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建华 | 哪有完美的人,只能尽力做完美的事儿

 吖伢 2018-05-07

林校长曾说过,需要更多关注对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显然,他认为质疑不仅必要,而且极为可贵。不过,更加重要的还是正向的价值创造。而这,才是目前的大学改革所面临的更大的问题。

一、北大120周年校庆,校长林建华将“鸿鹄”的“hu”误读为“hao”,一时间,舆论哗然。

对待这样难得的“噱头”和话题,一众网友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的,大显身手,批判、嘲讽、消费此话题,由此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崇高感,甚至,这似乎会成为北大历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梗”。

就像老师总说,你们这届不行,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一样,我们也想说,这届校长不行,是北大最差的校长吧?

毕竟,这么大的活动,犯这样低级的错误,确实,“成本有点高”。

但,有句老话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校长,即便是北大校长,首先也是个人,谁又能保证一辈子不念错一两个字?

随后5月5日,北大未名湖的BBS上,就发了署名为“热爱你们的校长,林建华”的致歉信,坦诚地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言辞恳切。

错误是犯了,但敢于面对,并坦然承认,不推诿,不找借口,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敢。

这位校长,林建华,还是有北大的风骨的。

因为,认错,就是一种赢的态度。

就凭作者的这种认识和胸襟,是配得上一个大学校长的称呼的,虽然念错了字,但没做错后续的事。

一个小男孩,承认自己砍倒了樱桃树,他是后来的华盛顿;一个大丈夫,背着荆条去认错,不妨碍他成为名将,他是赵国的廉颇。对他们,我们选择的是,欣赏和敬佩,所以,为什么不“宽容”一下致歉的校长呢?

不能因为一个脚印,就去推倒一面粉刷过的墙;不能因为一个读音,就“打倒”一位北大校长。

还有句老话: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二、这封致歉信,细细玩味,其实是说了这样几层意思:诚恳致歉、分析原因、保证努力、终极目的。

确实打动我,并让我引起思考和共鸣的,其实恰恰是又引起新的质疑的这段: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有人强调,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要反对“质疑”,这比念错一个字的问题还大。

不过,我记得林校长在其他场合说过,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需要更多关注对学生的价值观、质疑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显然,他认为质疑不仅必要,而且极为可贵。我觉得,他在这段话里强调的,是空有质疑还远远不够,更加重要的是正向的价值创造。我一向觉得,质疑的意义,主要是为积极的建设扫清障碍,创造空间与前提。所谓不破不立,“破”往往是前提,但“破”本身还不足以创造价值的,或者只能间接地创造价值。在“破”之后,更重要的还是,如何去“立”。这,才是目前的大学改革所面临的更大的问题。

就像我们的教育,很多人都能说上几句,都觉得有些地方出了问题,但问题是,究竟怎么去改?

期待的很多,诸如:

“公众,期待优质教育提升;企业,期待科技成果转化;政府,期待人才频出。”

我们有信心、勇气和行动么?

没有标准答案,或者不少人根本没去思考可能的答案。

能锯箭杆、动动嘴的多;会开药方、动动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少。

作为有20年大学革新经验的林建华,就是在苦苦寻找改革与发展的平衡点,撸起袖子,俯下身子,用国际视角、前瞻视野,解决北大往哪里走的问题,要为高校革新,开一剂良方。

心意拳拳,言辞切切。

这一切,都藏在了一本书里,一本大学校长的思考录里。

不管怎么说,他作为大学校长,行动起来了,这就很值得点赞。

三、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校长,在致歉信中,提到了自己的一本书——《校长观点:大学的改革与未来》。

这应该是他心头的真诚之作,倾注着他的心血,要不也不会拿来作为致歉的“引子”。

出于好奇,百度了一下林建华的简历,挑主要的记:

林建华,1955年生,山东高密人。

北京大学校长,享誉国际的固体化学领域学者。

历任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北京大学校长,主持多项改革,视域前瞻。

历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个发展历程的他认为:如今中国高等教育应从“借船出海”中走出来,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如此丰富的大学校长经历,对大学的改革与未来,林校长是有发言权的。他也是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深水区,高校也在时代的大潮中,高速发展了40年,成绩显著。

我们都是在尽量做完美的事儿,可形势在变化,变是唯一的不变,中国高校除了走一条中国式的改革发展道路,别无选择。

林校长不是完人,他也是在尽自己可能,去做一件尽可能完美的事儿。据我查到的信息,这本耗时一年著成的《校长观点:大学的改革与未来》, 24万字,5大板块,47篇文章,涵盖大学战略、学术管理、教育改革、领导力、大学文化等方面。

不做老好人,不只说好话,敢于直面问题,有坚定的信心,有行动的方向。这本书,倒是与校长在致歉信中所说的走向未来的途径一样。

这本书,是北大人的时代宣言,也承载了北大人家国情怀,敢为天下先。

四、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敢于直面现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有点难度。“澎湃”新闻刚刚刊载了这本《校长观点:大学的改革与未来》的一点儿节选,我发现这位念错字的大学校长,似乎有“先见之明”。他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

几年前,发生过一件对社会影响很大的事情:一个学校的几位学者的论文被发现造假。事情被揭露出来之后,由于涉及的人比较多,担心影响声誉,这所学校没有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使得事件持续发酵,演变成对学校甚至对中国学术诚信体系的质疑,造成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当我们的工作出现失误时,坚持价值底线,以坦诚的心态直面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困难越大,越艰难,越要勇敢地坦诚面对。遮遮掩掩、文过饰非,或想以某种方式拖延掩盖是行不通的,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复杂,把事情越搞越大。

针对此,作者林建华给出的“药方”是:重塑大学的公信力,坦诚面对问题,不要怕误解。这是一位心胸宽广、性格忠厚的长者,给出的带有古典君子式的答案。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难免在工作中犯错,以坦诚的心态,勇敢地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最简单、也是唯一正确的办法。

因为一个读音,发现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因为承认错误,发现一本有思想的书,这也是不完美中的完美了吧?

其实,说来说去,哪有完美的人,只不过是在尽力做完美的事儿。

本文转自二十世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