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虚湿热致口疮,名老中医有妙方

 jqw81 2018-05-18

导读:对于阴虚湿热导致的口疮,可参考名老中医王晖的常用处方。且看正文~


阴虚湿热

(一)概况

《素问·通评虚实论》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阴虚湿热证是指由阴液亏虚,脾虚不运,贼火湿浊胶结不化,游走周身所致的证候。阴虚多在心、肝、肾,湿热多在脾胃、肝胆、膀胱。阴虚湿热证根据病位不同,又以素体阴虚而兼胃经燥热、脾湿阳遏和阴虚湿热、气化不利两种变化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面肤垢亮,发落稀疏,遍体疮疖,脚丫湿气,口舌糜烂,烦热汗出,脘腹痞闷,胸胁胀痛,尿黄浊臭,便黏不畅,会阴瘙痒,带黄味腥,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细濡滑等。此证多见于口疮、郁证、阳痿、尿浊、眩晕、痹证、不寐、盗汗、咳嗽、泄泻等病症。



(二)常用处方之一:口疮十三味

(1)药物组成:肥知母,生石膏,淡竹叶,焦山栀,小川连,升麻,广藿香,北防风,大生地,粉丹皮,太子参,全当归,生甘草。

 

(2)基础配伍:全方 13 味,以泻黄散、清胃散、竹叶石膏汤、白虎加人参汤、玉女煎等化裁而成,适用于阴虚燥热、脾湿阳遏为基本病机的口疮、燥证、瘾疹、不寐、郁证等急慢性疾病。该方选择肥知母、生石膏、广藿香、北防风共为君药。知母甘苦而寒,质润多液,既升又降,上清肺热、中清胃火、下泻相火;石膏甘辛而寒,体重而降、气浮而升,其性大寒,善清肺胃之热,且又偏走气分而清气分实热。二药相伍,升降结合,清润兼具,共为白虎汤之主药。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既散表邪,又化里湿;防风气味俱升,性温而润,乃“风药中之润剂”,善走上焦而治上焦之风,又走气分而祛周身之风,风胜湿除,亦能燥湿。二药相伍,湿去脾健,阳遏可解。知母、石膏、藿香、防风四药相得,寒温并用,燥湿互兼,共奏润燥化湿之功。臣以淡竹叶、焦山栀、黄连、升麻清热泻火,生地、丹皮凉血散血;佐以太子参、当归益气养血,扶正达邪;使以甘草,清解之中兼具调方之能。

 

(3)据机配伍:根据病机变化,选药亦有侧重。如:①选择生地、丹皮为君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血。二药伍用,既清热养阴,又助清营凉血,共为主药。佐以淡竹叶、焦栀子、知母、石膏、黄连、升麻、藿香、防风、太子参、当归,可用于治疗阴虚燥热、脾湿阳遏为基本病机,血热生风为阶段病机,阶段病机趋于主位的病证。②选择黄连、升麻为君药。黄连苦寒,祛中焦湿热,泻心经实火,降胃浊以泄热;升麻辛凉,透脾胃伏邪,清阳明火热,升脾气而助运。二药相伍,一升一降,一辛一苦,辛苦通降,斡旋气机,共为主药。佐以生地、丹皮、知母、生石膏、淡竹叶、焦栀子、藿香、防风、太子参、当归、生甘草,可用于治疗阴虚燥热、脾湿阳遏为基本病机,心肝血虚、气郁不达为兼夹病机,兼夹病机趋于主位的病证。

 

(4)主治:①阴虚燥热、脾湿阳遏为基本病机,当前趋于主位,症见口舌生疮,游走不定、灼痛难耐,劳后加剧。若燥热偏盛伤阴者,在此基础上加蒲公英、鲜石斛之属;若脾湿较盛伤阳者,在此基础上加炒白术、白茯苓之辈。②阴虚燥热、脾湿阳遏为基本病机,血热生风为阶段病机,症见眼睑、口唇红肿、瘙痒,昼轻夜甚。若阶段病机趋于主位,在此基础上加犀角地黄汤(水牛角、大生地、赤芍药、粉丹皮)出入。③阴虚燥热、脾湿阳遏为基本病机,心肝血虚、气郁不达为兼夹病机,症见夜寐不宁、多思心烦、口舌生疮、低热时作。若兼夹病机趋于主位,在此基础上加酸甘宁心汤(枣仁、百合、麦门冬、龙骨、茯苓、淮小麦)出入。


以上内容选自《全国名老中医王晖病机类证方验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