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上月光照亮从警之路

 东东东gd 2018-05-23




  □朱红梅

  细细想来,第一次真正接触文学作品,是10岁时去镇上走亲戚。大人们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我趴在沙发上,仰望着那一书架的书。我一本本拿来,如饥似渴地读着。

  临走时,我还站在书架前,眼睛来回逡巡。表叔问我,是不是想要这些书?我怯怯地点头。最后,我如愿以偿,捧回了一大摞书。

  于是,在连环画以外,我得以阅读到《十月》《收获》《红楼梦》《书剑恩仇录》等。

  在那个小山村,我坐在树荫下,翻来覆去看这些书。阳光,从枝叶间洒落。正像童话《绿野仙踪》一样,一场不期而至的龙卷风,将小女孩多萝茜刮到了另一个国度,开始了奇幻的旅行。那里的一切都是她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没错,我看这些书的感觉就是这样。

  天空澄净湛蓝,我的思绪飞得很远。可是,纵使飞得再远,我也想象不出,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我知道哪片山林的刺莓不酸,哪块地里的茅根甘甜,哪片水洼里的鱼虾多,哪个树洞里住着蟋蟀。我以为在这蓝天之下,大地之上,莫不是这样的生活。

  捧着书一页页读下去。心头涌上一种新奇、热烈、无奈、恐慌的情绪。我突然意识到,世界是广阔的,生活是复杂的。而文学,呈现的就是一个我想象不到的世界。有那么多人,在里面爱恨情仇,生离死别。隔着文字看他们,既像隔着树木看天空,辽远空旷一无所有。又像看脚底觅食的蚂蚁,连触角都分明可见。大观园里,那花木的姿态,食物的香味,人物的喜乐,真切得仿佛一回头,书里的人儿就在对你一颦一笑。

  可是,当我合上书页,收回目光,它就只是一本书。眼前的世界,阳光斑驳,花木青翠,葡萄叶在风中摇曳,几只鸡在啄食,几只鸭子在嘎嘎嘎,一条毛毛虫在时停时走。遥望长空,夕阳西下,寂寂无语。

  这些书,带给了我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我进而意识到,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只是,有些书和生活贴得很近,让我误把它和生活合二为一。有的离生活太远,让你以为只是一场恍惚的梦。

  一颗文学的种子就此埋下。走出大山,读中文系,当一名记者或者编辑,成为我的梦想。

  虽然,因为家贫,高考时因为不要学费,我选择了上警校,多少有些无奈。毕业后,我当过乘警、干过客运值勤民警,任过文秘内勤,然后竞聘上新闻宣传岗位,一呆就是15年。一半是警察,一半是记者,也算是圆梦吧。

  做新闻并不轻松,任务一个接一个。要写出一条好新闻,要现场采访、构思写作、修改投稿,要及时了解舆情,做好引导解释,作息时间不规律,加班加点是常态。

  滴水成冰的夜晚,我坐在被窝里,翻阅着烈士生前的日记,眼泪刷刷地流下;走近沿线的警务区民警,在走访帮扶贫困村民时,我们共同为命运的无常而喟叹;在火车站女子跳楼的突发现场,我一袭红裙举着摄像机的身影,闯进了记者的镜头,出现在播出的画面……2012年,我写作的报纸和电视新闻,双双获评“湖南省新闻奖”一等奖。

  可是,新闻真的是快餐,今天所记录的,明天就成了历史。有如惊鸿一瞥,激起的涟漪瞬间平复。

  怎么能在新闻之外,加入自己的思考?我试着写一点散文。然而,新闻写作的简洁、明快、精准,与文学的轻灵、跳脱、别开生面,显然有一条巨大的鸿沟。从新闻到文学,从纪实到非纪实,决定了我不可能一朝化蛹成蝶。我知道,嬗变没有那么美丽和惊艳,更多是挣扎和纠结:笔尖老是弯不过来,新闻腔难减,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

  没想到,第二年,《广州铁道报》的编辑向我伸来了橄榄枝,邀请我在周末版“南方列车”开设专栏——“红梅e语”。无知者无畏,我手写我心,大着胆子,我接下这一任务,一写就是近4年,共写作散文、时评100余篇。

  期间,我经历了自己被误诊为癌症,深爱我的奶奶离世。当生死、永别横亘在眼前,心情的复杂和沉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感觉生命很沉,一直往下坠,而所有平时重的事都往上飘。然而,正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赋予了人生的意义。每个生命,最后都将独自面对剩下的寂寞和恐惧,孤单地面对自己的欢乐和痛苦。无论在人群中还是在荒野上,那是他一个人的。

  这大把大把时间的空白,大段大段灵魂的孤独,总需要些什么来填充。当冒险的梦想远去,旅行被现实羁绊,所幸还剩下阅读和写作,来抚慰心灵的忧伤,来获取向上的力量。于是,每天在忙完正儿八经的工作、一地鸡毛的生活小事之余,我刻意为自己留下一点时间,偶尔发呆,眺望远处,坚持写作,做一点“无用”之事。

  生活似乎越来越快,世界越来越喧嚣,光怪陆离,让人目不暇接。庸碌的日常生活,很容易成为碎片,很容易就消失了。每天所面对的人与事,枯燥甚至无趣,但从现实出发,记下某一刻的偶有所得,灵光一闪,能让简单的岁月有所附丽。于是,没有宏大叙事,我只是从个体经验出发,关照生活,书写周遭见闻,街头人事,生活场景,风物奇趣,乃至家长里短,内心波澜……

  时光匆匆,人事常新。听凭岁月呼啸,我静静地看,细细地想,慢慢地写。我时刻嘱咐自己安静、从容一点,用阅读和写作告诉自己,可以活得更丰富一点,美好一点。

  这些纸上的文字,如静夜月光,它是自然的,不华丽,不溢美,却都是我对生活的记录、生命的理解和人生的感悟。作为一个初学写作者,写着,写着,又有些惴惴不安,字里行间,每一步走得如此艰难。我只是一个一直在文学殿堂外徘徊的孩子,寻找那扇进入的门。在众声喧哗中,我只是想用文字在人群中多留一点痕迹、多一点仪式感而已。我想,这是我精神原乡的起点,也是最终要抵达的目的地了。

  曾经有人问我,你通过读书,最终得到了什么?我想了想,看得见的是“加法”:我从一个警校毕业生,文学功底浅陋的基层宣传民警,成长为省、市作协会员;两获“湖南省新闻奖”一等奖。看不见的是“减法”,我慢慢减少了愤怒、纠结、狭隘、挑剔、指责、悲观和沮丧;逐渐远离了肤浅和短视,失去了无知、干扰和障碍。它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的谈吐举止,让我遇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用更敏锐的视角去观察,用更宽阔的胸怀去包容,用更平和的心态处世。

  去年,我的作品获得机会入选铁路公安文联组编的铁路公安作家丛书,我为此激动不已。将已刊出作品结集成书,这是我由来已久的一个心愿。作为一名文学路上的新人,一个笔力稚嫩的作者,我心里涌动的是感动、感谢和感恩。

  这个集子汇集了我2009年以来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的部分作品。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张策先生特为集子作序。他对于像我这样未入流的作者寄予的期望和鞭策,让我感念于心,不敢懈怠,激励我一直并将继续在路上。

  行文至此,夜已深沉。窗外,长沙城万籁俱静,街道、建筑、绿树,寂然无声。月光的清辉,静静地洒在窗台上。淡淡的白玉兰香,若有若无的芬芳。愿纸上月光,照耀在每个人的精神故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