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踏实做事 用心感悟——深圳分享会分享稿

 Richard_X 2018-04-26

为什么说这些: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三班,也是学堂传递给孩子们的价值观。伙伴价值以及追求至上的精神。永远对自己不满意,不断的超越自己。记得孩子们在去年的北京分享会上,为了形成一个整体的分享思路,他们不惜放弃自己熟悉的原稿,而去背别的同学的稿子。他们不顾惜自己的形象,也要展示给听众一个完整的思路。



自从接触清一新教育之后,类似这样的改变很多,但是对我及我的家庭来说,到底有哪些变化呢?



改变的次第


1

教育改变了我的观念——送孩子进入新教育

2

孩子在学堂暴露出来的问题——促使我从“心”改变

3

“心”的改变从哪儿做起?——从做事上历练



人最怕改变,尤其是成人。那么为什么要改变呢?青春期家长课的时候,山长讲到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叛逆?是因为父母的言行,已经让孩子升不起尊敬,他要成长、提升,必须要反对他认为不好的,而去追求更有价值的。

什么样的孩子不叛逆。举个例子,张钟瑞和刘静慧在青春期时,没有叛逆,反而和山长很亲近,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讲给山长,经常很晚了都不愿意离开。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山长和刘老师让他们敬佩,崇敬,值得他们去学习。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父母的提升是孩子的榜样,唯有不断的改变自己身上的问题,才是方向。

从接触清一新教育到孩子进入学堂,再到现在,已经将近4年的 时间了。这4年的时间,“改变”是关键词。身体、饮食、心态,从生活到工作,真的是全方位的改变。今天我重点要讲的就是“心”的改变。

那么“心”的改变,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正如前面所讲,新教育的价值观,首先让我从心里接纳了,观念上认可了。但只是知道了这个理论,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通过在生活、工作、教育子女中做出来才行。那么做出来了,是不是就对了呢?做出来了,但结果却往往是不好的。既然结果不好,那么做法一定是有问题的,而我的做法和学堂老师、山长的做法,看起来是一样的呀?那么继续挖掘的话,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只是表面模仿了,而内心却还是原来的心。相当于用新瓶装了老酒,喝完照样会醉人。最终就要回到“心”上。说到这里,要感谢清一书院的家长杨冬梅大姐,是她的点拨和指引,才使我真正的走上了这条寻找“心”的道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真正捷径。虽然过程还是很曲折,但起码方向对了。下面我就以:“目标和责任”为主题,来说明改变的次第。



改变一:“目标”主题


我们先来听几个故事,下面的主人公都有一个目标——深圳。我们来看看哪个人的目标更能成功实现:


故事一

小猪从小生活条件优越,每天的吃喝都不用发愁,家长对他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开心快乐就好。小猪每天的任务就是吃喝睡玩,对于去深圳的事,也实施过。但每次还没走出多远,就累的走不下去,回到自己安逸的小窝。想到目标时,他会说:目标不是用来实现的。



故事二

小牛从小被严格要求,每天都要上各种兴趣班,努力进取,按照父母认为最好的路去走。等他勉强实现了父母安排的目标后,小牛才发现,自己的人生没有了方向,一度迷茫、焦虑。自己原来一直在实现着父母的目标。



故事三

小李是个热心肠的人,在他出发去深圳的时候,看到自家的门坏了,于是跑去邻居家借了锤子,准备修门。到了邻居家看到正在搬家,于是帮忙装卸东西,为了装卸方便,又自告奋勇去租一辆装卸小车。路上看到一场车祸中有人受伤,又赶紧帮忙送人去医院…… 小李的一生就在这样没有目标的情况下打转。忘了自己要干什么。



故事四

小张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深圳之后,就买了一张当天的机票,结果因故飞机延误,且起飞时间不定。他改坐动车,到了武汉因大雨冲毁铁路,火车全线停运。他又改乘大巴,接近深圳时,大巴抛锚,他最后决定徒步至深圳。(泰囧里的情节全部遇到)



请大家对号入座:我们是上面的哪个人或哪种家长。是随顺孩子人性的猪家长?还是安排好目标的牛爸妈?是随缘兜转的李好人?还是目标坚定的小张?

目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学堂在孩子入学后,引导孩子建立家国天下的高远目标,并引导孩子来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长远目标、近期目标,甚至是每月、每周、每天的目标。即使这个目标并不是孩子最终的人生目标,但这些目标具有明晰方向,引领孩子奋进的作用

孩子在学堂上了目标课之后,通话中就问我和爸爸:你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职业目标是什么?当时听到这样的问话,心里真的很吃惊,为什么?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知道自己这辈子想要做什么,最终要实现什么样的目的?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人生目标相关?只知道要多挣钱,让家庭条件更优越,让老人过的更幸福,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至于其他的,没有多想。社会上的“放羊娃”理论,就是当时我的现状。

这次通话,让我和孩子爸爸有了很深的触动,同时也促使我们认真的思考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这些目标是互相促进,方向一致,还是相互拉扯。最后,通过认真的思考,我也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做新教育,宣传新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因新教育而受益。有了这样的思考和定位,接下来自己就坚定的走在了践行的路上。并且通过践行,对自己的工作和做事有了非常大的帮助。


1、在工作中的应用

我是做英文绘本馆的,馆内有英语课程,我也经常会给家长讲家长课。在家长课上,就运用了目标的引导方法。比如:我会先问家长,您来我这儿学英语,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往往很多家长都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他们只是因为看到别的孩子在学,所以他们也要学。如果有的家长回答:是为了考试成绩好。那我就建议她可以到别的机构去学,因为那里的价格比我们便宜,也能保证考试成绩。通过这样的提问,慢慢的家长就知道,他们最终想要的学英语的结果就是:


Tips

1、能听懂,会说:能顺畅的和老外交流;

2、能读:能够通过阅读英文书籍去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

3、英语考试成绩好;前两项实现了,这个目标就是小菜一碟;


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我就会告诉他们,达到这三个目标,分别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材料去实现,该怎样做。经过这样的讲解,家长就会彻底理解你的做法,与我们的粘合度也大大的增强。并且能够运用目标理论,去鉴别其他英语机构到底在做什么,是否符合当下孩子的需求。


2、在学堂中的应用(1)


前面提到过,我确定了自己要做新教育的人生目标后,在2015年到2016年的一年多时间里,在新教育学堂做老师。在引导学生、安排教育资料的过程中,也把目标做为教学的基础。

我当时带大班,孩子的年龄在12-14岁之间。那一学期,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沿用今日学堂的18岁目标之一:上台能讲来进行的。那么上台能讲至少需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Tips

1、所讲内容有思想和内涵,思路要清晰,即能写;

2、上台讲话自然、大方;


要实现这两个目标:

首先,要练习思维、写作能力,以达到所讲内容思路清晰,吸引听众。同时还要练习站到别人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的能力,让所讲内容符合受众需求。

其次,还要不断的锻炼自己上台讲话的能力,以达到台风过硬,自然大方不怯场。当时,大部分孩子都对上讲台讲话有畏难情绪,当跟他们沟通交流了这个思路之后,他们都能理解,理解了就能够积极的配合。比如:有一个男孩子,开始怎么都不讲。我会要求即使你什么也讲不出来,也要在台上站上10分钟。后来他发现站着不说话更尴尬,还不如讲几句。慢慢的就发现,与其糊弄,不如好好准备一下,更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因为有目标的引领,孩子就不会认为你是在刁难他,就会配合老师。

当然有了这个目标的引领,我在安排课程上,都会围绕这两个目标来做,无论是科学课,电影课,周总课,以及年终的汇报演出等等,都会让孩子们积极上台讲话,以锻炼台风。同时,讲稿也都由他们自己写,自己整理,以锻炼思路。孩子们在这一学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家长因为非常清楚我们本学期的目标,学期末对孩子们的结果也都很满意。

3、在学堂中的应用(2):

青春期调整案例


讲这个故事之前,先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都必须跑5000米,第二天才能上课。大家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是否认为老师在惩罚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是否会对老师痛恨、反抗?

当时有一个13岁的小女孩儿正处于青春期的状态,每天上课都困的睁不开眼睛,而课后又精神百倍,愿意和同龄人打打闹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分别从老师的讲课方式,和孩子自身去进行调整。

首先,我在上课方式上做了调整。由老师讲,提问孩子。变成孩子自已学,分组提问题,让对手组回答,老师点评的方式来进行。经过这样的调整后,上课睁不开眼的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再换到其他课程,问题又会突显。

接着,从孩子自身进行调整。当时记得山长讲过青春期的处理方式之一是:大量的运动去释放能量。我和孩子沟通: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出现这样的状态很正常,但如果自己不满足于这样的状态,就需要付出努力去改变。孩子的天性都是愿意向上的,征得孩子和家长的同意之后,制定了每天跑5000米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每天通过运动来争取自己上课的机会。于是,每天下午,孩子都会努力的去完成自己的目标,来换取第二天上课的机会。

这种做法,在外人看来可能是惩罚。但是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更好的学习状态,有了“真心”的与孩子的沟通,孩子欣然接受,并一直坚持到学期末。


对于自家孩子的改变


上面说到,因为孩子在电话沟通中问我们家长的人生目标,我和孩子爸爸也意识到了目标的重要性,因此爸爸就在家里所有的房间,包括厕所都贴上了他自己的2016年目标。并且在每周的通话过程中,都会问孩子本周的目标实施情况,同时向孩子汇报我们的目标实施状态。

这样的做法一直持续,但是当时并没有感受到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后来在寒假的一次聚会上,在场的家长与孩子们在讨论中,孩子当着很多人的面说到:这学期,爸爸每周都会问我的目标实现情况,督促我不断的去完成自己每周的目标。寒假回家,看到家里贴了6张爸爸的年度目标,自己就感到很有触动,并愿意和爸爸一样,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上面三件事发现,进入新教育,受学堂制定人生目标的引领,全家人都过得更加清晰、明白、有方向。不但对自己处理生活和家庭事务有帮助,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很强的指导意义。这些改变同时还影响到了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提升。


改变二:“责任”主题


上面的事例说明:改变不仅仅是知,更要用出来,用对了才会对自己及身边的人有帮助。但是要想用对,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是形式和行为上的模仿,有时不仅不会起到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只有“心”改变了,才会真正的有作用。就象山长说的,“心”对了,怎么做都对,“心”不对,怎么做都不对。

下面我就从身边的事来说明“心”念的力量,是如何影响人的。

1、IPAD事件:

孩子去年在三语班,因为态度不端正,捣腾IPAD,被孩子们投票淘汰回英语班。当时宋老师打电话告诉我们这件事情时,我们迅速的配合老师,断其后路。告诉孩子:如果你努力了,我们接受他不如别人的结果,但不接受他不努力。让他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搬砖。

后来在和宋老师沟通我们的做法时,孩子爸爸说:真是气死我了。宋老师针对这句话,指出我们的问题:说我们虽然表面上做的都对,但心不对。没有做到心平气和的接受孩子现在的状态,有很大的情绪在里面。为了说明问题,她给我们举了一个山长的例子。张钟瑞在学堂时,经常会犯错误,每次老师打电话给山长汇报张钟瑞的情况时,山长的态度是:啊,是这样啊,那就让他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好了。语气平和,心态平静。不会因为张钟瑞做了什么事,就生气,动怒。而我们一旦生气,就无形当中承担了本来应该由孩子承担的责任。

当你用平静的态度去让孩子承担责任,孩子记住的是规则。当你带着情绪去惩罚孩子,孩子记住的是情绪。结果就是,每次父母有情绪的时候,孩子就表现的乖乖的,当你心态平和时,孩子就忘了规则,继续去犯错。

这件事,让我们恍然大悟。细想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一而再的出现,就是因为我们着急,去替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替孩子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有人替他承担责任,他就对此越不在乎。

由此看出,我们虽然是学习了山长的做法,但只是表面模仿出来了,而“心”却不是山长的心,因此模仿的再像,也达不到山长的效果。


2、假期游戏事件:

寒假,孩子回家后,与原来的同学一起玩了一天。两天后,我们就发现他在偷偷的玩游戏,打游戏也在我们家的家规禁止之列。这次,我们吸取上次的经验教训,很平静的严格执行家法。

但是这次家法之后,孩子又连续两次违规。第三次违反家规之后,有种强烈的无力感,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解决此事了。于是,用极其平静的,也可以说是无力的口气对孩子说:好吧,既然执行家法,都不能解决此事,那我们也不费劲了,回学堂之后,自己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搬砖去吧。没想到听完这句话后,孩子一下子愣住了,半天才勉强挤出一个非常难堪的表情。看起来这句话对他的打击很大。假期后半段,我们就再也没有提过此事。开学后孩子问爸爸:是否真的要去搬砖?爸爸给了他明确而肯定的回复。后来,他在假期总结中说到:我以为爸妈说的很平淡,过去就没事了,但是后来才知道爸爸妈妈记得很清楚,必须要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搬砖之后的通话,也能很明显的感觉到他更静了,心态更平和了。

后来,我们反思。虽然前两次执行家规时,我们表面是平静的,但内心却是纠结,执着的。但是第三次发生状况之后,我们的心态是真的放下了,虽然是被逼无奈,不得已放下的。却也印证了那句:当你放下了,孩子就自动的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了。

我知道,孩子对于游戏,还没有过去。以后有可能还会出现各种状况,但我们也真的明白了,放不下就会不断的出现状况,不断的去刺激你,直到你最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放下,这件事才会过去。与其被逼做出选择,为什么不主动去选择改变呢?


3、空掉“山长的江湖课”


有了上面一件一件的事例,让我们真正的意识到了“心”的力量。也真正明白了“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的道理。每次遇到有情绪时,都要去静静的观察自己的情绪因何而来,为什么别人对这件事不起情绪,而自己的情绪那么大。有了这样一次次的观照,情绪被看到,行为背后的需求也被看到了,情绪也就越来越少了。

世界上的事物很多,因为心念的不同,也会让事物分出好坏。比如钻石,它无所谓好坏。但如果因为你想拥有它,而去抢夺,那么钻石就变成坏的东西。就象山长暑期的“江湖课”。山长的目的是要让各学堂堂主,老师,清粉学会辨识真正的江湖,学会如何去处事。但是因为我的心念,却让这件福泽众人的事蒙尘。

前两周,山长的暑期“庙堂与江湖”课程一经公布,引来一片热议,清粉们都争相报名参加课程。自己因为暑期脱不开身,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不能成行,一度很失落。不由得内心有些抱怨,引得和老公也出现了一些争执。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后,就跑到阳台上,在暖暖的阳光下坐着,闭着眼睛观照自己的情绪。为什么自己会对这件事起情绪,真的是因为这些原因吗?如果是这样,山长是不是不该开这个课?突然一个念头闪现:因为自己对山长的课,生了“贪”念,产生了贪欲。当想到这一点时,心下豁然开朗,纠结一下子烟消云散,对老公的情绪也一下子释然了。那种感觉,我想开悟也不过如此吧。

后来在和孩子打电话沟通的过程中,孩子提到老师讲的“游戏是怎样一步步引人堕落”时,我们知道孩子对于游戏,还没有放下,还没把游戏空掉。我就把自己怎样空掉“江湖课”的事介绍给了孩子。孩子很认真的听着。我知道这种事我代替不了他,只有等他慢慢的自己想明白。但我的经历也会给孩子一些影响,传递给孩子一种信念,让孩子获得一种力量。



通过上述两个改变的描述,我们看到:改变不难,但改变能真正触及到自己的内心,从而影响到孩子、他人的改变却很难。只有自己的“心”改变了,才会真正的对孩子、对家庭产生改变。但“心”的改变又该如何去做呢?



事上练:用“心”做事


什么是用“心”做事?这里讲一下我对这个主题的认识过程。

1、认真做事。

我自己是学机械设计出身,做了16年与机械设计相关的工作,但从来没有喜欢过。但是我自己又愿意把事做好。因此,在这16年中,还是兢兢业业的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工作中,只求尽量的做好,对得起良心。但最重要的是工作中没有激情,没有那种为了工作,废寝忘食的劲儿。

2、充满激情的工作。

后来我自己做了现在的英文绘本馆,这个工作是我喜欢的工作,充满激情的在做。但在经营了一段时间之后,每天的琐碎杂事;经营上的不完善,导致的低收益;时间上每天晚上8点多才到家,9点才吃饭,导致照顾不了孩子,等等的问题出现在你的面前时,你的激情就被消耗的所剩无几。这个时候,徘徊、迷茫、困惑就会让你产生退缩。

3、自己的生活与所做的事融为一体。

前面我讲过,我的目标是做新教育。在绘本馆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把做新教育做为我自己的另一个出路。于是,从15年-16年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尝试去做新教育学堂的老师。并且一度要放弃绘本馆。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位朋友说我这是一种逃避行为,如果这个馆做不好就放弃,永远都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死结,以后再任何事情都不会轻而易举的成功。现在做英文绘本馆,没有尽力的去做,只有把所有的方法都用了,以后才不会后悔、遗憾。

她的话让我明白:曾经拥有过,说放弃很容易;没有拥有过,说放弃就是逃避。山长做今日学堂,清一书院,是把他做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没有节假日,甚至没有春节。把自己的钱无怨无悔的用在建设中国最值得世人尊敬的大学的建设上,自己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我是否做到了这些?

从此以后,我沉下心来,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了我的生活。每天晚上9点吃完饭后,开始点评每个孩子当天发的视频、音视。每天上午在家完善馆内的宣传工作。每周从周一到周日,冬夏令营期间,从早8点到晚8点,没有节假日。用心服务好每一个孩子,帮助他合理规划学习方案。用心做好家长课堂,帮助家长同步成长。仅仅这样做了半年的时间,营业额就有了很大的起色。

当我把自己的这些改变拿来和孩子分享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变得比原来更沉静,目标感更强,对自己的要求也比原来更高。我想这种能量在我和孩子之间流动,我的心变了,孩子也接收到了这种能量。

   


今日学堂家长:范秀丽老师

4月15日 深圳分享会分享稿






今日学堂|英语零突破

和我们一起三个月突破一门外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