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第三讲

 春雨MM 2018-05-08

【原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注解】任何东西有根本也有终端,任何事件有开始也有结束,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宇宙、人生的规律了。
【讲解】上一讲曾老夫子为我们开示了儒家修学的七个步骤:知、止、定、静、安、虑、得,也称为“七证”,这七个步骤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是做学问的要领。这一讲是对上一讲的总结,也是在告诉我们做学问为什么必须按步骤,步步深入而不可以随性乱来。
     “物有本末”,在古汉语中“物”是泛指一切东西,跟我们现在说的物体不是一个概念。“本”是根本。“末”是终端。这就好比一棵树,树根是根本,而枝叶就是终端。
     “事有终始”,“事”指事件。“终”是结束。“始”是开始。任何事件有开始就一定会有结束,这是自然规律。人生有生、老、病、死,事物有成、住、坏、空。这里曾老夫子给我们讲的都是自然现象和规律。
     “知所先後”,知道什么事情在先,什么事情在后。这话我们一听觉得没什么重要的啊!什么事情在先、什么事情在后,这不是常识么?我们怎么会不知道呢?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未必是那么回事了。
     孔子在《论语》里说:“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什么意思?“安其身而后动”:先让对方衣、食、住、行有保障了,再让他开始工作;“易其心而后语”:先让对方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再跟他说你想说的事情;“定其交而后求”:跟对方的交情到位了,再跟他提你的请求。
     今天无论我们是做领导的、做老板的、打工的、还是做营销的、哪怕我们就只是当爹、当妈的,看懂这几句话不叩头都不行!看看现在的世间百态大家就觉得很好笑。
     保险、直销公司对你什么保障没有,就叫你开始工作,结果制造了大批难民;当老板的连下属是什么心态和想法都不清楚,就开始发号施令,结果人去楼空;做营销的才见客户,相互都不了解,还没建立的信任,开口就推销产品,怎么可能成交?
     才认识不过三天的朋友、同事,就开口跟你借钱或发张结婚请柬给你,叫人啼笑皆非。看到这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我们还能肯定地说我们知道什么事情在先、什么事情在后吗?

     “则近道矣”,就很接近宇宙、人生的大道了。在这里曾老夫子为我们揭示:分清事物的先后顺序,是我们认识宇宙、人生大道的第一步。那什么是宇宙、人生的大道呢?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大道就是回归自然。
     什么是自然?是我们通常说的大自然、自然界吗?不是。老子说的自然是自性本然,自性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是符合大道、源自自然的。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是幸福人生的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我们遵循道来做人、做事就叫做德,道与德都是形而上的概念我们不是很好理解,如果要具体地描述那就要谈到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道为体时,德为用;徳为体时,五常为用。它们都是体用关系。德在心为仁,在行为义,在相为礼,在决为智,在交为信。所以,仁、义、礼、智、信,是源于道,是德的自然流露,是我们的天性。受后天自私自利的染污,加上缺少圣贤教育,我们的天性就“苟不教,性乃迁”,变成了贪、嗔、痴、慢、疑的习性了。今天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把习性再迁回天性,还人类本来面目,让孝道重返人间。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华传统文化的话,这个字就是“孝”,孝道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本,人道当中最大的道莫过于孝道。国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吸收并兼容了道家、释家文化所形成的,长善救失、层次分明、究竟圆满的教育体系。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就是我们说的圣贤教育,通过圣贤教育把我们被自私自利和错误教育所染污的习性转化为本善的天性,我们真正明白什么事情在先,什么事情在后,不再迷惑颠倒。





▲晓东老师说《大学》


什么是大学心法研修班?

《大学心法》是一堂有关生命与智慧的课程,由《大学》而始,探寻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如何赋予我们生活的智慧,如何使我们身体无疾患,精神无烦恼,夫妻和睦,孝敬父母。


大学心法研修班,诠释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帮你发现痛苦的根源,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平等心,知道怎样保持内心的安宁和专注。

在静坐禅修里训练分分钟觉知,秒秒钟平等的功夫,从而实现身体健康、内心安宁、家庭和谐、事业顺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