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镜联合,颅底导航,听力保留

 吕康悠然 2018-04-24


病例

报道

双镜联合乙状窦后径路切除听神经瘤

病例摘要

患者,男,39

简要病史:患者1月余前因右耳“突发性耳聋”行MRI检查发现右侧内听道占位。

查体:双侧鼓膜完整

辅助检查:纯音测听右耳PTA15dB HL。言语识别率100%,言语识别阈26dB。听力分级A级。

增强MRI:右侧内听道占位,未达内听道底。

术前MRI:

治疗经过

       本例于全麻下行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摘除术。耳后切口翻开肌骨膜瓣,枕后磨开一4*4cm骨窗,前方暴露乙状窦。距乙状窦后方0.5cm处“一”字切开硬脑膜,释放脑脊液。在手术显微镜下,脑棉向下压低小脑,暴露桥小脑角,显露面-听神经束,定位面神经。在导航辅助下磨除内听道后唇骨质使内听道部分开放,将面神经与内耳道肿瘤之间的粘连逐步分开, 保留面神经及耳蜗神经的完整。术中以70°内镜辅助定位面听神经, 明确毗邻的重要结构和解剖关系。用内镜观察听神经瘤在内听道底的残留情况, 并在内镜辅助下逐步摘除内听道底的肿瘤。术腔止血后,紧密缝合硬脑膜,取腹部脂肪填塞术腔,逐层关闭切口。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HB-I级。术后右耳PTA 37dB HL,言语识别率100%,言语识别阈40dB。术后听力分级B级。

术后MRI

术后听力


 

文献回顾及讨论

对于希望肿瘤大于1.5cm,肿瘤未到达内听道底的患者可以用经乙状窦后文献报道该22%-58%这项结果尚存争议这些报道缺一的些作为听用听为听

内镜辅助下手术的优点较多, 如显示的手术区域不受术野大小和深度的影响, 高度放大倍数能够显示神经血管结构的细节通过内镜旋转观察周围的结构可以全面了解解剖关系并避免损伤在相同的骨窗和小脑牵拉程度下, 显微镜则难以获得如此清晰的观察效果。本例中通过70°内窥镜能够良好的观察听、面神经束走行及内听道底肿瘤残留情况,并能明确内听道肿瘤与神经的关系;能够抵近观察,更清晰地显露病灶;能够多角度无死角地观察,避免病变残留。

内镜辅助在乙状窦后径路手术中的应用与手术显微镜比较有许多优点, 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由于内镜的管形视野, 需要不时移动来看清周围结构, 缺乏立体感;2.镜面易被雾气和血液遮蔽;3.内镜镜管长时间使用后温度升高以及内镜长柄可能造成机械性损伤;4.内镜的固定设备仍不完善,需要一手持内镜, 一手进行手术操作

双镜联合的优势在于可在显微镜监视下应用内镜,结合二者优势,更好暴露术野,增加内听道的显露程度,显示在直视下无法到达的区域同时,避免周围结构的机械或热损伤。双镜各取所长,可在最安全的环境下完整切除病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