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3个世界预防中风日。
中风(也称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性,许多家庭里的老人因此致残失去活动能力甚至不幸死亡。如果能够在早期能发现征兆,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就可以避免发生那么多的悲剧。 3个动作识别中风信号 中风最好的救治机会,就在发病后的3小时。所以一旦发现患者有眩晕、头痛、行走困难等症状要及时呼叫120。 此外,下面3个动作,作为临床上初步的判断中风的依据,也能很好地判断患者是否发病: 1. 笑一笑 让患者咧开嘴笑一下,以方便观察其口角有无歪斜、有无流口水等表现。 2. 抬手臂 让患者试着抬高两侧手臂,看看抬的高度是否相同,有无出现一只手臂无力举起,或坚持的时间缩短的情况。还可以让患者试着和你用力握手,感觉一下双手的力量有无差别。 3. 说一说 让患者讲两句话。脑卒中发生的位置如果是在语言、听觉等中枢,则会影响患者的语言表达,或者接收语言信息的能力。和患者说说话,看看患者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无出现答非所问、一派胡言的情况。 当前面三项中,出现任何一样异常,就高度提示患者可能发生了脑卒中,这时就要抓紧时间,马上叫120出车,争取尽早把患者送到有条件进行溶栓、介入以及手术治疗的医院进行诊治。 TIPS:在等待救援的同时,家属该怎么做? 让病人平卧,松开其衣领; 若有呕吐,把头面部侧向一边; 不要过多搬动病人; 不要给病人服用任何药物; 没必要给病人按摩穴位; 不鼓励自行驾车送病人到医院,应等待救护人员到场。 中风3个最重要的元凶 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烟酒过量等,都属于中风的危险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3个元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没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高”!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会在年龄的基础上,对血管状态产生较大影响,如在血管壁形成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包括脑卒中在内的严重后果。 日常做好7点预防中风 日常生活做到以下 7 点,可以有效预防中风、控制病发: 1. 控制原发病 控制原发病是预防中风的一个重要环节,有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应该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 2. 适度运动 可选择柔缓的运动,比如散步或打太极拳等。运动能避免肥胖,增强体质,还能让人身心愉悦。 3. 注意饮食 多吃水果、蔬菜,适当增加全麦制品及豆制品摄入;有高血脂的人应不吃或少吃富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油、蛋黄、动物内脏等,常吃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大豆、绿茶、香菇、葡萄、海带、黑木耳、燕麦、小米等。 4. 保持情绪稳定 平时血压就偏高的人,更要保持情绪稳定,遇事要冷静,更不要熬夜通宵,比如打麻将等。 5. 避免突然用力 比如不要用力大便,保持大便通畅;不要用力咳嗽。 6. 不要暴饮暴食,避免大量饮酒 这些都可能使血压升高。特别是天气剧变(如寒潮来时)的季节,更要多加小心。 7. 每年检测脑血管功能 45岁以上中老年人每年体检时,加上脑血管功能的相关检测,有助于在出现症状前,及时发现脑血管病。 编辑:王大璐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