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至死也没做皇帝,为什么能称“清成宗”呢?

 思明居士 2018-05-22

大清摄政王多尔衮,是满清入关和鼎定中原的第一人,功勋卓著。一生没做过皇帝,那为何又成了大清皇帝“清成宗”?

△摄政王多尔衮(剧照)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弟弟,满清入关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的叔叔,孝庄太后的小叔子,“太后下嫁”的绯闻男友。

多尔衮,原本是有三次机会做皇帝的,甚至到了后期想做皇帝只是他一句话的事儿,可一生偏偏三次都与至高无上的皇位,擦肩而过!

第一次机会

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未指定接班人,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国,后期形成“四大贝勒共同主政”的格局。后金大汗之位,成了努尔哈赤儿子们争夺的对象。


△清太祖 努尔哈赤(画像)


其中汗位的主要竞争者:大贝勒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当然大妃阿巴亥(代表15岁儿子多尔衮)也参与了汗位争夺。

大贝勒代善,是努尔哈赤长子;四贝勒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善于权谋。这二人最有势力,宗室威望最高,也是一开始竞争最激烈的。

而大妃阿巴亥,身份和地位占有优势,她是努尔哈赤的嫡妻正妃(大妃位同皇后),且深受努尔哈赤万般宠爱,对大妃所生的多尔衮兄弟三人,宠爱有加。多尔衮,用汉人话说,就如同“正宫皇后之子”。

△大妃阿巴亥(剧照)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比老公努尔哈赤小31岁,也是个厉害角色,漂亮、有心机、有谋略的不简单女人,且阿巴亥家族亦拥有势力。

至于其他皇子,基本沦为酱油角色。

结果,大贝勒代善因种种原因,后来放弃,却转而也支持皇太极。力量格局变动,皇太极联合四大贝勒,以“努尔哈赤遗命”为名,令大妃阿巴亥殉葬,逼大妃上吊自杀。

年纪尚幼的多尔衮,失去母亲,除了哭什么也做不了。皇太极在四大贝勒的支持下,登上汗位,改国号大清。

这是多尔衮第一次,擦肩而过。

第二次机会

清太宗皇太极驾崩,也没指定接班人,此时皇位新一轮的争夺战又开始了。

△清太宗 皇太极(画像)


此时的多尔衮已非年幼时哭鼻子的小毛孩,而已经是久经战场、有威望、有韬略的成熟政治家、军事家。战功卓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已成为宗室最具威望的实力派。

这下该多尔衮,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但皇太极死后,按照惯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位争夺却分成了两派势力:一派支持睿亲王多尔衮,理由是战功大威望高,又是皇太极的弟弟;而另一派,则支持肃亲王豪格,理由是皇太极长子,战功也很显著。

原本拥护支持多尔衮的势力,比豪格势力要大,但第三方力量济尔哈朗加入,也支持豪格。这就导致了一个结局:两派力量几乎势均力敌。

两派多番相争之下,仍难分伯仲。多尔衮自知真要打起来,自己未必就有必胜把握,所以为防八旗内乱和满清高层窝里斗,给明朝以可乘之机,最终双方妥协:共同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6岁福临继位,就是小顺治帝了。

△孝庄母子:孝庄、顺治帝小福临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皇位”这个天大的便宜,最后落在了无权无势、毫无继位可能的一对孤儿寡母头上。孝庄母子(孝庄和儿子福临),成为最大黑马、最大赢家。

双方各派出代表多尔衮、济尔哈朗共同摄政,多尔衮为摄政王,济尔哈朗为辅政王,形成二王共政局面。随后,大清入关,迁都北京。

这是多尔衮第二次,擦肩而过。

第三次机会

大清入关后,中原割据政权林立,也是一片烂摊子,称王的、称帝的、占山头的,一抓一大把。此时的“大清”,所占地盘有限,根本还称不上一个“大”字。叫大清,纯属是为唬人的。



△多尔衮与孝庄(剧照)


摄政王多尔衮作为清朝主要总指挥,先后消灭了大顺李自成、大西张献忠以及南明政权等之后,从而扫平障碍、鼎定中原,满清这才得以一统天下。这时的“大清”,才算是真正的大清了。

因此,摄政王多尔衮功勋和威望,也越来越高。多尔衮势力进一步扩大。随后,济尔哈朗被踢出了辅政班子,豪格也被边缘化出了权力核心,继而被杀。两方共治的局面被打破,最后成了多尔衮一家独大。

多尔衮因为功勋卓著,一路被小皇帝顺治加封,从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到最后皇父摄政王,荣耀无以复加,大权独揽,一手遮天。

顺治帝福临成了“摆设”,多尔衮行“皇帝”之实,凡政令皆出多尔衮,独断专行,不必经皇帝,军国大事皆多尔衮一人说的算,多尔衮还穿着与皇帝相似的服装,亲信势力遍布朝野,多尔衮家族几乎控制着满清朝政。



此时,多尔衮若想废掉顺治帝,自己当皇帝,又谁能阻挡的了呢?但此时的多尔衮,已没必要称帝了。因为他早已在行皇帝之实,本质上已经是皇帝了,只不过差一个“皇帝”的虚名罢了。

多尔衮,务实不务虚。若废帝篡位,只不过得到一个“皇帝”虚名罢了,一点也不实惠。不仅会带来诸多麻烦,还会招致骂名。这跟曹操不废汉献帝的套路,如出一辙。

多尔衮死后,被顺治帝追尊为“清成宗”,列于太庙供奉,多尔衮就成了大清成宗皇帝。评价给一“成”字,足见其至成功勋。

这是多尔衮第三次,擦肩而过。

多尔衮死后,遭疯狂清算!



但仅两个月后,在倒多尔衮势力的反清算之下,多年不满多尔衮专权的顺治帝,对自己皇叔多尔衮,进行了近乎疯狂的报复:

顺治帝列多尔衮多款大罪,罢黜“清成宗”帝号,撤销庙享,削去一切爵位封号,抄家,清洗党羽。最后还来了个“掘坟鞭尸”:顺治帝挖开了已死的多尔衮坟墓,劈开棺材,鞭打尸体,大泄其愤……

一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大清入关第一功勋、叱咤风云的摄政王多尔衮,结局却令人唏嘘。



顺治七年十一月,摄政王多尔衮率诸王公贝勒,出猎边外北古口。不料,时值壮年的多尔衮,弯弓立马不住,跌落受伤,十二月初九在喀喇城病逝,享年三十九岁。死因有多种,一是他刚从侄儿豪格家夺回姨妹子,又从朝鲜王室纳了一房公主美少女,纵欲太多,体力超支,此说正史都有证明。二是他前不久膝盖受伤,打了不该打的石膏敷治,感染加剧,遇冷风受寒而剧痛难忍受,此说见谈迁《北游录》。三是有人认为,多尔衮擅权,激怒诸王而死于预谋,那也是权斗的猜测。

多尔衮

死讯传入京师,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天子顺治帝窃喜,虽对皇父摄政王积怨在胸,但他没有喜形于色,仍诏令天下臣民易服举丧。他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易缟服,迎灵柩于东直门五里外,跪奠三爵,哀天恸地。《清史稿·世祖本纪》记载:“丙申,丧至,上亲奠于郊。己亥,诏曰:‘太宗文皇帝升遐,诸王大臣吁戴摄政王。王固怀撝让,扶立朕躬,平定中原,至德丰功,千古无二。不幸薨逝,朕心摧痛。中外丧仪,合依帝礼。’庚子,收故摄政王信符,贮内库。甲辰,尊故摄政王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下诏之日,为十二月二十日,顺治帝大肆褒奖多尔衮“至德丰功,千古无二”,成就大清入主中原,大义让位先帝幼子,今薨世得依“中外丧仪,合依帝礼”。第二年元月,顺治帝再次强调“追尊故摄政王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祔于太庙”。同时,将多尔衮元妃博尔济吉特氏追封为敬孝忠恭义皇后,以其嗣子多尔博袭爵和硕睿亲王。

《孝庄秘史》何洛会

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将顺治帝追尊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为何洛会等所逼迫。定鼎为成,让位曰义。但是,历史上顺治帝清算何洛会,将其凌迟处死,却没有这一条罪行。《清史稿·何洛会传》记载,顺治八年二月,苏克萨哈等举报睿亲王率两白旗移驻永平,私自准备了登基的龙袍,到他死后被穿上,何洛会知情。另外,何洛会诬告肃亲王罪。

孰料,事情再过一月,《清史稿·世祖本纪》又记载:“己亥,暴多尔衮罪于中外,削其尊号及母妻追封,撤庙享。”

多尔衮的身后荣辱,都发生在“己亥”这一天,前后六十天。

生于皇家且久在最高权力中心,多尔衮即便再有周公辅政之志,但他也曾是两度帝位的主要竞争者之一,自然对帝位有觊觎之心、不甘之想。其在摄政期间的种种表现,也证明了他专横擅权,虽不在帝位却紧握实权,会招致诸多王公贝勒甚至一天天长大的皇帝非议和猜忌。


爱新觉罗.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帝,清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堪称清朝定鼎中原第一人。生前极尽尊荣,他是清初政权的决策者,名副其实的“摄政王”,不似皇帝胜似皇帝,当时的顺治就是他的傀儡,但还好他并没有做那大逆不道的事情,至死也未称帝,但死后还是享受了“成宗”的尊号,进太庙。

至于为什么多尔衮可以享受如此尊号,大概就是在于生前的成就和地位决定了。多尔衮是满清得以入关的第一功臣,也是清朝能够定鼎中原的中流砥柱,当年要不是他主张和吴三桂联合,使得吴三桂引清军入了山海关,哪里会有后来的入北京城呢?清朝统一中原之后,也是多尔衮为崇祯皇帝发丧,此后又是在他的带领下,清军剿灭了南明势力和各地的起义军反叛,满族鞑子得以坐稳宝座。

凭借着这些功劳,他本身就可以享受尊荣,再加上是他拥立了年仅六岁的顺治帝福临,所以顺治皇帝理所当然的让他坐上了大将军,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并建碑记业,使其“永垂功名于万世”,所以生前的多尔衮,他的权势就如同汉代的霍光,明代的张居正,甚至尤有过之,在他死时,余威尚在,满朝皆党羽,顺治皇帝也不得以追他为“清成宗”。

但正所谓“功高震主主必疑之,位极人臣众必非之”,况且多尔衮生前为人做事又是事事张扬跋扈,排场造势甚至超过了顺治帝,王公大臣甚至只知摄政王,不知顺治帝,再加上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事情,小小的福临早就对多尔衮怀恨在心,所以仅仅两个月以后,顺治帝便将多尔衮的尊号褫夺,毁墓掘尸,可真是“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