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romini 2018-05-26
2017-11-06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
与教学能力试题精选(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李商隐《锦瑟》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七律,以下不合适的是(  )。
A.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B.崔颢《黄鹤楼》
C.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D.杜甫《春望》
2.导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借助其中的作品讲解鲁迅的语言特点,下列不合适的是(  )。
A.《记念刘和珍君》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藤野先生》
3.教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建议学生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培养阅读兴趣。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
A.《海的女儿》
B.《麦琪的礼物》
C.《绿野仙踪》
D.《夏洛特的网》
4.某教师在八年级开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成长的岁月”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合遥的是(  )。
A.《春风沉醉的晚上》
B.《麦田里的守望者》
C.《青春之歌》
D.《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5.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的是(  )。
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D.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6.教师讲解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儿化具有区分词义和词性的作用,下列可以举例说明的是(  )。
A.头儿盖儿
B.鱼儿叶儿
C.人儿根儿
D.歌儿馅儿
7.某版教科书《词五首》课后有这样一段文字:词是唐五代时期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乐府”“近体诗”“长短句”等。这段文字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
A.练习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选文系统
8.学习闻一多《想和做》后,教师布置一项作业,引导学生运用表格积累成语“锲而不舍”。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用自己的话定义该成语 联想一个近义词和反义词用画图表现自己对该成语的理解 用该成语造一个句子
用自己的话定义该成语
联想一个近义词和反义词
用画图表现自己对该成语的理解
用该成语造一个句子
A.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积累的方法
B.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使成语的含义外显出来,
C.规避了枯燥的机械训练,增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D.从评价形式看,该教师能够有效运用终结性评价
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对这种文本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往往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形式上较为复杂
B.简明、直观、概括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C.文本内容充满跳跃性,与意识流文学作品相似
D.将此类文本插入文字材料中,有助于读者理解材料
10.语文课程改革倡导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  )。
A.学校应充分利用自己已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资源
B.教师要结合使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
C.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情境
D.教师要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1.阅读《风筝》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一教学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B.该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水平和想象能力
C.教师的提示语明确、具体,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
D.该生不能进一步补充,说明形象描述能力较弱
12.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从表述时间的语句人手,教学切人点选择恰当
B.追问重复前一教学环节,小结了新闻语言的特点
C.提问能调动日常生活体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D.提示语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情感13~15题略。
二、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6题20分,第17题20分。第18题25分。共6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6~18题。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褛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膏。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新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课文导语
洞庭湖的岳阳楼,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题咏,在唐代就已声名远扬,更因宋代范仲淹的这篇名文而熠熠生辉。让我们循着本文的记述,做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
课后练习
一、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乃重修岳阳楼。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6.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问题:
16.回答上述材料中“课后练习”第三题,不少于200字。(20分)
17.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依据。(20分)
18.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9题20分,第20题5分。第21题15分,共40分)
阅读某教师有关《背影》的教学叙事。完成第l9题。
案例:
《背影》中写到“父亲”送别过程中对“我”说过四句话,摘录如下:
他踌躇了一会……出去吧,里边没人。
我所使用的教科书在“研讨与练习”中说:“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中说的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请找出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话语朴实而简洁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怜爱儿子的深情。”本题要求学生体会对话,感受描写的作用和妙处。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弱项。我把这个大题分解为六个小题:
(1)“父亲,,能不能再多说几句话?多说些什么话?有没有这个必要?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四句话?
(2)这四句话都不长,是不是因为::“亲”无话可说,或者表达能力差,你能结合“父亲”的性格、境遇分析一下吗?
(3)“父亲”每说一句话时,脸上都有某种相应的表情,但文中没有直接写,你能说出“父亲”每句话的表情吗?
(4)第一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的背后还隐藏着某种潜台词,请补充出来。
(5)第二句话“我饿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除了表达“父亲”的爱子之情外,在文章结构上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6)假如将第三、四句对话合在一处,中间省去动作描写,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怎样?
问题:
19.请评析该教师设计的练习题与原题相比有哪些优点。(说出两点即可)(20分)
20、21题略。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要求涛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在选项给定的四首诗中,A、B、C项都属于七律。D项,《春望》是五字句的律诗,属于五律。 
2.A【解析】《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革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记念刘和珍君》。 
3.B【解析】A项,《海的女儿》是丹麦童话作家、诗人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晶。C项,《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在1900~1920年期间陆续创作发表的奇幻冒险童话故事集。D项,《夏洛特的阀》是美国作家E·B·怀特发表于l952年的经典童话。以上三项都是童话故事,只有B项《麦琪的礼物》是美国著名文学家欧·享利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不属于童话故事。 
4.A【解析】B项,《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长篇小说,小说充分描写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C项,《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我国作家杨沫,小说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在这一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D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小说描写了白人少年哈克贝利与黑奴吉姆的种种奇遇。以上三部都与成长有关,A项,《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郁达夫,这篇小说主要表现的是下层劳动者,描绘他们的苦难,表现他们的抗争,歌颂他们的品德,揭示他们不幸遭遇的根源。 
5.C【解析】A项,“知”通“智”,意为“智慧”。B项,“帖”通“贴”,意为“粘贴”。D项,“还”通“旋”,意为“转身”。C项中无通假字。 
6.A【解析】在A项中,“头”的意思为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儿化后的“头儿”则有“首领”之意;“盖”是动词,儿化后的“盖儿”则为名词。 
7.B【解析】课文的课后文字是对“词”的知识介绍,是对课文知识的补充,属于教科书的知识系统。 
8.D【解析】终结性评价是指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如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了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该教师的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 
9.C【解析】连续性文本承载信息的媒体是文字或符号,从左到右成一行,连接每一行就成了一条连续直线,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都属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往往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便于理解.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但这不代表其文本内容充满跳跃性,更与意识流作品有本质差别。 
10.D【解析】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学校、教师都要积极刨设情境,利用已有资源.开发潜在资源,充分使用媒体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教师开展活动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无关。 
11.C【解析】在该教学实录中,教师想要通过放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场景,这一教学环节能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A项正确。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该生能够完整地说出句子,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水平和想象能力,B项正确。然而,他不能进一步描述,说明他的形象描述能力还有待提高,D项正确。而教师的提示语“说得生动一些,语言再美一些”却比较抽象,并未对学生作出具体指导,C项错误。 
12.D【解析】从A句的提问可以看出,教师的切入点是关于时间表述的句子,A项正确。B句为教师的追问,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出“新闻语言要求准确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特点,B项正确。C句的提问使学生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体会情感,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C项正确。D句中的“最后”“新的”并不是重点词语,此处的提问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D项错误。 
13~15题略。 
二、教学设计题 
16.【参考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应把大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二位,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以他们的行动实践了这一句话。诸葛亮在运筹帷幄之中,以天下为己任,助刘备得江山,并在刘备死后发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康梁二人为解除民族危难,毅然“公车上书”,要求维新变法。鲁迅为改变国人愚昧麻木的思想,选择弃医从文,并留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作为他一生的写照。他们都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丽乐”做到了实处。 
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敢为天下先。以建设祖国为己任,让世界的昨天记得我们,把世界的明天交给我们。 
17.【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及小组合作,品读文章精彩的景物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感情。 
(2)制定依据 
①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教学目标。 
②本文内容特点。 
③学生学习水平及身心发展特点。 
18.【参考答案】 
(1)导入 
师: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让世人记住了虽一生历尽坎坷,却仍心系天下的范仲淹,也让他的《岳阳楼记》千古传诵。 
(2)初读,疏通文章大意 
①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旦斤准字音,注意停顿,初步体会情感。 
②学生自由朗读。州 
③个别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④小组合作,解决预习中不理解的字词。 
⑤集体交流小组提出来的疑问。 
⑥通过解释画线词、理解句子,检查对文意的理解。 
(3)品读,欣赏文章景致 
①岳阳楼之大观: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 
既然“前人之述备矣”,那作为写作大家的范仲淹自然不会再拾人牙慧去写“岳阳楼之大观”,而是另辟蹊径重点写出了自己的情感。 
②阅读第3、4段,做圈点批注并有感情地朗读。 
③集体交流、朗读,并充分发挥想象背诵。 
(4)悟读,体味作者情怀 
①“得无异乎”,一个“异”字,写出了迁客骚人截然不同的览物之情,那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吗? 
提示:为引出古仁人之心。 
②“或异二者之为”,又一个“异”字写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怎样不同的情感? 
提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与外界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跟什么有关系呢? 
提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积累拓展 
①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名句。 
②搜集并积累有关岳阳楼的名句。 
③搜集古往今来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的人物事迹,感受其博大胸襟。 
三、案例分析题 
19.【参考答案】 
(1)该教师设计的练习题更加具体,指向更加明确,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2)该教师巧妙地抓住空白点设计练习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3)该教师设计的六道题由易到难,能够将本来复杂的问题化简,学生一步步接近作者的真实情感,切实体味父子之间的深情。 
20、21题略。
百度教育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