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庆正论唐英和清雍正时期的制瓷成就

 RK588 2018-05-07


    清代康熙(1662—1722年)、雍正(1723—1735年)、乾隆(1736—1795年)三朝,景德镇制瓷业达到了我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而雍正一朝虽仅十三年,却又是这一百三十年间最兴盛的时期。康熙年间有著名的“臧窑”,是指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负责督造的景德镇官窑。雍正年间有所谓的“年窑”,则指自雍正四年起,年希尧以管理淮安关税之职,兼管景德镇御厂的窑务。《景德镇陶录》说“年窑,厂器也。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尧管镇厂窑务选料奉造,极其精雅。驻厂协理官每于月初二、十六两期,解送色样至关呈请岁领关裕。琢器多卵色,园类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雍正年间,瓷器制作的仿古创新,成就非常大,但都把它归功于年希尧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些成就的取得,除了景德镇的广大制瓷工匠外,唐英的功绩是不可抹煞。


乾隆十五年寿山石唐英雕像

    陶瓷史上所谓的“唐窑”,是指唐英于乾隆二年督理景德镇御厂窑务以后,至乾隆二十一年其间乾隆十六年曾一度中断这段时间景德镇御厂所造瓷器而言。事实上,他对于中国制瓷工艺的重大贡献,却主要在雍正年间。

 

    唐英于雍正六年至景德镇,名义上是协理窑务,但由于年希尧并不驻在景德镇,只是每年春秋两次巡视窑厂,景德镇御厂的一切工作都由唐英主持。唐英在其自著《陶人心语》中说,当他于雍正六年初到景德镇时,对于制瓷知识一无所知,通过刻苦钻研,由外行变成了内行“予于雍正六年奉差督陶江右,陶固细事,但为有生所未见,而物料、火候与五行丹汞同其功,兼之摹古酌今,侈弈崇痹之式,茫不晓⋯⋯用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年希尧在《风火神庙碑记》中也肯定了唐英的作用说“予自雍正丁未之岁,曾按行至镇,越明年而员外郎唐侯来,偕董其事,工益举而制日精。”


上博藏雍正十二年五月五日唐英款青花纏枝蓮紋燈座

    唐英于乾隆元年所作的《陶成纪事碑》总结了当时景德镇御厂的主要工艺,列出五十七条,其中除了仿制古代名窑的工艺外,在雍正时期新创制的品种有:

    法青釉(系新试配之釉,较霏青浓红深翠,无桔皮棕眼。)

    西洋紫色器皿。

    抹银器皿。

    彩水墨器皿。

    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仿笔墨浓淡之意。


清雍正珐琅彩松竹梅图橄榄式瓶

    浇黄五彩器皿。(此种系新试所得)

    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

    新制仿乌金釉,黑地白花、黑地描金二种。

    新制西洋乌金器皿。

    新制抹金器皿。

从传世实物看,雍正时期在釉上彩,釉下彩和颜色釉各方面都有值得重视的新成就。


唐英手書佑陶靈祠瓷匾

    釉上彩瓷器方面最主要的成就是粉彩的制作成熟和广泛流行。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榔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虽在康熙末年已经出现,但他的成熟并大量流行是在雍正年间,上引《陶成纪事碑》所提“洋彩器皿”正是指的粉彩瓷器。和康熙五彩相比,粉彩所用的色彩较多,其烧成温度则较低,因此比五彩更为娇艳,而以淡雅柔丽名重一时。粉彩流行以后,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而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器的主流。


清雍正粉彩冬青釉折枝花蝶纹尊

    粉彩的盛行,使斗彩的制作也向前迈进了一步。雍正以前的斗彩都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只有到了雍正时期才出现了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的工艺,使彩色显得更鲜丽清逸,《南窑笔记》在叙述雍正仿成化斗彩时说“今仿造者,增入洋色,尤为鲜艳。”正是指此言。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纹壮罐

    在釉下彩的制作方面,特别值得提到的是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青花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创制的新品种,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器上应用,由于青花钻料和铜红料要求的烧成气氛并不一样,青花釉里红在同一气氛中烧成,就很难使青花和釉里红两种色泽都烧好。正由于此,明代宣德以后往往用釉下青花和釉上矾红来代替这个品种。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都收藏有康熙十、十一、十二年中和堂款的青花釉里红器,但色泽并不鲜艳,只有雍正时期才有青花和釉里红两种色泽在同一器上都能十分鲜艳的成功之作。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所藏的雍正桃果高足碗即是代表作品。《陶成纪事碑》所说的“釉里红器皿有通用红釉绘画者,有青叶红花者。”即指此而言

 

    雍正时期各种单色釉都有很大成就,其中尤以青釉为突出。青釉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色釉,宋元之际的龙泉梅子青和粉青,代表了我国古代青釉制作的最高水平,但在同类制品中色泽参差而不够稳定,而且废品率较大,只有到了雍正时期,同类青釉制品的色泽能基本一致,说明雍正是青釉烧制技术最成熟的时期。


清雍正仿哥釉塑贴三羊瓶

    雍正时期仿官、哥、汝、钧的制作也十分成功。哥窑器在明代永乐末已有仿制,但成化以后,仿制精品就不多见,清雍正年间的仿哥窑则十分精致。仿官和仿汝在雍正时期成就极大。从传世品看,宋汝窑器的特点是香灰色胎,卵青色釉、鱼子纹开片和包釉支烧。但据唐英《陶成纪事碑》“仿铜骨无纹汝釉,仿宋器猫食盘、人面洗色泽。”的记载,则当时还仿无纹片的汝釉器。至于仿钧釉的成功,更是雍正年间的显著成就。《陶成纪事碑》载“均釉,仿内发旧器,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骡肝马肺五种,外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唐英于雍正六年到景德镇,于七年就派“厂署幕友”吴尧圃调查钧窑器釉料的配制方法。雍正七年以后,清宫内务府档案中就屡见景德镇仿钧釉的记载,如“雍正七年⋯⋯闰七年十日,郎中海望持出钧窑双管瓜楞瓶一对,奉旨⋯⋯交年希尧照此瓶上釉水烧造些来。”。“雍正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将年希尧烧造来的仿钧窑磁炉大小十二件呈览,奉旨,此炉烧造的甚好,传与年希尧照此样再多烧几件。”


清雍正仿钧新紫釉太白坛

    雍正时期,景德镇御厂也兼仿“宜钧”器,称“炉钧”。

 

    至于茶叶末,铁锈花等含铁结晶釉,据传在康熙时期的减窑已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但从传世品看,主要也是在雍正时期盛行的。

上海博物館藏唐英款粉彩《米老研墨》人物筆筒

   唐英对于景德镇制瓷业作出的重大贡献,不仅由于他认真工作,悉心钻研,而且也和他本人的文学,艺术修养有很大的关系。他善于书画,上海博物馆藏有其所书隶书轴。可以看到他的书法造诣极深。上海博物馆所藏具有唐英亲笔题诗,以宋代著名书画家米带为故事题材的雍正粉彩笔筒,是极为罕见的珍品。上海博物馆所藏唐英乾隆五年款青花瓤,制作规整,具有长篇跋文“养心殿总监造,钦命督理江西陶政,兼管江南淮、宿、海三关,暨江西九江湖口大孤塘关税课,内务府庆丰司员外郎兼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五供全分,虔献东直门外坝北长店村四道街东口天仙圣母殿前永远供奉。大清乾隆五年十月朔日。”对于了解唐英当时的具体官职,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唐英临隶书《百石卒史碑》立轴

五言绝

过浮梁县

 

三载浑忘客,兹行离绪深。

 

浮梁城下水,清照使臣心。

 

七言律

景镇视陶工归掉遇雨舟中口占

 

花点轻装雨送行,风尘眼界一时明。

 

烟中贾舶帆椅影,树里人家鸡犬声。

 

须发惭输芳草绿,襟怀喜对碧流清。

 

寻幽探胜匆匆去,恐惹渔樵问姓名。

 

摘自唐英《肉人心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