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心素养背景下,一线教师怎么教?

 阅读署 2018-05-04

2018年331日——41日,由江苏师范大学主办的数学核心素养与教材改革高级论坛在徐州胜利召开,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林群院士、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李海东主任、江苏省初中、高中数学教材主编省教研室董林伟和李善良教授,潜心研究中学数学教育的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喻平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江苏师范大学黄晓学教授、钻研微积分教学方法成果突出的江苏南通市建校冒乃武教授以及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马敏老师,江苏师范大学周汝光校长指出,“数学核心素养与教材改革高级论坛的召开对于顺应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发展,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一线初中教师,有幸参加了这次论坛,经过两天的学习,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一线教师该怎么办,有很大收获,现总结如下。

首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知道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此前,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核心素养,所以说核心素养也是一种培养人的新的目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未来社会要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各专家组根据不同学科制订了相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初中数学2011年版课程标准没提到核心素养,一部分专家的意见是课程标准中的十大核心概念即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江苏省教研室董林伟主任将初中的核心概念与高中的六大核心素养对应了起来,那就是:

数感、符号意识------数学抽象

推理能力------逻辑推理

模型思想------数学建模

运算能力------数学运算

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直观想象

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

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它们分布于上述各个核心素养要素中,从中可以看出,初、高中核心素养内涵基本一致,只是要求和程度上有所差异.王光明教授指出,对学生来说,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展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素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发展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素养)。

 

作为一线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力争使学生学起数学更简单。

大学、中小学数学是连贯的,彼此也算是相通的,林群院士指出,数学家的任务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他微积分看作一个油饼的面积等于另一条油条的高,微积分问题就归结为面积问题。南通市建校的冒乃武教授业余时间潜心研究微积分,改进教法,提出三小时教会微积分,张景中院士倡导不用极限的微积分,他们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学起数学越来越容易,我们中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改进教法,使学生学习数学不再畏惧,这将是我们的目标和使命。

二、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在论坛活动中,有大学生请教林群院士,如何学好高等数学,林院士答,把书烧掉,一点点默出来,我们知道,数学很多公式都是需要推导的,比如微积分的公式很多就是由面积公式推导的,只有自己推导出来,而不是记住结论,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记忆的也牢固。这就是强调知识的生成过程。在初中阶段,对我们同要重要,比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不是简单记住“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而要学生掌握到底如何得来的。再比如教“勾股定理”这一节课,重点不是如何让运用勾股定理解题,而是学生让学生探究勾股定理发现的过程,挖掘数学中的文化,这才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样,学生独立思考或者讨论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这一重要结论,心中会有一种成功之感,正如李善良教授说的“让数学成为文化,让探究成为习惯,让学生享受数学。”

三、关注课程改革中的传统优点。

中国课程标准从最初的二维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到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再到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时代变了,理念也变了,李海东主任指出数学改革中不变的东西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这也可以看作传统的理念吧。

在如今课堂教学中,课堂模式一般是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等环节。张奠宙教授指出国外的教学课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值得称道的,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例题精讲、拓展延伸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四基能力,正如同苏州园林一种典雅的美,英国也正在学习中国的“掌握”教学理念,我们教师既要保持优良的传统,也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这样,就能培养基础扎实又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

四、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素养。

马敏老师提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受人以欲。”,其实正是传授知识不如传授方法,而传授方法,不如让他了解自己最本质的需求,激发自身的潜能,能主动的去学习,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教师要争取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讨论、请教等多种途径去学习,这样,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我们还是希望沿着成功的阶梯步步前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少些陷阱与机关,多些大道,这样,将能培养他们足够的自信心,多些探索成功的喜悦感,这就是“成功是成功之母。”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提出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不是把教材的每个章节分别独立的设计,而是从彼此的联系中,采用单元设计的理念进行重组,加强教材与生活、现实的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合作性。该教学法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真学习会学习黄晓学教授谈到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研究必要时重新设计把教材变成学材,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原有认知作为新知的生长点和研究工具,关联学生过去、现在和未来经验。又如在“图形的旋转”中寻求变化中的不变量的思想,显然学生在善学、乐学的氛围中,学习效果较好。

五、在试题中体现核心素养。

喻平教授在《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一个框架》一文中将数学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为知识理解、知识迁移和知识创新三个水平。喻平教授提到了核心素养在试题中如何体现。专家及老师在命题时,也不一定每个题目都牵扯几方面的核心素养,一般来说,一个好的命题应涵盖三个层次,即知识理解(数学关键能力的一级水平)、知识迁移(数学关键能力的二级水平)、知识创新(数学关键能力的三级水平),在刚刚结束的徐州市七年级期中测试,有一个题目,可以改成如下,感觉能反映三个不同的层次。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王光明教授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不均衡,数学抽象、直观想象能力较好;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能力次之;数学建模能力参差不齐;数据分析能力最差。

六、专注做一件事情。

论坛现场,有一线教师、教研员和大学生提问,核心素养有那么多内容,教师具体如何做呢?林群院士指出,教师也没有很多的精力,也不必研究那么多,可以选择一两项进行研究,江苏师范大学吴晓红在论坛总结时,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为自己喝彩。

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给出了解释,实际上,从内涵则有不同的理解,郑毓信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换个角度理解,通过数学使学生一天比一天有智慧,一天比一天聪明,通过数学帮助学生思维。李海东主任认为把数学讲好就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我们一线教师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自己的数学教学,使他们获得收益终生的东西,通过以上专家的讲座,一线教师要从一件事做起,从小做起,“人生是不断地在做微分,然后再积分。”在林群院士的勉励下,我们争取做的会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