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好文学的皇帝为何却大肆焚书?致使中华文化百年不得恢复

 思明居士 2018-05-02

爱好文学的皇帝为何却大肆焚书?致使中华文化百年不得恢复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风起长林

说到“焚书”,我们脑海中首先闪现的便是那位历史评价褒贬不一的秦始皇了,始皇嬴政扫六合,亡诸侯,统一华夏。

为了巩固大秦帝国的统治,在李斯的建议之下,他于公元前213年下令焚烧除秦以外的六国史记,对私藏的《诗》《书》等也限期交出并烧毁,制造了一场巨大的文化浩劫,两千余年来多为后人诟病。而在秦帝国八百年后的南北朝,有一位向始皇帝“学习”,大肆烧书的“晚辈”,此人便是南梁元帝萧绎。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群星璀璨的时代,前有嵇康广陵散,陶潜归田园;后有谢客山水诗,沈约永明体。

而南朝的君王也各个是文学高手,单以南梁一朝为例,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周易讲疏》《春秋答问》等二百余卷,为经史大家;武帝长子萧统集历代诗文精华,编纂《昭明文选》;简文帝萧纲倡导宫体诗,作《玉台新咏》……就算是梁元帝本人,所作的《采莲赋》《荡妇秋思赋》也是上乘之作,他广博的涉猎,丰赡的学识也非一般的文人所能匹敌。

爱好文学的皇帝为何却大肆焚书?致使中华文化百年不得恢复

那么,这样一位“口诵六经,心通百氏,有仲尼之学,有公旦之才”的知识型君主何以会下令焚毁文化典籍呢?这还要从他所生活的那个纷乱的时代讲起。

萧绎字世诚,是梁武帝的第七子,年幼时就被封为湘东王,长大后担任荆州刺史,驻守江陵,假如大梁朝一直风调雨顺的话,萧绎会以一位镇守军事要地的藩王,一位才情卓越的贵族公子形象流传后世。

但天有不测风云,梁武帝末年爆发了侯景之乱,这给了萧绎登上政治顶峰的机缘,也把他最终引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侯景发动兵变后,在内鬼萧正德的帮助下,一路势如破竹,攻入首都健康,幽禁了梁武帝,年已八十高龄的武帝在忧愤中去世。侯景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便让太子萧纲做傀儡皇帝,但不久便将其杀害。侯景不仅自行废立,还放任叛军到处烧杀抢掠,一时之间搞得天怒人怨,讨伐叛贼势在必行,而这个重任转来转去便落到了身在江陵的萧绎身上。

梁大宝三年(公元552年),萧绎以自己斐然的文采,亲自撰写了《讨侯景檄》,檄文篇幅宏达,气势充沛,且颇多警句。

萧绎命大将王僧辩率军从浔阳东下,陈霸先率三万甲士担任先锋,有了高昂的斗志,又有杰出的统帅,萧绎的军队迅速攻下重镇姑孰,并合围了建康,击溃守军。

爱好文学的皇帝为何却大肆焚书?致使中华文化百年不得恢复

侯景眼看大势已去,只得仓皇退往吴郡。最终,这个祸国殃民的大枭雄只剩下三艘兵船,还妄图逃到海上,东山再起,终为部下所杀。

据史书记载,萧绎下令将他的脑袋悬挂在江陵闹市示众,尸体则被百姓分食殆尽。平定侯景之乱,保存大梁皇室,萧绎作为中坚力量,可说是功不可没。

侯景已死,但梁武帝还有众多子嗣在各地拥兵自重,南梁又陷入了皇室子弟的内战中。

萧绎因实力强大,在战胜了萧纪等兄弟后,他在江陵即皇帝位,成为了南梁第三任皇帝。此时风光无限的他绝对想不到,噩梦般的命运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公元554年九月,西魏派遣大将于谨、宇文护、杨忠等率大军南下,包围江陵。西魏大军率先占据东方各个渡口,阻断了梁朝的各路援军,随后猛攻城池。危急之下,萧绎亲自临阵督战,想振奋士气打退敌军。

爱好文学的皇帝为何却大肆焚书?致使中华文化百年不得恢复

但江南健儿终究敌不过鲜卑的强弓硬弩,战斗中南梁主将胡僧佑中箭牺牲,梁军顿时溃败。反叛者杀死了西门守卒,将西魏军引入城内,江陵就此沦陷,整个战争不过短短二十八天便宣告结束。

萧绎心知无力回天,绝望之下他乘白马,穿白衣走出江陵东门投降。

投降之前,萧绎反思自己的一生,觉得自己读书万卷,还是免不了亡国,便将败亡的怨愤发泄到自己的藏书上,将宫中众多书籍付之一炬。

萧绎烧毁了多少书籍呢?根据历史记载,直到焚书前夜,梁朝宫中藏书达到十五万余卷,焚书后经过长时间的重新搜集整理,直到唐代也不过有藏书八万多卷,也就是说,至少有超过七万卷的书籍被吞没在了这场熊熊大火之中,这些从京城、江陵、寺院和私人所得来的珍贵典藏此时化为灰烬,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焚书后的梁元帝投降西魏,随即被押往军营,并于公元555年正月一个寒冷的冬日,在刑场被刽子手用土囊压死。元帝再造南梁却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悯;但其焚烧万卷书籍,又为千夫所指。

可惜他一朝殒命,乃是国运与个人素质所造成,与那些可怜的书籍并无干系。

爱好文学的皇帝为何却大肆焚书?致使中华文化百年不得恢复

说到国运,梁元帝登基时,南梁的局势实际上可说是危如累卵。此时东魏、西魏和南梁并立,也被称为“后三国时代”。

但与魏蜀吴鼎立的时代不同,三百年前南方蜀吴政权结盟,共同对抗北方曹魏。此时南梁却最为弱小,本来领土已不如刘宋、萧齐时期广大,又经历了侯景之乱,加之皇族为了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导致国力日衰。东魏(北齐)的高家,西魏(北周)的宇文家都对这江南的丰腴之地虎视眈眈,这种糟糕的局面本身便已经难以扭转。

说到个人素质,梁元帝虽然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都是个中翘楚,眼光却谈不上长远和精准。

在如此严峻的国势下,他仿佛一只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以为天下太平,沉溺于学术文艺,亲近文人墨客,却疏远那些为他打天下的军事将领。王僧辩是他应当倚重的一员干将,却被他远远地放了外任。

而就在江陵被攻陷的前夕,大将朱买臣等劝元帝乘夜突围,他却决定采纳文人王褒的投降建议,将自己喂给了北方的虎狼。

爱好文学的皇帝为何却大肆焚书?致使中华文化百年不得恢复

想来元帝考虑到自己的文弱,假如突围投奔镇守要地的大将,可能会被这些武臣所挟制;他大概又认为以帝王之尊贵,敌国会留下自己一条性命。总而言之,元帝作为帝王,看人看事的能力实在平庸,终究免不了殒身之祸。

元帝故去后,先后有北齐拥立萧渊明、陈霸先拥立萧方智、以及北周扶持萧察建立的西梁,但他们空有“梁朝”的名号,不过是强权之下苟延残喘的傀儡。

那个曾经承载了多少文人骚客,绽放了无数千古华章的大梁已经化作了梦幻泡影,而那些化为飞灰的藏书,也成了这个仅存在半个世纪的江南王朝的殉葬品,再也难觅踪迹。

参考资料:赵直 《论梁元帝与江陵之役》、陈蒲清《论梁元帝的政治悲剧》、牛明汉《有感于梁元帝“焚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