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的心学伟大的地方是什么?

 besunnyaR 2018-05-02

看待历史人物,最好不要平面的去看待,否则你会看到一个金光闪闪的“圣人王阳明”。

王阳明是圣人吗?是的!他是后世传颂的圣人。注意,我说的是“后世”。也就是说他活着的时候并不是圣人,去世了之后才成了圣人。

多久呢?大约55年的时间,超过半个世纪。此话怎讲?

儒家的圣人有个硬门槛,就是“进孔庙”。如果进不了孔庙,就等于没得到儒家的认可,所谓圣人就更无从谈起了。确切的说,王阳明应该是“儒家的圣人”。

早知道阳明进孔庙的过程其实并不顺利。要经历十八年中三次大规模的朝廷会议之后,再在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的运作之下才获得成功。但阳明一旦获得从祀而被朝廷认定为“真儒”,他的学说和他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也变成了正统之学 ,并且可以用于各级科举考试的答题上。

也就是说,王阳明的心学原来是科举的业余读物,一直到考试必考,其实经历了漫长的时光。

王阳明是谁?其实他是根正苗红的精英阶层,甚至高于我们所知晓的大部分人,简单描述:状元的儿子。这个标签要高于我们现在说的“国民老公”们,因为商人在明朝的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依然不高,同时状元的确是稀缺资源。

而王阳明他爹王华就是状元。

很显然王阳明是不服气的,他向他爹发起了挑战——当圣人。因为只有圣人才能打败状元,状元已经是科举考试里的最高级了。

圣人的路好走吗?很难!

王阳明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成为圣人。这就好比我们想当首富,想法是好的,具体怎么做呢?

明朝的官学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甚至明太祖朱元璋都想跟朱熹攀亲戚,心甘情愿的当朱熹的后人。很显然,王阳明试图通过修行理学,成为圣人。

结果呢?他失败了,他发现外理实在太多了,自己完全不知道怎么做,也就是“阳明格竹”的试验。

这里要说一下,理学是儒学的分支,是一个非常严肃甚至残酷的作学风格,理学认为理在外,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得理。

可是,王阳明对此表达了质疑。他发现理在心中,也就是心学里,著名的哲学命题:心即理也。我心就是天理。

这是王阳明心学的第一个伟大之处,因为每个人都有心,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开始追求自我解放,而心学提倡的就是个性解放。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治维新时代,日本人学习心学了,因为天皇需要缓解幕府过后的社会意识。

心学就是心性之学,讲究的是“去人欲,存天理”,那么如何存天理呢?王阳明的方法是“知行合一”,啥意思?

理学把行和知分为两截,先学后行。对此王阳明表示非常的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体的,不能分为两截。如何理解呢?

举个例子,小张知道做人要孝顺,你读了四书五经,懂了很多大道理。但是你根本没有去实践,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请问:小张是个孝顺的人吗?

很显然不算。

对,王阳明提倡的就是知行合一,把知和行合二为一,提倡的是:知道就能做到。比如他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这是心学第二个伟大的地方。

就这些吗?当然不止,实际上心学成为了明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也就是显学,成就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比如徐阶,聂豹等人。他们都是王阳明致良知的拥趸。

什么是致良知?其实就是致吾性之良知,我们可以浅显通俗的理解叫:做个有良心的人。

单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心学的伟大,而且对现代社会有巨大的启迪作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变的很物质,所以追求的是利益,但是如果你学了心学,你会时刻告诫自己:

做个有良知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