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笔记73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5-06
太阳变证/随证治之的举例/肾阳虚/干姜附子汤证(肾阳突然虚衰)

   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太阳变证是指的太阳病失治或者误治以后,使临床证候发生了新的变化,而新的证候又不能够用六经正名来命名的我们就把它叫做太阳变证。我们前面学了太阳变证的一部分证候。
   我们首先谈到了变证的治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由于变证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在脏,或在腑,变化多端,错综复杂,所以在《伤寒论》中,它就举出了热证的例子,虚寒证的例子。

   热证的例子我们前面举了虚烦证的例子,举了葛根芩连汤证,里热又兼有表证发热的例子,举了麻杏石甘汤证,邪热壅肺的例子。

   虚寒证的例子,我们首先谈到了心阳虚的一组证候,那就是桂枝
甘草汤证(心阳虚)、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心阳虚,心神失养)、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心阳虚,痰浊扰心)、桂枝加桂汤证(心阳虚,奔豚)。

   随后我们讲了水气病的例子,心阳虚,下焦水邪欲乘虚上冲而出
现脐下悸动,奔豚发作前兆的症状,用苓桂枣甘汤;心脾阳虚,水邪上逆出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用苓桂术甘汤。
   水气病还涉及到脾阳虚,脾虚水停,水邪停滞以后,阻遏太阳经
气,阻遏太阳腑气,阻遏中焦气机,而出现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等等,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这是我们上次课所讲到的关于水气病的证治。

   随后我们提到了一组脾虚证,其中有脾虚运化失司,痰湿阻滞,然后出现腹满的厚姜半甘参汤证。又有脾虚气血不足,心脏失养出现心中悸而烦的小建中汤证。还有脾阳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寒湿下注,里虚寒的下利又兼有表证的桂枝人参汤证。

   现在我们接着往下讲新课。
   谈一组肾阳虚的证候,关于肾阳虚的证候,我们先谈第61条,

   《伤寒论》“六一、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

“昼日烦躁不得眠” - 这是一条的主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证候呢?确切的说这是一个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的躁烦证。
   躁烦证它的临床特征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它和烦躁不同,烦躁是因烦而躁,因为它有心烦才坐卧不宁,才辗转反侧出现了肢体的躁动。   
   而这种躁烦的病人,他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严重的时候撮空理线,循衣摸床,这是我们中医大家都熟悉的两个词,你问他你要干什么,你找什么?他不会回答,他也不会回答他心烦不心烦。
   是什么样的病机导致了这样的症状?
   主要是肾阳虚衰,虚弱的阳气,弱阳勉强和盛阴相争,但是争而不胜,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出现了肢体躁动不宁的一种躁扰的症状。
   为什么说是“昼日烦躁不得眠”呢?
   白天自然界阳气盛,所以肾阳在自然界的阳气的资助下,还能够和阴寒相争,所以白天出现躁动不宁。

“夜而安静” - 不是说夜间病就好了,而是夜间自然界中的阴气盛,肾阳得不到自然界阳气的资助,就更加虚衰,夜间它就无力和阴寒相争,不争则静。
   完全是阴寒邪气占据了优势,阳气没有力量和阴寒相争,不争则
静,所以“夜而安静”不是病情减轻了而是病情更加沉重了,虚弱的阳气连和阴寒邪气相争的能力都没有了,当然就不躁动了。

   这样的一个证候见到了肢体躁动不宁,那必须进行鉴别。下面第
一个症状,

“不呕” - 病人没有呕吐这就除外了少阳病胆热扰心的心烦。
   少阳病是胆热气郁的证候,由于足少阳胆经的经别过于心,所以
当少阳胆腑之热循经上饶心神的时候,可以出现心烦,少阳病的主证之一就是有心烦、喜呕,所以这里的不呕就告诉你这不是少阳病。言外之意,这里的躁动不宁的证候不是少阳病的胆热扰心的心烦。

“不渴” - 就除外了阳明里热里实上扰心神的烦躁。
   阳明的经别上通于心,所以当阳明里热里实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常常有烦躁,严重的时候还有心中懊憹,现在有烦躁的证候,肢体躁动不宁,会不会是阳明里热里实上扰心神,所造成的烦躁呢?所以他在这里说不渴,那就是说这不是阳明病,不是阳明之热、阳明之实热上扰心神所造成的心烦。

   其实下面这个症状,我不讲大家也知道这是鉴别诊断。
“无表证” - 是除外了,那个方证的烦躁呢?除外了太阳病,大青龙汤证的“不汗出而烦躁”。

   大家看我们在学《伤寒论》的过程中,既要学它理法方药的基本
知识、基本内容,也要从它的条文之中学习它辩证的方法和思路。  

   这里的不呕、不渴、无表证,除外了三阳证可能出现的烦躁,这
就告诉你,这不是三阳病的烦躁。

“脉沉微” - 一锤定音,脉沉主病在里,脉微主阳气虚,这是里阳虚衰所造成的。
   里阳虚衰,虚衰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出现“身大热,反欲得衣者
,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这种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的证候呢?

“身无大热” -  身无大热是指尚未出现阴盛格阳的现象。

   你看张仲景在辩证上,把证候限定在什么阶段,
   * 首先它不是三阳证,不呕、不渴、无表证,出外了三阳的躁。 
   ** 脉沉微一锤定音,指明这是真阳虚衰,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的肢体躁动不宁。但是还没有发展到“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的这种程度。
   *** 无大热”提示了还没有出现阴盛格阳。所以这是一个肾阳突
然虚衰而出现了肢体躁动不宁的证候。

   用什么方子治疗呢?
   用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只有两味药。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上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炖服。

   一次吃下去,那么一次用了多少量,干姜一两是15克,附子一枚
,在天然状态下,一枚附子顶多就是20克,这样一个肾阳暴衰的病人,肢体躁动不宁的病人,从我们今天用药的角度来看,这个量实在是不大,我们现在要对这种证候用药,附子甚至可以用到30克,附子一枚,在天然状态下生长的附子最大也就是20克,一般都是10克多一点,所以这个量对于这样一种病人,应当说量并不大。
   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它是顿服没,就是吃一次。

   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儿要顿服? 
   还有一个干姜附子汤和四逆汤相比较,少了一味甘草,加上甘草
的,和不用甘草的这两个方子有什么区别?

   为了说明加甘草和不加甘草之间的差别,也就是说为了说明干姜
附子汤和四逆汤的作用的不同,我们给大家引入一个动物实验的例子,离体的蛙心。
   我们把青蛙的心脏离体之后,它还在搏动,用一个闭路的林格氏
液的管道,支持心脏的营养,心脏在搏动这个林格氏液在闭路的管道中循环。
   然后给他用干姜附子汤,注射到闭路的,循环的林格氏液的管道
中,然后记录青蛙心脏的搏动的频率,我们发现用上干姜附子汤以后,很快使青蛙的心脏的搏动幅度增强,频率加快,但是持续时间并不长,随后出现的却是青蛙的离体的心脏功能衰竭的表现,这就是干姜附子汤。
   然后换四逆汤,用上四逆汤以后我们发现,它产生药效的时间后
延,用干姜附子汤作用很迅速,注射进去很快心率就加快,心脏的搏动幅度增强,可是用上四逆汤以后,药效发挥的时间后延,然后慢慢的使青蛙的心脏心肌收缩有力,频率增强,但是持续时间很长,其后并不伴有心脏机能的衰竭,这就是加甘草和不加甘草的区别。

   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作一个归纳,所谓中药在方剂配伍中的
甘缓,它有两个作用:
   * 一个使药效温和,就是使它的药物作用温和一些。
   ** 还有一个作用使药效持久。

   甘缓的弱点是什么?
   发挥作用较慢, 从这来看用上干姜附子汤,很快使青蛙心脏搏动幅度增强,频率增强,用药后很快就会产生效应,而加上甘草后产生效应的时间后延,这就叫发挥作用比较慢。
   当我们急救的时候,大家想一想,是需要用发挥作用快的这种药吧,所以当急救的时候不能用甘草。可是为什么要只用一次呢?大家想想,干姜附子汤这个药能老吃吗?好,噔噔噔,跳起来了,很快心力衰竭了,再给他来一服,噔噔噔,又跳起来了,又心率衰竭了,再来一付...这不是象抽风一样吗,这样很快就会心肌储备力就完全没有了,最
后就给治死了。所以急救药不能老用。
   张仲景也是这样说,急煎顿服,决不再吃二次。
   剩下的怎么办,用什么方子善后啊?用四逆汤善后,这就是了。

   这就使得我们联想到前面的桂枝甘草汤,那么大的剂量,急煎顿
服,它是治疗心阳的突然虚衰,那个方子能老吃吗?不能老吃。剩下的怎么办呢?用小剂量的桂枝甘草汤。

   大家可能说了,桂枝甘草汤方子用甘草是不是使药效作用缓慢,甘草也不具备有急救心阳的作用啊?在桂枝甘草汤方子里用甘草,不是使得药物作用缓慢,主要是和桂枝,这两个药合起来,辛甘化阳,补心阳的,所以那个甘草主要是和辛温的桂枝配合起来,强调补心阳,急救心阳,那么大的剂量,就吃一次,等病人心悸的症状迅速缓解了,再用小剂量的桂枝甘草汤来调补心养。

   我们学到的顿服的方子已经有两个:
一个桂枝甘草汤,是急温心阳。
一个是干姜附子汤,是急温肾阳,来治疗肢体躁动不宁,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
   这样的话,甘缓和不用甘缓,在临床上的意义我们就明白了。这
是我们讲的肾阳虚的第一个方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