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传统文化多点自信

 王兆善 2018-05-13
    近读季羡林先生一系列谈中西文化的文章,对中国文化更多了一份自信。我们看文化,大多是从细节上看,从现象上看,从而得出诸多的偏颇之论。细节和现象往往蒙蔽人,感觉上似是而非,实际比非如此,比如柏杨先生的酱缸文化,粗看有道理,也让人猛醒。但总感觉无非是一种极端表达。当然这种极端也有其一定的意义,暂且不论。中国文化中主干的、有生命力的东西还是在起着主导作用。
    季先生在谈到中西文化差异时说到两点:
    一是东方的思维方式是综合的,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分析的。这个区别早就有人发现。公元7世纪,在当时的伊朗、阿拉伯国家流行几句话,在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中只有中国和希腊有智慧,而中国和希腊的区别,他们很形象地讲,希腊只有理论而没有技术,中国是只有技术没有理论。此话并不尽然,中国技术有几大发明,希腊尽管除了那么多的大哲学家、文学家,但科学技术发明一件也没有。说中国没有理论,不能同意,就拿先秦诸子——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等来说,能说没有理论吗?不管怎么说,后来,他们还是得出结论,认为在全世界民族中间,希腊人有一只眼睛,中国人有两只眼睛,其他名族全是瞎子,这个比喻很形象。说明当时在伊朗,在阿拉伯,人们感觉到东方与西方的不一样。西方文化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三段论法,对一切事物重研究分析,西方沿袭至今。现在哲学界有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就是物质能不能永远分下去,是否永远可以分析。有两派意见,一是认为物质永远可以分析,另一种意见认为物质可分,但有一界限,现在的界限已经到了,到了原子对撞机都不能分的界限。西方什么都分析,要一清二楚。什么叫综合,东方的综合,可用一现成的词——“天人合一来概括。天人合一实际是讲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人到世上来成为人类,这人的一生就要解决三个问题,其中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大自然给的;其二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三是要解决人的内心情感、思想矛盾的冲突或是统一问题。
    二是东西方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东方市和谐理论,而西方式冲突理论,因而得出的态度是征服。征服,就是把大自然、把异我的东西作为敌我关系,结果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局部战争不断。大自然不会说话,但会报复和惩罚。具体表现是,生态平衡的破坏、酸雨横行,淡水资源的匮乏、臭氧层被破坏、森林砍伐、江河湖海遭污染、动物物种不断灭绝、新疾病出现等。现在全世界都在变暖,为什么?天气变暖无疑与工业发展分不开,问题源于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东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一体的,表现不限于张载,诸子百家、汉代的董仲舒等对这一观点都有不同的表述。我们中国人认为自然与人不是敌我关系,而是一家人。如果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工业革命时代为世界人民所接受,那么今天,我们一方面可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益处,另一方面又可避免很多弊端。
    中国建设晚了一点,也有它的好处。早期盖工厂不讲究废水处理,废水往河里海里流。据《参考消息》报道,渤海、黄海现在污染得很严重。如制止不了,海里的生物也不能存在,人类自然受到威胁。现在北京、广州建工厂,首先考虑到污水怎么处理,这是晚走一步的好处。20世纪末,我们人类应该总结一下经验。过去100年,人类所走过的路,哪是正确的?哪是不正确的?如果今天的弊端我们还视而不见,这就危险了。就目前而言,各国对环境保护很不够。21世纪,人类要是聪明的话,应该用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扫除西方文化中征服自然的思想,否则,人类就非常危险。应该宣传、发展我们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方面吸收西方文化的成果,一方面吸取东方文化的精华,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季羡林先生预言: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统领地位。
   季羡林说,西方形而上学的分析已经快走到尽头,而东方需求整体的综合必将取而代之。取代不是消灭,而是在过去几百年来西方文化所达到的水平的基础上,用东方的整体着眼和普遍联系的综合思维方式,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上一个更高的阶段。这种取代,在21世纪可见分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