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年修钢笔的老爷子,依然在圈粉

 LEON波格 2018-04-26
播放GIF

每个人都有他的故事

我是张广义,修了一辈子的钢笔

----

----

50岁以上的北京人,几乎都听说过他。1947年开店修钢笔,到今天整整70年。时代滚滚向前,可匠人没有落伍。无数年轻笔友,组成微信群,他们都是一个人的粉丝——张广义

到广义修笔店采访。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的北京笔友早就提醒过,电视台、报社找上门,都碰了钉子。

但是,我已经无数次经过那里。我的姥爷家住米市大街,从小就路过这家店。

上高中时,我在姥爷家住了两年,无数次骑车经过。

最近几年,每次走过的时候,门上总是挂着一个牌子“病休”。这两字总让人心头一颤。

老爷子,这么久了。以后还开门吗······

终于推开那扇门

8月30日,按照老爷子的营业时间(下午2点至4点30),我再也不是路过,而是忐忑的走近。

3点钟,到了地方。门脸贴上了新潮的贴纸。刚准备往里走。正碰上两个学生从店里出来。十几岁,还穿着校服。我很好奇。说你们进去干嘛的?修钢笔。聊天了么?没有,进去待了多长时间?半分钟······

我醉了,但还是推开那扇门。

进去之后,感觉自己是在穿越。那间屋子里挂着的、贴着的全是旧物。有两秒钟,空气仿佛凝滞了。

令我欣喜的是,里面还有一位顾客,让我不会很尴尬。一个30多岁女性,正趴在柜台,在本子上认真用钢笔试写着。

柜台后面就是老爷子。进来的时候,他并没有看我,而是专注的在修钢笔。

那个工作台,一看就是饱经沧桑。堆满了所有我认不出的器械。我屏住呼吸看着。老爷子在一个台灯似的聚光灯下,拿着放大镜,握着手中的钢笔,仔细的端详。像医生在看病一样。

然后,把笔尖在一个电动机械上打磨。这是磨尖机,全北京只有他还在用,通电的轮子依然转的飞快。

那是在打磨笔尖,也就是钢笔最爱坏的部分。

接着,老爷子又拿出一块类似磨刀石(油石)的东西,用特有的阴柔手感,把笔尖上下左右来回的磨。

这个动作看得让人出神。我头一回见,修钢笔是这样的。

机器磨完,手工打磨,看着好像很简单。平常而娴熟的动作。没有几十年功夫,根本做不到。

老爷子把修好的这支钢笔,递给旁边的女士。说了声,好了。我看到老爷子的手,手指上是墨水的颜色。

老爷子也终于看到了我。我也看到了贴在柜台边上的那张纸。

“你有什么事?”

“我想买支钢笔。”

“长尖还是短尖的?”

“英雄牌的。”

“长尖还是短尖?”

我早就不知道什么是长尖、短尖。

“短尖的。”

尬聊过后。老爷子没有说话,默默转身,进到里屋。

我得以环视一下四周。

这样的布置,北京再也找不出第二间。屋里所有的摆设、字画、照片、旧报纸,无不浸透这家店的沧桑。随便一样东西,都是岁月的累积。有刘海粟王铁成等名人的题字。文玩大家王世襄也曾到过此处。

墙上还贴着许多媒体的报道,老爷子以前是接受采访的,但至少也是10年前了。

最吸引我的是一幅漫画,这个才最能拉近和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漫画上是欢喜、矍铄的老爷子。可旁边却立着一支拐杖。

岁月的留痕任谁也无法抵挡。

老爷子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钢笔递给我。英雄牌的黑色钢笔。我拿在手里沉甸甸。问了价钱,140。

“还有别的颜色吗?”

“没有。”

老爷子转身又坐回工作台前,拿起另一支钢笔。

旁边的女士在和老爷子交谈。说什么牌子好,一磨马上就特好使。什么牌子,你怎么磨都不行。她和老爷子一问一答。还让我试试刚修好的钢笔。

我一试果然很好使!

对答中,老爷子对钢笔的那份感情,你是能深深体会到的。

他似乎把钢笔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粉丝多了年轻人

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她带来放到柜台上的钢笔,居然有两盒,数了一下,每盒14支。

“这都是你要修的吗?”我轻声问。

“都是我带来修的。”聊了几句才得知。喜欢钢笔的人依然有很多,当然他们不在一起。互联网把他们连在一起,彼此在网上认识了。

全国有无数个钢笔群,都是喜欢钢笔的人组织的。她就是那个群里的。因为人在北京,群友都把待修的钢笔寄给她。

她统一拿到店里找老爷子修。这已经是第二次。

柜台右手边,放着她的包,包的旁边我才发现:还有两盒!

天哪!她今带着四盒钢笔来找老爷子!

听到和看到这些,我特别高兴。

匠人没有过时,老手艺没有过时,还有那么多人爱着他们。

老爷子的粉丝多是年轻人。

来个60多岁老北京

老爷子没有禁止我拍照,我看着柜台里的钢笔,正琢磨着选哪支。

又进来一位老爷子,看上去60多岁,来修钢笔。

他那支钢笔,连接笔尖的塑料管坏了。老爷子很抱歉的说没货。很多钢笔相关的零件都不生产了,连钢笔厂都没了。

老爷子说,前些天,有人来买蓝墨水,也没货。“人说你卖钢笔的都没钢笔水?”“我也很着急,补不到货。”

断货问题,看来是很难解决。

我买了一支红色钢笔,老爷子拿给我之后,一再嘱咐:“不要用黑色碳素墨水,容易堵笔尖,一定要用蓝黑墨水。”

我道了谢,出来。

老爷子挂上帘子,准备下班了。那位女士的笔还没修完,他不准备再接待新客人了。

属于钢笔的时代

走出店里,我跟那位60多岁老爷子聊。他说,在他小时候,就常来这家店了。那时候,这个店门是往里凹的,不是跟两边店铺一边齐。

这个细节,让我觉得他真是常来。他说那会,家家日子都过的比较紧。钢笔最便宜的6毛、7毛。最好的2.8块、3块。英雄牌的。

一支钢笔且用呢,坏了来这修,才两毛钱。

过去找他修钢笔的人,都在门口排队!

过去还排队?

是呀,只要50岁以上,老北京用钢笔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

回想这位老爷子,活得很硬气,说话也挺硬气。

老爷子的父亲就是修钢笔的。匠人精神在他们身上传承。

北京人文地理

bjrwdl

文化活动

北京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