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伦敦利兹酒店喝下午茶

 小蜗牛3 2018-05-31

英剧《唐顿庄园》在伦敦利兹酒店完成了大结局的拍摄

利兹酒店位于伦敦的闹市中心,附近是大牌林立的邦德街,本地人扫货圣地摄政街和牛津街。隔壁便是鼎鼎大名的萨维尔街,集中了高级定制店铺,店面都不大,橱窗里的正装、礼服、皮鞋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考究。它们仿佛触手可及,如同邻居的裁缝铺,但你知道,那只是富人阶层故意露出的一角。

建于1906年的利兹酒店也是如此。它的隐藏在主街边的小巷子里,不小心容易错过,大门很小,没有停车场,只有年纪颇大的侍者,穿着燕尾服戴着礼帽,迎来送往。

通过仅容一人通过的木质旋转门,仿佛穿越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大堂远不如现代酒店高挑、庞大,但却采用了大量金箔装饰,极尽奢华。所有局促和嘈杂被挡在了门外,时间在这里短暂凝固。正好gentleman和lady可以坐下来,好好的品尝一次下午茶。

利兹酒店以下午茶闻名伦敦,需要提前预定才能拥有一席。我们去的时候是下午4点左右,大厅里已经座无虚席,衣着考究的男女各居一隅,谈天说地。伦敦大概是欧洲最讲究形象和外表的城市。无论是在金融城,还是小餐馆、公共汽车、街头巷尾,伦敦人喜欢穿得体的正装,随时可以上台演讲。体面和讲究,就是伦敦范儿的一部分,这很British。在利兹喝下午茶也对着装有要求,必须正装,男士要打领带或领结。否则将会被拒之门外。当然,英式正装也有很多种形态,大家可以自行学习。

我们人数较多,就包了一间较大的包房。William是我们体验利兹下午茶的导师,他高高的个子,身材修长,打着灰蓝色的领带,讲话抑扬顿挫,非常有节奏感。William年纪不大,但资历不浅,曾为女王和皇室操办过下午茶会。

我们围着一张铺着雪白桌布的长桌坐下,William首先强调,这是一张标准高度的桌子,如果不是端茶杯和吃茶点,不要把手放子桌子上,这是基本的礼仪。他解释说,古代桌子的工艺水平不高,如果我们把手臂放在桌上再压上身体的重量,很容易使桌子侧翻,于是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William Hanson是英式下午茶的礼仪专家

当天的茶是由印度阿萨姆、锡兰和肯尼亚的三种红茶拼配而成,色泽红润,味道尚可。若但论茶品而言,并非太讲究。阿萨姆的茶比不上大吉岭的茶,通常用作奶茶;而肯尼亚和锡兰红茶都是茶界中较为普通的产品。

不过用今天的话说,英式下午茶,茶只是个场景,重要的是氛围、仪式感与人情世故。下午茶本质上是一场社交,举手投足,每个细节都要讲究起来。

比如端茶杯,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柄,而不是通常的用食指勾住杯柄。正确的姿势就像拿小提琴的琴弓,错误的则像扣板机。倒茶要使用茶漏,防止茶渣冲入杯中。桌上摆着红色与白色两种糖块,红色用于咖啡,白色用于茶。英式红茶可加奶、加糖,用调羹搅拌时只能前后拨动,而不能在杯中画圈,更不可以撞击杯壁发出叮叮的声音。这些都被认为不礼貌。

利兹酒店的茶点放在三层的餐盘上,下面两层是三明治,最上面是花花绿绿的小甜点。三明治只有手指宽,4种口味,每4条一组,摆成一个正方形,William说,下午茶点要从下往上吃,由咸而甜,不可以乱拿。也就是说先从三明治开始吃。谁坐在餐盘前,谁就要负责传递餐点。他要端起餐盘先询问右边的客人想吃什么,再问左边的人,等两边都选好后,他才能自己选一块。如果谁想吃餐点,一定要先问一下边上的人是否需要,确保左右都照顾到,再满足自己。这种吃法虽然烦琐,但也不断释放着善意促进了彼此的交流。

下午茶的第二道餐是司康饼。

司康饼(scone), 是英式快速面包(Quick Bread) ,它的名字源自司康石(Stone of Scone) 或命运之石 (Stone of Destiny),那是曾经苏格兰皇室加冕的地方。传统的司康饼是塑成三角形,以燕麦为主要材料,将米团放在煎饼用的浅锅中烘烤。而流传到现今面粉成了主要材料,而且像一般面包一样是以烤箱烘烤,形状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三角形,可以做成圆形、方形或是菱形等各式形状。司康饼可以做成甜的口味,也可以做成咸的口味。

最重要的是,吃司康饼要吃热的,所以必须现烤。当吃完三明治后,侍者才将司康饼端上来。司康饼的正确吃法,是将其掰开,涂上一层奶油和一层果酱。“先涂奶油还是先涂果酱,这也有两大流派”,William说,你们可以都试试。

热乎乎的司康饼,散发着黄油与麦香味,再涂上奶油和果酱,味道确实比三明治好吃多了。“女王其实不先吃司康饼”,William一遍抹上果酱一边说,“只是她的狗爱吃,所以每次她也把司康饼给客人们吃”。这个笑话有点冷,但也很British。

一位朋友问William,如果感觉不好吃怎么办。“啊,这个问题很好”,他咬了一口司康饼说:“你来喝下午茶,就是要默认这些都很好吃的。“所以好不好吃的问题对英国人来说并不存在,他们并不是十分在意这个。下午茶女主人设定的话题,来宾们的装束,今天天气好不好才是最重要的。讲究的是由里到外,骨子里的体面。

以下午茶为主题的油画

顺便说一下英式下午茶的起源,从中也可以看到中英两国对茶的不同态度。1610年,荷兰商人首次从中国带回了少量的武夷红茶,成为中国输往欧洲时非常受欢迎的商品。那个时候,中国对于欧洲人而言仍然是一个神秘而富足的东方国度,来自中国的任何物品总赋予了高贵的气息。

因武夷红茶的启蒙,红茶在英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皇室、贵族逐渐向普通平民渗透的过程,并逐渐形成了英国独有的红茶文化体系。英王查理二世的皇后凯瑟琳为红茶在英国的引进和传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凯瑟琳皇后原为葡萄牙公主,据称酷爱饮用红茶,她嫁至英国后,首度将红茶带至英国宫廷,因此也被称为“饮茶皇后”。

武夷山,英文为Bohea。由于最早的红茶来自武夷山,Bohea一度成为中国红茶的代称,被西方人认为是最好的红茶。而武夷红茶的根源则是产于桐木关的正山小种,或称小种红茶。英国人最开始接触的就是“正山小种”。这种红茶很好识别,有一种淡淡的松烟香味,随茶香一起飘溢出来,融入鼻腔和口腔。桐木关海拔较高,接近武夷山的最高峰,因而雨水充沛,气候潮湿。做红茶需要烘焙,当地人便设计了烘焙的二层小楼,上层放茶,下层点燃马尾松。这个房子也被称作“青楼”。于是,传统的正山小种都带有这种马尾松的味道,一饮便知。

在英国由皇室普及到民间的下午茶,成为了重要的生活方式,对茶叶量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于是英国“植物大盗”便从武夷山带走了茶树,经过多次试种,终于在印度大吉岭栽培成功。然而吊诡的是,大吉岭的制茶技术却照搬了福建乌龙茶的制法,于是享誉世界的真正大吉岭红茶喝起来其实更接近于闽南乌茶,带有优雅的花香。英国采购商们用拼配的方法再加入佛手柑油,制成了浓郁刺激的伯爵红茶,可以放开的加奶加糖。

今天,红茶的种类已经异常丰富。那些琳琅满目的红茶,为了满足全球化的味蕾,甚至拼配了各种香料。

而在英国,富于仪式感的下午茶,源自贵族与上流社会的社交需求,主要关乎礼仪、秩序、修养、尊重感与人情味,茶与点心好不好吃倒不太重要。尽管那些繁文缛节有时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对于日趋肤浅而琐碎的日常来说,仪式感就是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觉得自己还与众不同。

物与人的关系,最终会回到人本身才有价值,而拘束和限制很多时候又是美的前提。我们喝茶、我们聊天,我们总要体面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