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⑴借用寓言说理。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 ⑵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 ⑶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 1、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怎样? 2、作者对“笑”鲲鹏和别人的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肯定呢? 3、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4、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什么样的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5、比较阅读: 【师生互动】 学习完这篇文章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生: 师: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逍遥游》 一、自学评价 1⑴翼 ⑾shuó 2.(1)反——返 (2)辩——变(3)有——又 3.(1)判断句(2)介宾短语后置句(3)宾语前置句(4)宾语前置句 4.(1)①志向 (2)①名称、名字 (3)①图谋 ②谋划、筹划 (4)①放上、安放 ②放弃、放下 (5)①尽、止 ②走到头 二、文本研习 1、课文层次: 2、作品的主题 先述后议、先破后立 3、 作品的艺术特色:鸠、斥鷃 ⑵ 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⑶ 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 1、三个笑,第一个在第四节:“蜩与学鸠笑之曰:……”第二个在第六节:“斥鴳笑之曰:……”第三个在第七节:“宋荣子犹然笑之……”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反对、反驳 2、否定后者好理解,关键是否定前者不好理解,因为“鲲鹏展翅”早已作为积极的意象被人们广泛引用。但在本文中,作者在讲述这一寓言故事时,突出的不是鲲鹏本身,而是风力,“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对风力作用的突出,实际上就是对鲲鹏的否定。 作者写了“笑”的双方,对“笑”的一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作了否定,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顺便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是的,本文也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3、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以三“无”(无己、无功、无名)作结,有力地论证“无所待”观点。 4、应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并非外在的表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5、略 一、基础知识 1. D 2.B 3.D 4.B
二、内容镇空。 1.《庄子》 三、阅读理解 1、①效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