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勤于思考的“懒”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开放的课堂,并不是老师不讲,而是提倡老师少讲,精讲,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只要老师把知识点讲清,把难点讲明,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应有的能力。有人可能会认为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一定很轻松。其实,恰恰相反,这不但需要教师备课,而且需要备课更充分,掌握的资料更丰富。因为,每班几十名同学,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没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不但不能很好地点拨、指导学生,关键时候可能还会成为学生的“俘虏”。因此,“懒”教师, 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其实“懒”教师时时在思考,在构思,看起来懒实际上最勤快, 这里的“懒”,意思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满堂灌,对那些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就是懒得讲,腾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去钻,去问去练。他的懒也不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少讲一点,懒一点,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认识到:给予学生过多的依赖,会导致学生的能力萎缩,人的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通过实践发展起来的。只要充分信赖学生,创造条件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锻炼,才能帮助学生摆脱依赖,使学生真正成长起来!否则,尽管自己再勤劳、讲解再细致,带来的结果将是能力萎缩的学生。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说“懒娘没有懒闺女,勤娘没有勤闺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母亲如果比较懒,家务活很少做,一般就叫自己的女儿做了,这样就使女儿变得勤快了。反之,一个勤快的母亲总嫌自己的女儿做事慢,做得不好,一些家务活就由自己做了,这样就使女儿养成了懒的习惯。现在想想“勤娘”就像过去我们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大讲特讲,针对一个问题翻来覆去地讲,针对一道难题唯恐学生想不出来,累着他们,早早地把答案告诉了学生,培养出了一批批不爱动脑的孩子,就如同那些“懒闺女”。
勤奋的教师,往往会产生懒惰的学生,懒学生往往就听老师的,没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也不需要自己的积极思维。
因此,教师只有懒之有道,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和教师的主要作用,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