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宗风隐真内密-三大关键处

 昵称25382711 2018-05-10

太极拳是武当的绝学,他独特的舒缓柔和的练法很适合身体虚弱的人练习,而练好了就能强身健体,进一步也能技击却敌。这一切都取决于他的内力锻炼,如果太极拳没有了循经之用,那么他的锻炼效果就会大降。

所以三丰祖师言道:太极拳当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古人亦曾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是说保持恬淡虚无的心态是很重要的,那么真气从之,是从什么呢?一个是从心,以心行气,但是初学者心神不定,很难控制住,这时怎么办?就需要以形引之。

三丰祖师

传统功夫中有“以形鉴真”的参真,通过动作和姿势能使体内的真气更好的流转。所以学太极拳,动作一定要练对,练好。

其中有三个关键不可不知,第一是从龙形(弓步)后坐,换为虎步(虚步)时,当以腰带动肩,肩带动肘,肘带动手后移。因为龙行换虎步时,从内功的角度来说,是降气法,是敛气法,需要把龙形时散发到周身的气机,降下来,收回来到小腹。

如果说按平时的习惯,手先收了,那么气就从中间断了,回不来了,这也是道家所说的导引术。从腰先动,再带动肩,肘,手,一下子就把气给引回来。

第二是从龙形上前化为虎坐(丁步)时,因为太极的动作舒缓柔和, 不象是少林的功夫 ,脚一蹬就站过来了。龙形时,后腿是蹬直的,这时不要用脚蹬,而是用大腿带动小腿往上往前提,是用拉力,不是用蹬力!

为什么呢?因为你原来的龙形弓步是升阳气,腿部的气机和身体是连续的,这是一蹬,腿部的气又往下走了,结果气就从中断开,太极拳讲究的气要连绵不绝,这一断就没了(少林的内功不同,他的锻炼方法是冷脆快急,大开大合,所以他可以用蹬腿而起,太极则不行,不可一概论之,苟执一法而通用)。

初学者是很难做到前拉的,习惯的蹬腿前行, 所以这里是有决窍的。社会上的太极拳多是采用弯后腿先往后坐,然后前腿脚尖抬起,以脚跟为轴,脚尖外展,然后前腿弯曲,身体前行,向前脚外侧微转身,然后后腿自然前拉,就会很轻松了。

这是因为前脚外展,使足三阴打开,并且身躯一转,原来提腿时,会因为脚掌来前顶着地面,一提后腿,脚掌就碰到地,然后自然就蹬地了,顶住不让腿往前走,所以要用很大力才能拉高前行,这时拉腿的方向一变,就能成了往侧身拉,就很轻松了。

当然原来的龙形升气,他又坐了回来,这就导致气机又下降了,但是因为是自然行功 ,不至于内力中断,这是强于蹬脚而起的。

武当宗风太极拳则是身姿不变,直接以前脚掌为轴(这个初者会比较难掌握,或许也就是因为这样,社会上的太极才会习惯的以脚后跟为轴转动吧),脚跟向内转动,一样起到开三阴经和转身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提腿前行。因为他是直接提腿,并没后坐降气,这样阳气升腾的效果就比较强。

同时原来的蹬腿是开通阳经而闭合阴经,这时身体一侧,开通足三阴经,原来是闭合的,被压住,这时一打开,原来被压缩的足三阴上冲的力量就比较强,肝脾二经受到的益处最大,这样的一合一开,效果更强于告后坐再前行的方法。

之后的虎坐凤点头(后腿前行立于原前脚侧,以脚尖点地,为凤点头),虎坐是降阴,凤点头是继续强化开通肝脾二经,同时是升阳之法。

第三,继前式,“凤点头化腿提龙”,凤点头的脚向前迈步,以脚尖先出,前脚掌先着地,进一步的强化肝脾二经,同时使气机上升。从这里看出从龙形弓步时起,武当宗风的太极拳,后腿始终如一的升发阳气不动,提腿而后,一直到前行,也是一直在强化肝脾二经。

而社会上的太极拳在凤点头后,则是脚跟先出,脚跟跟先着地,是降法,以降阴为用。此前拉腿而起时伸张的肝脾二经向上升发的气机又要重新下降,不得全功。他们在升发阳气到一半时,就又重新下降,然后打开肝脾二经,使其上行到一半时,又以脚跟先出,引其下降,使得行功事倍而功半。

而宗风太极拳则风格始终如一,这样使得阴阳升降的力量更强,同时在宣化肝脾的效果更好,而练功初步就是要增进饮食,以补后天之气,进而运化先天。

故修太极拳者,欲功行增进,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当明了此三处关键所在:1.后蹬腿当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内转,然后后腿提拉向前,不可用蹬力;2.出腿时应该以脚跟尖先出,前脚掌先着地;3.龙形换虎坐时,应该以腰为轴,腰脊臀跨先行后移,带动两肩,然后肘,腕,手,指,以引领内力回收下降于丹田。

如果喜欢此文,敬请关注,点赞,收藏,转发!

武当太乙铁松14代

武当先天太极19代 凌霄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