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599季【青春课堂】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春天会不会生气》课堂实录及悟课

 深思的草甸 2018-05-03

卷首语

在明媚的春天里,一位身着红艳艳衬衫的青春女子从南国走来,瞬间又一次明媚了桃红柳绿、莺歌燕语的江南大地,她就是首倡“青春语文”“青春教育”理念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君。她为中语届倾情奉献了一节根据学生成长需要而设计的主题型文本的群文阅读课,同时又是一节心灵疗愈课,更是一节大气磅礴的生命课。欢迎大家走进本期的青春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春天会不会生气》课堂实录及悟课

上课时间:2018年4月28日

上课地点:江苏宜兴实验中学

课    型:群文阅读教学

文本类型:主题型文本

组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实录整理:河北省保定师昌绪学校 高薇

本期悟课:高薇 周忠玉




一、春天会不会生气

1.阅读朱自清笔下的《春》

师:我们都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春》,现在选两段来读吧?

生:(声音响亮,精神饱满地)齐读。

【屏显】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师:(老师欣喜地赞叹)你们一开口,我就知道你们的语文素养非常好。好,我们接着往下读。

生:(精神更加饱满地)齐读。

【屏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师:这是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假如春天有感情,假如你是春天,你看到,在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你,没有任何缺点,没有一点瑕疵,好到了完美。你心里会是什么感觉?

生:我会非常自豪。

2.阅读丰子恺笔下的《春》

师:可是,我想告诉你春,你高兴得太早了。也有人会不喜欢你,会挑你的刺。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有名的漫画家,叫丰子恺。他写文章写得也非常好,他在一篇文章里也写过春。丰子恺先生就在挑春的刺,他说,他活了三十六年,他觉得暮春以前的春天是非常不愉快的。这个小姑娘很会读书,奖励你选择两段来读。

生:(一女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屏显】

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师:小姑娘读书的表情和语气很到位,你再接着读。

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读得更好)

【屏显】

天气又忽晴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师:(面向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春,丰子恺在挑你的刺呢,说你不咋样,你现在心情如何?

生:有点难受。

3.体会李煜词《虞美人》中关于春的描写。

师:挑你点刺你就难受了?还有更难受的呢,有人把死的原因都归到你身上呢。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词。

生:(齐读)读《虞美人》。

【屏显】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这首词读过吗?这首词的作者叫李煜,他是南唐的末代皇帝。这个人做皇帝,很失败,是世人的笑话。但作为诗人,却是一个神话。词人填完这首词后,当时的皇帝宋太宗说他在发牢骚,不安分,就把他杀掉了。他被杀掉的直接原因就是写了这首词,怀念故国的词。他说,他这个亡国的愁啊,就像这一江春水流也流不完啊。春啊,你听了李煜的的抱怨,你服气吗?

生:(气鼓鼓地说)不服气。

师:为什么?

生:感觉自己被针对了,被冤枉了。

师:你觉得春天很无辜的?(同学们点头)

忠玉悟课:好课就应该是波澜起伏的。第一波澜就是作为春天的你,你会感到自豪,可也有人会不喜欢你,会挑你的刺,以漫画家丰子恺文章为例。第二波澜是有人把死的原因都归结为春,以李煜词作《虞美人》为例。问题一环紧扣一环,扣紧学生心弦。悬念的叠加,情节的跌宕,让课中人如荡漾在青山绿水的碧波中。

4.比较分析三篇作品中对春的不同感情及原因。

师:朱自清先生说春天很完美,丰子恺先生说春有毛病的,李煜又惜春、恨春。假如你是春天,面对这些文人对你的评论,有的赞美你,有的批评你,有的恨你,你怎么理解这种现象?

生:我很生气。他们把自己的情感强加在我身上。

师:对啊。春天就是春天,它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完美,但也没有那么多问题。

师:这个男生,你怎么看这待这个现象?

师:(看向另外一个低头男生)你别躲我,王老师有那么难看吗,看都不看我一眼?你来说说。

生:我也有点很难过。

师:怎么难过?

生:他们这样想我,我就是难过。

师:长得很帅,表达能力不怎么帅。这是练习最好的机会。我一会儿还会叫你。

师:谁说说?读得那么好,思考能力也一定差不了。(鼓励)

小薇悟课:对于学生的表现,王君老师有鼓励,有批评,有赞美,但无论哪种评价,都让学生不反感,这是王老师高超的语言技巧和由内而外焕发的亲和力的外显体现。

生:他们当时的写作背景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师:那你猜,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是什么生活状态啊?

生:内心肯定是很开心的。

师:你完全理解了。那个时候朱自清刚回国,在清华做教授,娶了如花似玉的妻子,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他的人生正处在一个很顺的状态,所以在他眼中春天没有一点缺点。李后主呢,亡国了,他看春不顺,看秋不顺,看啥都不顺。丰子恺呢,你们课下可以查查这文章,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写春,他是为了研究东洋艺术和西洋艺术呢,他很客观,很理性,所以王老师说他在辨春。所以说,春天应该生气吗?不应该生气。这是一种文学现象,这叫什么?

生:读。

【屏显】

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你们语文老师讲过这句话吗?学语文必须懂这句话。这是王国维的话,王国维是清华的四大名士。他的作品叫《人间词话》,他的这句话是对中学语文教学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不是春天有啥变化,而是人的心情变化了。

生:读。

【屏显】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人之不同心情的表现。

师:我们经常说一个词,合情合理。文学创作往往是合情但不合理的。比如有一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你觉得合理吗?生:(惯性地回答)合理。

师:(启发)换个角度看是不合理的。同学们想,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西施啊。大家都是西施,就不是西施了。她变得漂亮是因为他们之间是情人。哪天他们成了仇人,分开了,你看她还是西施吗,就变成什么了?

生:仇人。

师:文学作品,往往是合情但不合理,是景和情的关系,和春天没关系,所以春天不必要生气。

忠玉悟课:王君老师曾提出:群文教学设计最基础的操作方法是“同类信息整合”。王君老师以朱自清的《春》为逻辑起点,聚焦“生气”,以拟人的手法,用问句拟题,新颖别致有悬念。

还整合了不同作者的不同文本,“春”是主旋律。第一部分围绕“春天会不会生气”,王君老师帮学生集体虚拟了一个融入自我体验的角色“春”,整合了朱自清的散文片段赞春,丰子恺散文片段辨春,李煜词《虞美人》之恨春。通过三个环节的朗读、讨论,一步一步调遣腾挪,从文学作品谈到文学创作,由实践到理论,明确告诉学生:自然界的春天不会生气,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人之不同心情的表现。

 

二、蚂蚁会不会生气?

1.阅读拉封丹的寓言《蚂蚁和知了》

师:刚才我们分析的是自然景物,现在我们来研究动物会不会生气。我们来看两篇寓言。《知了和蚂蚁》,读过吗?

生:(摇头)齐读。

【屏显】

整个夏天,知了都在唱歌消闲,北风终于来到,她可样样缺少,没有一点苍蝇,小虫更不见影。她找邻居蚂蚁,前去叫饿喊饥,恳求蚂蚁宽容,借给几粒麦种,捱到春天来临:'动物一言为定,明年秋收以前,连本带利还清。'蚂蚁不肯出借,蚂蚁对借债者说:'热天你没干活?''请您不要见怪,逢人唱个痛快。''唱歌?真是舒服;何不现在跳舞?

师:能读懂吗?这篇寓言是十七世纪法国寓言作家拉·封丹的作品,作者在表扬知了,还是在表扬蚂蚁?

生:蚂蚁。

师:表扬蚂蚁什么?

生:表扬蚂蚁的勤劳。

师:讽刺的对象是谁啊?

生:知了。

师:讽刺知了什么啊?

生:懒惰。

2.阅读萨冈的寓言诗《蚂蚁和知了》

师:分析得很正确。2010年法国另外一位诗人萨冈写了一首诗,蚂蚁都气晕了。我们来看。

小薇悟课:王君老师“气晕了”三个字处理得极妙,语气中有委屈,有不甘,用朗读唤起每个同学的注意力。课堂进行到10分钟左右,正是很多同学精神开始不集中的时候,王君老师仅仅调动自己的语调、语气和停顿就起到了集中所有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生:齐读。

【屏显】

蚂蚁囤粮囤了整整一个冬季

  当暖暖的太阳再度升起,

  发现屋里屋外堆得无比拥挤。

  谁会向她购买

  苍蝇蚊虫的残破躯体?

  她试着去邻居知了家里,

  想碰碰运气,

  怂恿她买几粒谷米,

  以备不时之需捱过冬季。

  “以我昆虫的信誉,

  您可以八月过后。”她向知了承诺,

  “再连本带利付清。”

  还带着点乞求的口气。

  知了并不贪吃,

  这是它的小小毛病。

  “一个冬天您还没有吃完!

    天冷的时候您都干吗去了?”

  她问这位见啥都爱捡回家的邻居。

  “从早到晚我都忙着囤粮,

     听了您可别不高兴。”

  “您囤粮?听了我还真开心,

   那好,现在您就清仓甩卖吧!”


师:这首诗读懂了吗?谁是被表扬的对象啊?

生:知了。

师:谁是被批评的对象啊?

生:蚂蚁。

师:批评蚂蚁什么啊?

生:因为蚂蚁什么东西都捡回家,他很贪婪。

师:蚂蚁生气了。我说这人类是不是有毛病啊!十七世纪人们赞美我,现在人们讽刺我。同学们,谁来安慰一下蚂蚁,告诉他不必生气。

生:因为他们当时的情况不同。十七世纪想要人们更勤劳,所以赞美蚂蚁的勤劳;二十世纪人们太贪心了,导致别人生活不舒服,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侵害别人的利益,所以又去批评蚂蚁。

师:你说的这些负面现象,在十七世纪和二十世纪都有。你的逻辑不太严密,整体思路还是狭窄一点。继续想,告诉蚂蚁,你不用生气。

师:刚才你从时间角度分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什么十七世纪要表扬蚂蚁勤劳,而现在有作家跳出来要讽刺蚂蚁呢?

生:十七世纪是一个注重于发财的社会,现在社会对金钱看淡了些。

师:十七世纪想着怎样发财,现在人们把金钱看淡了,把什么看重了啊?

生:现在人们把物质生活看淡了,把精神生活看重了。

师:真好。你在你刚才发言的基础上提升了一大步。十七世纪生活还很困苦,大家饭还吃不饱,大家要使劲去劳动,才有好的生活。今天我们还吃不饱饭吗?我们现在要注重精神生活,如果你整天还忙着算计,忙着挣钱就应该反思你的生活了。

师:中国人现在有吃的,有喝的,有房住,有车行,中国人要往何处发展?我们中国人要诗意地生活,我们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刚才,同学们把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都说出来了。你们多了不起!

生:读。

【屏显】

动物在人类的文学作品里担任着重要角色,其实是寄托了我们人的思想和立场。当人的意识和立场发生改变的时候,同一种动物就可能从英雄变成被嘲笑的懦夫。因此你不要太当真!文学形象和生活中的人物不是一码事。

师:我们还可以怎么劝慰蚂蚁呢?蚂蚁,你不要生气。

生:读

【屏显】

在文学作品中,哪种动物或者事物永远被人歌颂或嘲笑是没有限定的,这完全看写作者的思想和立场,也有人把它叫作观察事物的角度。为了创新,我们有时候还需要打破固有的模式,但是你要能够自圆其说。

师:这段话中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我们把动物变成好的,变成坏的,被讽刺,被赞扬,是因为我们人类的什么不一样?

生:思想和立场不同。

生:读。

【屏显】

一切物语皆人之思想立场不同。

师:自然界好,动物界也好,万物皆备于我。我们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万物都是为我们来服务的。

生:读

【屏显】

一切景物皆人之不同心情的表现

一切物语皆人之不同思想之表达

忠玉悟课:整合内容关注国外不同类别作品。第二部分“蚂蚁会不会生气”,整合了生活在法国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的作品:一则是十七世纪法国寓言作家拉·封丹的寓言《知了和蚂蚁》,另一则是2016年法国另外一位诗人弗朗索瓦·萨冈的写的诗歌《蚂蚁和知了》。同样以蚂蚁与知了为写作对象,但在不同作家以及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下,人们对待蚂蚁的态度是褒贬不一的。王君老师引导学生劝慰蚂蚁莫生气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引导学生形成共识:我们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万物都是为我们来服务的。同时更为巧妙地是,课堂教学一下子从自然景物到动物,从自然界到动物界,从文学创作到中国人的诗意生活,从追求精神生活的丰盈又到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真是从生活到写作,从写作到做人,由浅易向纵深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一切物语皆人之不同思想之表达。”

好课的标准已经不是教知识教方法教技能,而是训练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从而形成超越自我的生命观,这就是王君青春语文的一种教学追求和教育情怀:活法就是教法,教法也是一种活法。

 


三、女老师会不会生气

师:我们再往前走一步,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一些类似的现象。2016年有一个热点事件。一个小学女老师带着学生去春游,太阳很大,天很热,一个男生一直为这个女老师撑伞。有人把照片传到了网上,引起了网络世界哗然。各种各样的评论都有,同学们,你怎么评价这个图片当中的女教师?

生:我觉得可能就是老师和学生亲近的表现。同学们喜欢她,就为她来撑伞。

师:你觉得这是老师和同学亲近的表现。我又找到了你,请表达你的意见。

生(刚才躲避老师的学生)我觉得老师可能是在教育这个学生。

师:你的意思是老师命令这个学生为他撑伞。你怎么评价呢?

生:可能这个学生表现不好,老师用这种方式惩罚他。

师:这是典型的学生思路,这也代表了一种网民的思路。你从刚才躲避我,到正视我,再到现在勇敢表达,你这叫超越自我。真棒!

小薇悟课:在老师的追问和鼓励下,刚才那个低头躲避老师的学生回答问题句子越来越完整,表达越来越自信,优秀老师都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力。)

生:我觉得每个女生心中都有公主梦。

师:(笑着说)你的意思是小男孩帮女老师实现她的公主梦,还是女老师有公主梦,她要求她的学生帮她实现公主梦?

生:我觉得第二种。

师:好吧,这种假设挺有意思。

生:(很严肃地说)不管怎样,这么热的天,让一个小男孩帮你撑伞,于情于理都不对。

师:你是课代表吗?你很有潜质,你的思维有你的独特之处。

师:(面向一个女生)小女孩,你怎么看?男生说你们有公主梦,从你们的视角来说说你的观点?

生:(沉思一会,回答不上来)可能,也许……

(课堂上出现了一段安静的思考时光,老师没有催促这个学生,而是耐心地等候。)

生:(接着回答)每个人观点不同,想法不同。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两种情况。对老师来说,也可能有两种情况。

师:你很牛,你克服了心理障碍,在同学面前表达。你还挺“油滑”的,你既不得罪男生,也不得罪女生。

小薇悟课:刚才那个女生的回答可以说没有多少含金量,可是王君老师却大加赞美,因为王老师看到了小女生身上的怯懦,看到了小女孩身上最需要的不是纠正她的回答,而是树立她的自信。

生:老师不一定有公主梦的。如果学生愿意撑伞,老师就不存在公主梦。

师:你提出了一种假设,对于这个小男生来说,给老师打个伞就是幸福呢。男人,听到没有?(面对班里的男同学)我说你们不懂女人,不懂女同学。烈日之下你们敢不敢给班里的女孩子们打伞?

生:(笑着说)不敢。

师:现在不敢,以后就敢了,你们等着瞧吧。那会儿你们就会踊跃地给她们打伞,就怕你想给人们打伞,人家不愿意。

生:(愉快地大笑)

1.阅读李镇西老师为此事而写的文章

师:学生为老师撑伞这个事件,在网上,可是什么声音都有,表扬他的,质疑他的,骂她的,把她想成好老师的,坏老师的,各种声音把她淹没了。就是在教育界也有不同的声音,我们来看一看。

师:我们教育界的名师李镇西老师,就这件事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学生为老师打伞,何错之有》我们来读一下。

生:读文字。

【屏显】

我写这些,无意标榜自己多么“爱学生”,而是想说,当师生关系到了一种境界,就很难说究竟是谁在为谁“付出”,或者说谁“伺候”谁。我相信,许多普通老师都有一肚子这样温馨的故事,这就是我们和学生平常再普通不过的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爱——朴素而又纯净。

师:我和我的学生关系挺好的。有一次我教过的一个六年级的男孩子回学校看到我,就冲过来,把我抱起来转圈,我们两个都被惊呆了。如果外人不知道我们是师生的人,会咋想啊。(大家笑)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被男学生宠爱是什么感觉》,太幸福了,孩子们。男生,回去好好练你的臂力。有一天把你敬爱的女老师抱起来,转个大几圈。

2.阅读王开东老师为此事件而写的文章。

师:还有一个很牛的老师叫王开东,他也写了一篇文章,《大棒为什么朝老师头上砸去?》,王老师理性地分析了很多不同情况,如果是高中男生给老师撑伞会怎么样?小学生给老教师撑伞会怎么样?如果是一个老教师会怎么样,如果是一个年轻的男老师会怎么样,最后落点到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年轻的女老师。

生:读

【屏显】

我们别忘了撑伞的是一个小男生。小男生为年轻女教师撑伞,如果是自愿的,这种对年轻女教师的爱护,恰恰是孩子阳刚和绅士的表现。

不妨设想,如果是你的孩子,你愿意自己孩子这样做还是不愿意?换句话来说,你希望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绅士一点?

师:我又找到你了,今天我要纠缠你。假如你以后长大了,你有一个男孩,你愿不愿意让你的男孩给班上的女老师撑个伞吗?

(相比第一次回答问题,这个低头的男生现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大了许多,脸上的表情自然了,眼晴有了亮光)

生:愿意。(大家笑)

师:给老师撑伞并不定因为惩罚。如果换个场景,你愿意为王老师撑个伞吗?

生:愿意。

师:谢谢你!放心,我不会让你为我撑伞的。

师:不管是大男生,小男生还是老男生,他对女性的态度都表现了他的生命品质。有一种话是说,你是不是好人,就看你怎么对待老人,小孩和女人。咱们班男生的质量怎么样,就看你怎么对待我们班的小姑娘。我们班有女汉子吗?

生:(女声大声回答)有。

师:那就是不正常的,一定是被男生逼的。女孩子就要做女孩子,不要做女汉子,女孩子就要温柔如水,如果我们变成了女汉子,说明你们男生的风度不够。

3.阅读周冲老师为此事而写的文章

师:还有一个老师,叫周冲,现在不做老师了,去了广州。周冲老师她是女的,八零后女教师,写了一篇文章《被撑伞老师错在哪里》。

生:读。

【屏显】

放在此案中,利用孩子的好感,享用他的付出,往大了说,是一种小规模的行贿受贿;往小了说,是一种对职业规范的无知——教师没有享用学生撑伞服务的职业基础,以及道德基础。

4.学生换位思考谈感受。

师:孩子们,在网络各种各样的观点中你要有自己的立场,其实是不容易的。这个事件的当事人,有人说她有爱心,她就心情美美嗒;有人说她无视教师的道德底线,她是不是应该跳楼啊?你是这个女教师,你会怎么做?

生:我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是怎么样的,我就坚持我自己,不在意网上那些言论。

生:(那个回答很理性的男生)如果是我强行让小男生撑伞的话,我会道歉。如果小男生主动撑伞的话,我会向他表达感谢。

师:你这次发言没有前几次发言质量好。我问的是你怎么面对网上各种滔滔言论。

生:我会向他们解释事情的真相。

师:你怎么解释?网上一亿条评论,你一条条解释,你没解释完你就死掉了。

生:我会在网上发表一个公告。

师:别人不相信怎么办?

生:事情就是这样,我也无可奈何。

师:你会不会天天在家里以泪洗面,最后实在受不了跳楼自杀?

生:不会。我没做错就是没做错,我为什么自杀?

师:这个男生内心挺强大的。

师:这辈子我们都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在网络世界,甚至在咱们班的小世界都可能遇到类似的问题。你要懂得一个道理。

生:齐读。

【屏显】

一切人语皆人之不同立场的折射

师:你要学会向老师这样归纳。

师:这既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也是生活的哲理。

生:读。

【屏显】

一切景语皆人之不同心情的表现

一切物语皆人之不同思想的表达

一切人语皆人之不同立场的折射

忠玉悟课:整合关注社会热点,网络新闻与热评剪辑成教材资源。第三部分“女教师会不会生气”,王君老师整合了名师李镇西老师的《学生为老师打伞何错之有?》和名师王开东老师的《大棒为什么朝老师头上砸去?》以及周冲老师的《被撑伞老师错在哪里?》。

本板块三则材料都来自网络热帖,也一度成为社会焦点,学生兴趣浓厚。问题设计也变换不同视角,多维探讨“女老师会不会生气”话题。课堂以学生视角、名师视角和以周冲为代表的反面观点网友视角展开,讨论的焦点话题是“小男生为女教师打伞到底是谁之错”,讨论的声音或支持或反对,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思维和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在辨析中明白一个道理:一切人语皆人之不同立场的折射,这既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也是生活的哲理。

 

四、扩展:王君老师会不会生气

师:王老师今天的这节课,人们也会有不同的观点?你觉得王君老师这是语文课吗?

生:是。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我学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生:我认为是语文课。

师:说出和她不一样的原因。

生:(说不出。)

师:你这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生:我觉得这不是语文课,因为和一般老师上的不一样。

师:我觉得你的标准有问题。

生:一般语文课,就是教我们课文讲什么内容。这节课涉及到生活和人生,这个不是。

师:你这个标准我也不同意。

生:是语文课,却和我们以往的语文课有不同。语文课,我们学语文知识,我觉得这节课学到了智慧和人生的道理。

师:谢谢你哲学家。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语文课包含了很多内容。教给我们人要怎么说话,人能怎么说话。

师:他把抽象的观点变成了具体的事例,这也是一种语文能力。这是比考试更重要的语文能力。

师:同学们知道杨绛吗,她被称为当今社会最后一位隐士。她把上千万的稿酬全部捐给了清华大学,自己却住在小破房子里。她活到105岁,前两年才去世。她曾说过:

生:读。

【屏显】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师:105岁,她说她获得了内心的淡定和从容。什么叫做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生:读。

【屏显】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师:因为世界是自己的,所以春天不用生气,蚂蚁不用生气,那个委屈的女老师不用生气,因为世界是自己的。苏轼也曾说告诉我们莫听穿林打叶声,读过吗?

生:读

【屏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师:穿林打叶声太多,你都要听,你就会被气死的,你啥都干不了。所以,你是春天,你就守住你春天的本分;你是蚂蚁,你就守住你蚂蚁的本分;你是女老师,你就守住女老师的本分。孩子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因为我们是春天,春天不生气。祝福大家,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孩子们,下课。

【屏显】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忠玉悟课:拓展部分整合有相似精神气质和生命追求的古今文人诗文。王君老师整合了现当代作家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和宋代最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的《定风波·三月七日》。这也是帮助学生回归现实,领悟生活与生命的真谛。

忠玉总评:王君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看,三大部分和一个拓展的核心阅读点是同质性的。她把截取的教学资源放置在一个基本相同的阅读场中,聚焦“生气”,既解决学生问题,同时又引领学生成长,警示未来有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因此,这是一节以学生为本的、贴近学生心灵的群文阅读教学课。教学主要环节设计了“春天会不会生气”“蚂蚁会不会生气”“女教师会不会生气”三个部分以及拓展的“王君老师会不会生气”。可以说,主体的三个板块都告诉学生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看待自然,看待社会,看待他人甚至看待生命,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观点就不会相同。

王君老师在课堂最后追问学生:这是语文课吗?初一的学生用肯定地声音告诉我们:这是语文课,因为我们学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这是语文课,因为我们学到了做人的智慧和人生的道理;这是语文课,因为这节课教给我们人要怎么说话,人能怎么说话。王君老师会不会生气?当然不会生气,初一学生的归纳仿佛出自哲学家之口。

现在要是有人问我:这是一节什么样的语文课?

我会说:王君老师这节课依然追求着青春语文的追求:语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向开掘。这当然是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同时也是一节充满智慧的心理课和哲学课,更是体悟生命之道的生命课。

她教学生学会面对生活,要有一份淡定与从容的态度;她教学生学会面对自我,能够认识自我并超越自我,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她还教学生学会领悟生活与生命的真谛,能够守住做人的本分,无惧生命的风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作者简介:高薇,女,保定市徐水区师昌绪学校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98年毕业于保定师范学校,任教初中语文二十年。被评为河北省学科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三三三层次人才;保定市魅力教师,保定市骨干教师,保定市教书育人楷模。被选为保定市初中语文工作室主持人,徐水区初中语文工作室主持人。所送课例多次评为省级优课、部级优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