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下的是平庸的人,走的都是优秀的人才,老板你的薪酬模式不合理

 njnuaimar 2018-04-27

老刘是一个50多岁的烘焙工厂老板,早起晚睡,工作几乎没休息,忙得焦头烂额,企业业绩还是上不去,每天都很痛苦。招聘过来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很优秀的,但一般3个月左右的蜜月期后,都会选择离开。

老潘是30多岁,一个小服装厂老板,每天抱着孩子到处闲逛,经常出海钓鱼,和家人去旅游,轻松写意,好不自在。他还投资了很多项目,并且都有不错的回报,哪怕工厂关掉了,他也不愁没钱来。

同样都是老板,差别咋那么大?


不要企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一个老板如果事无大小都亲力亲为,那他很难在战略上有所作为,也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每天都被繁杂琐碎的事务上遮住了眼睛。

老板要扭转经营的局面,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人才管理思维,企业要有人,才谈得上做好事。没有优秀的员工,一切愿景,都是空谈。

老板也许会说,我也想要有人帮我,可是我没人啊!其实并不是招不到人,而是留不住人。

你要反思企业的激励机制,如果你是员工,你就拿着低工资、固定工资,你会像老板一样拼命吗?

好的激励机制可以让企业自主运转,让员工自发工作,不需要老板事事操心。

老板的格局和高度,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很多老板经过了艰苦的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对自己的事业会格外看重,想要紧紧握在手心,以免失去控制。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你不懂得分钱,那你也注定不会得到员工100%的状态。

蒙牛乳业的创始人牛根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非常经典的话:财聚人散,人聚财散。你要想把人才聚拢来,就要散财;你要想把钱聚拢在自己手上,人必然会散去。最后永远得不到大财,这是凝聚人才的硬道理。

薪酬机制分配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你不舍得把财富与员工分享,只想找一些打工者帮你赚钱,那你就得什么事都自己管。这样做虽然赚的钱多一些,但是却非常辛苦,而且永远也做不大。

老板们需要计算一下,自己做的成本是多少,找人做的成本又是多少?实操的工作,老板你并不比员工更出色。

如果你要想让员工(部下)敬业,就要给他们一个敬业的理由;如果你想让员工(部下)承担责任,就要给他们一个承担责任的理由。而这一切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大道理,那就是薪酬分配机制。

传统薪酬模式在鼓励优秀人才离职,让平庸员工留下


成熟公司常见的人力资源架构,通常是由“职位”,和“级别”双系统构成的,比如说:运营1级,客服2级,美工5级。当企业要给员工加工资的时候,虽然不升职,但是可以升级别。

很多求职者也许都不知道,你的薪水和你的职位虽然有关系,但其实本质上是由“级别”决定的。

这是一套流程非常成熟、逻辑极度自洽的管理体系。我在很多场合,听到不少成熟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非常自豪地宣讲他们的这套系统。似乎你学了这套系统,也可以获得和他们一样的成功。

但是,这套系统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内部的确定性,必须由外部的确定性支持;同时内部的机会,必须比外部的机会多。换句话来讲,这个模式成功的前提就是,你要保证员工能承受来自外界的诱惑不离职。

我们假设有一个级别是运营7级的优秀员工,很想要升职到13(做总监的最低级别),怎么办?

在过去,他只有打怪升级。按照平均打怪速度(两年升一级),要12年才能做上总监。天啊。你就熬吧。就算你极度优秀,年年破格,在所有同事的嫉妒中一飞冲天,每年升一级,也要6年才能坐上总监。

可是,在今天,外部环境变化开始比内部快,他如果真的很优秀,他的最优选择是什么呢?

辞职!


一个优秀员工,很快能找到另一家很优秀的公司,即便做一样的工作,可能薪水至少涨30%,级别升一到两级,职位高一级。这是快速变化的世界,“挖人”的成本,很多公司,用金钱换取时间。

于是,这个优秀员工就通过跳槽的方式,节省了1年的无效打怪时间。这样,他就花了四年时间,三次跳槽,做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总监。省掉了八年打怪时间。

这是优秀员工在变革时代的最佳策略。那么对于平庸的员工呢?因为对自己没信心,不敢跳槽,他们的最佳策略是:选择慢速、但是保险的升级道路,留在公司。

记得马云曾经说过:

那些没有加工资的岗位是因为我看不到他们存在的价值。那么加了工资的岗位是因为公司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云的看法很简单,就是加工资更要加价值。如果价值不增长,只增加收入,结果就是企业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且,企业会逐渐失去给员工加薪的动力和能力。

所以马云实行了薪酬全绩效的模式,有能力的工资更高,没能力的工资低也是理所当然,那种混日子的员工直接被自然而然的淘汰。


当然,KPI的考核制度一贯是臭名昭著,员工一听到KPI三个字,往往是闻风丧胆,谈者色变。甚至有些职场老手已经习惯了这种提KPI主动上交钱的习惯,大部分的员工认为KPI就是老板给他们下的套。

所以:

中小的企业建议是做KSF的模式.

对于不同层级的员工,建议设计激励性薪酬解决方案

(1)高层:KSF+年薪制+股权激励。以KSF价值管理为导向,结合年薪制模式。以价值为指向,以结果为导向,以多次分配为方向,全面调动员工状态,实现绩效快速改善。

(2)中层:KSF+产值+超价值/剩余价值再分配。主要以KSF价值管理为导向,结合产值量化。

(3)基层(一线岗位 ) :产值+计件/提成+内包+KSF。

基层(二线岗位):PPV+KSF。主要以个人产值量化为导向,结合价值管理。


KSF模式设计的步骤:

1)岗位分析-价值

2)鱼骨图-核心价值

3)BSC/SMART/IPO指标选定

4)指标定位-描述与公式

5)权重分布-薪酬拆取

6)平衡点-利益趋同

7)激励与测算-力度到位

8)整体的套算-数据说话

总述:老板应该是决定企业战略发展大方向的人,而不是论为员工琐事的保姆KSF模式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润挂钩,实现员工自己给自己加薪,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一个经营者。

马云也说过:企业不是我一个人做起来的,他需要很多和我抱着一样心态的员工一起的努力.

如需了解更多薪酬、绩效、股权、合伙人、预算管控方面的知识请添加邝老师个人号

邝老师个人号( ZHHCZX003)

专注薪酬绩效研究、实践、落地运行。

如果你有好的想法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