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恭达:学书应从篆入

 耕夫的图书馆 2018-05-08



学书应从篆入。傅山云:“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学篆宜先通六书,熟习篆法,篆法既熟,其他诸体则已铺好基石。篆参隶势奇姿可生,隶参篆势形质高古,诸体通变均有规法。好多自诩善书草篆、草隶或篆隶合一者,大多归入野道,其因未打好“宅脚”,不懂石鼓为书家第一法则,信手涂鸦,哗众取宠耳。学篆三步:初学分布,力戒不均与欹斜,务须守定一家;继知规矩,力戒太活与滞板,务须博取广大;终能成熟,力戒狂怪与甜俗,务须脱化出神。学篆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由生入熟易,由熟返生难。

                   ——言恭达《抱云堂艺思录》

 

石鼓原石


石鼓文 清 仪徴阮元重抚天一阁北宋本选


言恭达先生指出“学书应从篆入”,强调的是学书有“法”。这个“法”是方法,于学书者而言要以篆籀之气入其它书体,既可得“古质”又能见“今妍”。 “从篆入”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各书体间笔意的旁通,如草书借助古文大篆的笔意能增加古朴气息,避免油滑浮薄;楷书借助草书笔意能增强灵动秀美之韵,避免刻板呆滞。纵观中国书法史上那些大家,无不重视篆书的学习:

王羲之:“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

黄庭坚:“《石鼓文》笔法,如圭璋特达,非后人所能赝作,熟观此书,可得正书、行、草法。非老夫臆说,盖王右军亦云尔。”“学书之法乃不然,但观古人行笔意耳。王右军初学卫夫人小楷,不能造微入妙。后见李斯、曹喜篆,蔡邕隶八分,于是楷法妙天下。张长史观古钟鼎铭、科斗篆,而草圣不愧右军父子。”

丰坊:“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米元章称谢安石《中郎帖》、颜鲁公《争座位》书有篆籀气象,乃其证也。”

傅山:“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

刘熙载:“学草书者,探本于分隶二篆,自以为不可尚矣。张长史得之古钟鼎铭科斗篆,却不以觭见之。此其视彼也,不犹海若之于河伯耶?”

朱复戡:“信手写来大小篆,史籀李斯似旧识。汉魏以降重行草,草书本由篆书出。以篆作草宗张芝,出入羲献复颠旭。”

饶宗颐:“写字当以篆法植基”。

……

吴昌硕《临石鼓文轴》


这些书学理论足以说明篆书在各体中的影响。言恭达先生对篆书重视的意义远不在写作篆字本身,而是强调学书要溯源于古文大篆,守得住正脉,对篆隶笔法加以活参雅化,熔铸在不同书体之中,才能构成自我书风的独特魅力。


言恭达  小篆 石鼓文编句 235cm×34cm×4 2005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