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尧、舜禅让难道是假的?

 besunnyaR 2018-04-30

《韩非子》、《竹书纪年》札记——尧舜禅让考证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尧舜禅让的详细记载。圣王尧舜不但一心为万民谋福祉,更有禅让的高风亮节。并因此被世人传诵。但《竹书纪年·五帝纪》却记载: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堰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

《竹书纪年》与《史记》不同的记载,使得个别人对儒家大肆批判,称儒家虚伪,篡改历史。还有更多不堪入耳的谩骂之声。 笨笨今献拙文一篇,以揭开尧舜禅让的历史悬案。

为了捋清尧舜之事,须先明晰中国的三个时代: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和信史时代。夏朝建立之前是传说时代;夏朝与商朝是半信史时代;周王朝之后是信史时代。

以信史时代的东周时期为例:若发生君主被弑或放逐,诸侯会盟,大规模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各国史书皆会记载。下面举两则事例: 在《左传·僖公七年》传文中,有管仲之言: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 《左传·文公十五年》传文记载:华耦来鲁国聘问。鲁文公与之宴,被华耦谢绝,并称其曾祖父华督曾弑君,其事见于诸侯之策。作为逆臣的子孙被国君宴请,是对贵国的侮辱。在此可参照《桓公元年》和《桓公二年》的传文:因孔嘉之妻美而艳,华督杀孔嘉而娶其妻,遂杀宋殇公。

尧舜并非处于信史时代,而是原始社会的传说时代。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更没有专职的史官。传说时代的历史故事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越简略的历史故事,可信度越高;越详细的历史故事,推测的成分越大,可信度越低。

先秦典籍中最先提及尧舜禅让的,是墨家弟子根据先师遗教编辑而成的《墨子》。墨子提出此论有其必然性。首先尧舜皆为明君。天子之位由尧及舜,再由舜传禹。并非传子,而是传贤。这与墨家尚贤的主张不谋而合。墨子便以此推测——尧舜禅让。并让尧舜成为墨家尚贤思想的代言人。 墨家提出尧舜禅让之论后,在墨家的大力宣传,以及其他学派的附和下。此说被世人普遍接受。

于是,才有了公元前318年,燕王哙效法圣王尧舜,将燕君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之事。

下面,再看看《竹书纪年》的舜囚尧之说。 《竹书纪年》在晋代被盗墓者发现。它在战国后期被埋葬于魏安釐王的墓里,得以侥幸避过秦火。对于书中所记载之事,有三点需要明晰:

一是此书并非严谨的史书。《竹书纪年·五帝纪》记载:胤甲居于河西,天有妖孽,十日并出。此事显然不可信。《殷纪》记载: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伊尹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但根据考古出土的甲骨文显示,直至商朝末年,商王朝仍然坚持对伊尹的祭祀。《竹书纪年》对此事的记载可信度亦不高。

二是书中尧被舜囚的观点产生应当晚于燕王哙。否则燕王哙断不会效法尧舜禅让。

三是作者当为法家学者。作者根据简略的史料,进一步推测出舜囚尧,以及伊尹放太甲自立,太甲杀伊尹之说。与法家宣扬“人臣太贵,必易主位”,君主必须独揽大权的思想十分匹配。君主若不能驾驭群臣,即使圣明的尧舜,亦会被逆臣囚禁。 《竹书纪年》作者提出此论与墨子类似,皆是依据本学派的思想,对圣王尧舜之事作出进一步的推测。

由上可知,《竹书纪年》的可信度远不及《左传》,甚至不及准史书《国语》。其可信度与《战国策》大体相当。

儒家大师荀子的学识可比肩孔子,他指出: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荀子的弟子韩非则对此事持两可之说,韩非称:尧在位之时,食不果腹。为了百姓,不辞辛劳,与苦役无异。韩非认为尧舜禅让并非道德高尚,而是躲避苦劳之举。 然后韩非又称: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通过荀子与韩非之言,可知在先秦时代,对于尧舜是否禅让,是否囚禁。

没有具体的史籍记载。这更进一步证明了鄙人之言:墨家提出的禅让说与法家提出的囚禁说,皆是作者依据本学派的思想,对尧舜之事作的进一步推测。 我们通过三国时代,曹丕逼汉献帝禅让之事。可知尧舜禅让之说,包括了法家的舜逼尧之说。即尧舜禅让可能是自愿禅让,亦可能是被迫禅让。墨家认为是自愿,而法家认为是被迫。

至此,我们在回顾荀子的观点。荀子在否定了墨家的禅让之说的同时,也否定了法家的囚逼之说。但荀子只否定他人之论,却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因为尧舜时代“历史故事越简略,可信度越高;历史故事越详细,推测的成分越大,可信度越低”。

对此,荀子依据“舍详细,取真实”的原则,而不愿多言。 笨笨今天就与荀子大师唱一次反调,推测尧舜之事的几种可能性。

一种是尧舜禅让,包括被迫禅让和自愿禅让。前者可视为法家与《竹书纪年》的观点。后者可视为墨家与《史记》的观点。

二是选拔和推举。我们先看孔子对尧舜时代的描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选贤与能。孔子未详细解析尧舜之事,但大致可知,尧、舜和禹皆为选拔和推举产生。

这与荀子的观点互为印证。 孔荀二子皆认为,在尧舜时代,华夏元首是选拔和推举产生的。而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史记》中的禅让之说,并未否认推举,但更侧重尧舜等人的高风亮节——禅让。 孔子与荀子的观点,侧面体现了制度比人更可靠;墨子无疑认为尧舜主动让贤的高尚道德才起决定性作用。侧面体现了墨子认为,人比制度可靠。

读文化典籍时,明白这一层,才是读书为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孔荀二子所言的尧舜之事,虽过于简略,不够详细,但可信度却高。姑且认为是90%(也视为100%,10%的可能是尧舜在选拔和推举制度之下,禅让给众人推举之人);墨子之论的可信性有9%;法家及《竹书纪年》的可信性有1%。 需要指出的是,墨家的9%与法家的1%是可以互换的。所谓世移则事异:若在三国时代,显然法家之论可信度更高。如前文所言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若在原始社会,就如韩非所言,尧舜名为天子,但与苦役无异。禅让帝位不过是把苦差事交给了他人。自愿禅让帝位的可能很大。 墨子尧舜禅让之说可信度虽然不高,但却是舆论的主流。否则,荀子也不会专门批之。

由于焚书坑儒,致使大量先秦典籍焚毁,对于尧舜之事缺少更多的佐证。最终司马迁信服了墨子之论。孔安国在其伪造的《古文尚书》中,更是继承了《史记》之论。 第一个提出尧舜禅让的是墨家。毁灭中华文化,致使大量先秦典籍缺失的是法家。但个别人不分青红皂白,对儒家大肆谩骂。

笨笨不由想起成都汉服事件:身为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居然将华夏衣裳汉服当成日本和服。事后成都市公安机关认定肇事者并非是反日爱国分子,而是地痞无赖和人渣。那些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张嘴就批。甚至肆意辱骂自己的祖先,以传统文化为耻者。与成都汉服事件中的肇事者无异。 鄙人只能对它们只有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