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溯源·诗经之尊·春秋记史

 江山携手 2018-05-11

 易经溯源·诗经之尊·春秋记史

国学泰斗章太炎与《国学十八篇》  (图源网络)

 

 

易经溯源·诗经之尊·春秋记史

——读《国学十八篇》笔记之三

(微博碎录206) 

 

 

“六经”大概

​​8月16日  12:01

     经学,专指儒家经典。孔子指定《诗》《书》《礼》《乐》,西汉增《易》《春秋》为”六经”。历史沧桑,儒学变迁,至宋已为“十三经”。太炎先生对经学过程有详尽记述,蔚为壮观也。经学研究,主要就是注疏经书,而注疏又充满争议。儒家往往透过对经典的诠释,与国君政治互动,来影响执政者的施政思考。(读第七篇《经学·六经大概》)

 

 

  《易经》溯源

8月17日  12:23

     太炎先生讲《易经》之源流:“初造文字,取法兽蹄鸟迹,画卦亦然。”所谓“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者也。如此理解,易懂《易经》。《易经》早期为一部筮书,经过历代演化,成为了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典籍,亦为汉族文化之根。多亏了当年秦皇焚书之时,以《易》为卜筮之书而未之焚也。幸甚。(读第七篇《经学·易经》)

 

 

 先求通文理

8月18日  12:27

     《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加之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高谈阔论亦甚多。太炎先生认为,今日治《书》,当先求通文理,如文理不通,而高谈微言大义,失之远矣。又说道,不但治经如此,读古书无不如此也。(读第七篇《经学·尚书》)

 

 

 《诗经》之尊

8月21日  23:15

     诗词在中国文化中地位之高,从《诗经》之尊即可一观。从太炎先生讲述《诗经》的演化过程,可见春秋时代的一部诗歌集,是如何成为统治者行使统治之必备工具的。《诗经》中原有的民俗价值,包括恋爱、婚姻等生动活泼的民风,都成为了道德先生板起脸来驯服民众的教材。许多注疏之说,亦为“逞臆之谈耳”。(读第七篇《经学·诗经》)

 

 

 “三礼”为本

8月22日  22:14

     太炎先生讲《经学·三礼》:三“礼”之名,自郑氏始。郑康成(郑玄)是东汉末年经学大师,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昔人谓《周礼》、《仪礼》均系周公所作,《礼记》则系汉戴德(大戴)、戴圣(小戴)叔侄所删记也。“三礼”是古代中国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权威记载解释,影响深远。(读第七篇《经学·三礼》)

 

 

 《春秋》记史

8月23日  22:16

     《春秋》是儒家经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编年体史书。太炎先生讲:鲁之《春秋》,一国之史也。欲以一国之“春秋”,包举列国之“春秋”,其事不易。太炎先生由此推测,可见七国时均有史,可惜已亡佚。《春秋》蕴涵着孔子等儒家的深刻政治思想,乃让“乱臣贼子惧”也。(读第七篇《经学·春秋》)

 

 

相关博文链接  微博碎录(2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