淮盐业执照。


扬州卢氏盐商“庆云堂”造屋银钱流水帐簿。

盐业与扬州

百余件展品诉二者情缘

痴迷于扬州盐业文化的朱志勇,是全国拥有两淮盐业纸制品藏品最多的藏家之一,其个人收藏曾在BBC纪录片《中国故事》系列第五集《末代帝国》中出镜。今天的展览现场,也有23件来自朱志勇的个人收藏,包括官盐执照、行船执照、官牌、石权等……这些代表性藏品,令人得以一窥清代盐业流通过程的全貌。

通草花作品

盐业支撑了扬州清代繁盛,清代扬州盐商有财力、有能力来推动扬州文化、书画及工艺的发展。现场,通草花三代传人钱宏才、戴春富、王蕴玉的作品展示,则见证了通草花技艺的发展与传承。而这些有关扬州八怪、扬州工艺的作品,也从侧面反映出清代盐业的繁荣。

编辑 于彬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