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国这片土地,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泊木沐 2018-05-23

今天介绍给大家的,是我们曾经推荐过的一本书——《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关于中国,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但其实一知半解的常识》)。“给孩子”系列在这几年已经推出了十本书,以名家编撰和良好品质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给孩子系列”:不必限制孩子的思维,他们没有想象中那么幼稚》)这本由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地理学家唐晓峰撰写的新书,就是这一系列今年新出的一本。

本周福利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想了解更多,就往下看吧

什么是“历史地理”?是历史+地理吗?

可以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走在北京的什刹海,不只知道这里有酒吧、餐厅和荷花市场,还知道它为什么从元代开始就是繁华之地,知道附近的京杭运河积水潭港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比如当我们坐着高铁穿过黄河、太行山,不只记得沿途的到站,还知道这些地名背后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类型。——怎么样,如果知道这些,是不是更厉害?

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历史地理学研究生,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美国雪城大学地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城市历史地理、中国先秦历史地理、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研究。

唐晓峰老师自己这样介绍“历史地理”这个他潜心研究了几十年的学科:

一个地理位置和场所的形成是有复杂演变过程的,历史地理就是试图解释和还原其时空演变过程,弄清楚一片土地的历史文化。当我们望着一片土地或者参观一处景观的时候,能知道它的历史发展脉络,而不只是表面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这样就能对眼前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有些大历史事件是很复杂的,与其相关联的地理问题也是很复杂的。

在他看来,地理不只是“地理知识”,地理还要“讲道理”,是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地理不只是历史事件发生的舞台,其自身就是一种“空间表达”,是行为本身。许多历史事件,都应该把地理加上去,这样问题才完整,才更明白。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这本书,就是帮助读者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以及祖先与这片大地的关系。

▼▼▼

在书中,唐晓峰教授这样讲中华文明与山的关系——

华夏文明是怎么大起来的?

展开一幅中国地图, 你会看到许多山脉, 纵横分布在中国大地。这些大山曾经是早期人类发展的障碍。但是华夏祖先们并没有被这些大山挡住发展的视野。征服高山、翻越高山, 把高山变成自己的领地, 令高山也闪现文明的光芒, 这是中国独特的历史地理。不懂高山文化,就不懂得中国。

在中国历史的初期, 拿下太行、秦岭、中条这三个山脉是关键。太行、秦岭两大山系在中原对接, 其间为函谷隘道, 是中华的咽喉。函谷关两边是关中盆地与洛阳盆地,都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

夏代还小, 也拿下了中条山。商人从东向西, 没有完全拿下太行、中条。周人反向发展, 在关中崛起, 步步东进,终于东出函谷,地接东西,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秦国势力翻越秦岭,占据四川盆地,经济实力大增。晋国翻出太行山(应该是出轵道, 即“太行八陉”的轵关陉), 获得“南阳”地区(今河南济源至获嘉, 不是今天的南阳), 不久称霸。韩、赵、魏三家分晋, 个个向山外拓展, 列入“战国七雄”。这些政治集团之跨越山脉, 建立隔山疆土, 最终不是靠技术能力, 而是靠政治能力。所以,是政治成果。

这样讲述何为“九州”和“禹迹”——

大禹做过什么事?我们都知道大禹治过水。大禹治水是个历史名词,这里面都包含哪些内容呢?古书上说,大禹平水土,随山刊木(伐树开路),划分九州。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大禹是做了治理、考察、规划等一连串的工作。这些工作的总的结果是开辟出一大片文明的土地。这片土地就是华夏文明的地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到处都有大禹留下的足迹。

“禹迹”于是成为一个名词,一个地理名词。它表述的是华夏这片文明地域。可以说,禹迹是华夏疆域的第一个名称,先秦时代的人们普遍使用这个名称来表示自己所在的位置。例如春秋时期的铜器秦公簋上的铭文就写着“鼏[mì] 宅禹迹”,齐侯镈钟的铭文上也写着“处禹之堵”(堵,土的意思)。

(南宋)《禹贡九州山川之图》

《左传》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在这句话里,我们看到了禹迹与九州的关系。九州是对禹迹的进一步分区,因为禹迹的范围太大了, 人们只说在禹迹里, 还是分不清东南西北。把禹迹分成九个区域,以后再说自己在什么州,就既表明了自己在禹迹里面,也说清了自己的具体方位。

《尚书》里面有一篇《禹贡》,《禹贡》所开列的九州是最清楚的,它们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另有些古书开列的九州名单与《禹贡》的不太一样,但影响不如《禹贡》大,所以人们常说的九州就是《禹贡》九州。

虽然书名是“给孩子”,但这些有着深厚积蕴的知识和宏阔的视野,不再是孩子的我们又知道多少呢?所以这本书不止适合8-18岁的孩子们读,成年人来好好学习,好像也还不晚。

更多《给孩子的历史地理》书摘,请点击——《关于中国,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但其实一知半解的常识》。想有机会得到我们送出的书,请往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