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笔记106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5-13

太阳病篇/小结
我们现在给太阳病篇作一个小结,

一、 从太阳本证来看,涉及到太阳表证。
太阳表证是邪气侵袭了人体肌表的阳气,由于太阳的阳气敷布于肌表,它有温养
肌肤的作用,还有管理汗孔开合调节体温的作用,它也有防御外邪的作用,当体表的阳气被所伤之后,它首先就出现了恶寒,因为阳气被伤,温煦失司,所以太阳表证都有恶寒的这种表现。

   太阳表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调节汗孔开合的功能失调后,只能开不能合,这就出现了有汗,这就是《伤寒论》所说的太阳中风证,后世把它叫做太阳中风表虚证,因为它汗出以后就伤了营阴,营阴不足,相对来说这就是表虚,但这个表虚和玉屏风散证的那个表气虚完全是两码事,这仍然是因为有邪气所造成的。

另一类,如果汗孔只关不开,这就是寒邪闭表,《伤寒论》就把它叫做太阳伤寒证,后世医家就把它叫做太阳伤寒表实证,它的病机是寒邪闭表,卫闭营郁。

治疗,表虚的用桂枝汤,表实的用麻黄汤。

* 随后《伤寒论》又引出了桂枝汤的其他适应证,桂枝汤的使用禁忌证,桂枝汤的加减应用举例。
* 麻黄汤是治疗太阳伤寒表实证的主方,随后又引出了麻黄汤的其它适应证,麻
黄汤的使用禁忌证,和麻黄汤的加减应用举例。

   这样的话,由太阳表证就扩展到了很大的一个范围,这是我们太阳表证部分谈的主要内容。

   对于太阳表证这两大类证候,有汗的用桂枝汤而不能用麻黄汤,无汗的用麻黄汤而不能用桂枝汤,既“有汗不可用麻黄,无汗不可用桂枝”。这在我们前面讲课的过程中,都谈到了为什么。

   可是我们自临床上呢,就可能遇到另外一种情况,有寒邪闭表,但是寒邪很轻,病程已经长了,营卫之气已经有所不足,你说他无汗吧,又不能够胜任麻黄汤的这种峻汗;你说用桂枝汤吧,它有不能够发越在表的闭郁小寒,这在治疗上真是进退两难。
​   在这种情况下,仲景想出了一个新的方法,就把桂枝汤和麻黄汤这两个方子和起来,但是要减少它的药物剂量,合起来以后,用小剂量的麻黄汤,来发散在表的小寒邪的闭郁,而用小剂量的桂枝汤,来调和营卫,来保护营卫之气,这样形成的一组方子,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也包括桂枝二越婢一汤,我们把它们叫做小汗方。
   这种两方相组合的方法,我们就叫做合方,这种合方应用的思路,是我们今天在
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不仅经方可以和后世的合用,经方可以和经方合用,而且多个经方,或者说多个经方和多个后世的时方合用,这我们在临床上,应用起来就灵活得多了。

   当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里就可能出现膀胱的腑证,膀胱的腑证分了气分的证候和血分的证候。

*  气分的证候,是膀胱气化不利,气化不利排出废水的功能发生了障碍,就出现了小便不利、小便少,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够化生,津液不能够疏布上承,就出现了口渴、消渴、渴欲饮水。  
​   下焦不利,水邪上逆,就可以出现水邪逆于胃脘,出现胃脘胀满,也就是兼见心下痞,如果水邪上逆而造成胃气上逆的话,那就是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张仲景把这个证候叫做水逆证。
  
​   太阳蓄水证,水蓄在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在下焦出现了少腹苦里急的这一个局部的自觉症状,就是因少腹部拘急不舒服,而感到痛苦,这个证候是由太阳表证发展而来的,所以它还应当伴有脉浮或者脉浮数,身微热这样的表证。治疗用五苓散外疏内利,表里两解。

*  血分证候,当太阳表邪循经入里化热,和血结于下焦的时候,这就形成了太阳蓄血证,这是太阳腑证的血分证候。

1. 如果热和血刚刚开始凝结,热势重而且急的话,瘀血刚刚开始形成,这个时候我们在治疗上,就应当以泻热为主,泻热为主的方子是桃核承气汤。

2. 如果瘀热互结,热邪已经收敛,热势不是那么急,而有形的瘀血已经成形,而瘀血的病势已经很急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就用低档汤来破血逐瘀,所以低档汤不是以泻热为主的,而是以破血逐瘀为主的。

3. 如果瘀热互结,热虽然有但是热势非常轻微,瘀血已经成形,但是瘀血的病势非常和缓,正象《伤寒论》原文中所说的“有热少腹满”治疗用低档丸,化瘀缓消,我们在《伤寒论》中的消法就应当是低档丸为代表了。

   以上我们复习的太阳表证,太阳的腑证。

   对于太阳表证来说,后世医家也有人把它叫做太阳经证,这个经的概念不是专指经络,它包括经络,也包括浅表,所以这个经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

二、当太阳病失治或者误治以后,使临床症状发生了变化,新变化的证候,又不属于六经病证,或者说不能够用六经正名来命名的,我们统统的把它叫做变证。
   在变证之中,如果是用了错综复杂的错误的治疗方法所造成的这种变证,张仲景
又把它叫做坏病。
   坏病也罢,变证也罢,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寒热错杂、或在脏或在腑可以说变化多端,错综复杂,张仲景治疗 变证或坏病,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叫12字方针,它的意思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已经提到了,我们说《伤寒论》它体现了辩证论治的中医的诊疗原则,但是辩证论治这四个字在《伤寒论》中从头到尾,从来没有出现过,最能够体现辩证论治精神的,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12个字,所以我请大家把这12个字背下来。

三、随后,在太阳病篇,又举了具体的寒、热、虚、实这些辩证的例子,以及它们的治疗,以举例示范的方式,来说明怎么样随证治之,在变证里我们
举了,热扰胸膈的栀子豉汤,
举了,心阳虚的证候,
举了,水气病的例子,
举了,脾气虚的例子,
举了,脾阳虚的例子,
举了,肾阳虚的例子,
举了,阴阳两虚的例子,
举了,结胸病、脏结病,和心下痞病等等。
   这些都属于太阳变证,其实呢,其中有许多病它属于杂病。
​   比方说,
1. 我们举脾虚的例子的时候,曾经谈到,“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
草人参汤主之。”这显然是一个杂病的脾虚,运化失司,痰湿阻滞,气机不畅,它属于一个杂病的虚中夹实的腹满。

2. 小建中汤所治疗的那个“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那是一个气血两虚,心脏失养,那也应当是一个杂病的范畴,平常就气血两虚,得了外感以后,正气抗邪于表,里气就更加虚衰,心脏失养,心神失养的症状就突出的表现出来了,所以应当也属于杂病的范畴。

3. 象我们提到的那个肾阳虚的真武汤证,在临床的杂病中经常能够见得到。

4. 象我们所讲到的“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那个炙甘草汤证,今天来看,那实际上就是一个心脏病的心率失常。
   所以治疗太阳变证的这些方子,在今天临床上,广泛的用于治疗杂病。

5.这个结胸病,它应当属于外感病的范畴,结胸证分大结胸、小结胸和寒实结胸
   大结胸证,它是有热,所以又把它叫做热实结胸。
   小结胸证,它也有热,它也属于热实结胸的范畴。

5.1 大结胸证是水热结于胸膈脘腹的证候,病位比较广泛,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给大家作了详细分析,病位偏高的,用大陷胸丸,病位偏中的和病位偏下的,用大陷胸汤。
5.2 对于小结胸证来说,外感病也可以见到,更多的是见于杂病。
5.3 而对于寒实结胸来说,外感病可以见到,更多的也是见于杂病。

6. 至于心下痞证,那纯粹是一个杂病的范畴,我们在讲完心下痞证以后,又谈到了和心下痞相鉴别的下利的证候,上热下寒的证候等等。

   在太阳变证中,结胸、脏结、心下痞是有病名的,而其它的那些变证,只是有证候的名称,或者方证的名称,没有特别的病名,这就是太阳病篇变证的主要内容。

   至于太阳病的类证,是因为在它的病程中有某些症状类似于太阳病,而放到了太阳病篇,以便于和太阳病相鉴别,而太阳类证的内容我们这节课刚刚谈过,有:十枣汤证和瓜蒂散证。

   这样的话,我们大体就把太阳病篇的主要内容作了一个梗概的复习,可以说历历在目,如数家珍,我想大家都能记得住,太阳病篇的内容我们就全部讲完了,下次课我们讲阳明病篇。下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