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孔子说:用政策法令去引导百姓【道,导也。引导】,用刑罚惩戒来约束百姓【齐,整齐、约束】,百姓只能按照规定行事从未免受惩罚,但是他们心中并没有什么应该做或者不应该做的羞耻感。 有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仪来约束百姓,让他们自己从内心产生羞耻感,从而使他们自觉的认同国家和归依国家【格,归服,自我约束】。 孔子的治国执政之理念,后人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德治”而已。虽然《论语》中会反复讲述孔子有关国家治理的方略,但总体来说还是仁政德治。 其实教化民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对于春秋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的时间长、收效慢的事情是很难去落实施行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昌盛,也需要我们持久不懈地去发扬、引导、崇尚优良的道德风尚。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致力于学问研究,到三十岁的时候能够自立,四十岁基本能不被外在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真正懂得了自己的天命所在,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明辨是非,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也从不违背各种事物和道德的准则。 人非生而知之者。每一个的成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孔圣人也不例外。从十五岁开始,就致力于学习,而且从未间断。正是一生追求自己的理想、丰富自己的思想,才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 也许,这样的话,也是孔子对自己一生言行的人生总结。至少,他自己给与自己以肯定,希望弟子和后人也有所启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