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芬奇睡眠法”不科学,用打盹代替睡眠来增加工作时间得不偿失!

 timtxu 2018-05-27

众所周知,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其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网上流传着名为“达芬奇睡眠法”的睡眠方法,让这位艺术大师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相传,达·芬奇每工作4 小时就去睡15~20 分钟,这样一天下来,只需睡2 个小时左右,还能余下大把时间从事创作,并保持充沛的精力。

而网上盛传的达·芬奇睡眠法认为:人每隔4 个小时小睡15~20 分钟,夜晚就可不必进行长时间睡眠。如此,每人每天只需睡6 个“15~20 分钟”就够了,加起来少则1.5 小时,多不过2小时。

记者查询发现,这种睡眠方法其实是一种多相睡眠,意思是把完整的睡眠时间分割开来。不少人都希望通过它来缩短睡眠的总体时间,同时人的精神状态却可以和连续睡9 个小时的单相睡眠差不多,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工作和学习。

然而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周倩看来,这种睡眠方法并不科学。周倩表示,我们的大脑根本无法适应“ 多次打盹”的睡眠模式。我们的生物节律是双相而不是多相的,这决定了我们的身体总是倾向于一个整块的睡眠时间。而试图利用多次短暂的打盹来减少睡眠总量的做法,会让睡眠不同阶段的时间都缩减,扰乱生物节律,最终可能会造成类似睡眠剥夺和睡眠节律紊乱症的负面效果,例如身体和心理的机能减退、焦虑和紧张感增强、免疫功能降低。

在近日发布的4 月科学流言榜上,记者看到达·芬奇睡眠法也是榜上有名。文章指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达·芬奇睡眠法就是达·芬奇提出来的。达·芬奇本人是否按照此方法进行睡眠也无从考证。

文章强调,特殊时期或者短时间内用此方法或许可行。比如战争时期,人的确可以做到24 小时、36 小时,甚至48 小时不眠不休,但那只是特殊情况下的应激反应,不能成为常态,不具备科学性和普遍性。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都会大打折扣。当我们无法保证一次完整的6~8 小时睡眠时,稍稍打个盹的确可以缓解疲劳,但是持续地采取这样的方法进行睡眠,并不能达到传说中的高效休息。而且,想用打盹代替睡眠从而增加工作时间,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睡眠
达芬奇
科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