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压药需警惕重复使用-健康报网

 濮水新声 2018-05-31
                   □解放军第302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刘丽萍

  高血压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可导致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眼底等靶器官病理损害并致功能障碍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占高血压患者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升高是因为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及疾病所致的一种临床表现。

 常用的降压药有七类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高血压确诊后,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坚持降压药治疗,目标是降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及死亡风险。由于降压药种类较多,患者用药需知其然更应该知其所以然,以避免重复用药。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利尿药:通过利尿排钠,降低容量负荷,改善增高的血压。主要具有降压作用的排钾类利尿药有噻嗪类(如氢氯噻嗪、氯噻嗪)和袢利尿药(如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兼有排钾及扩血管作用的利尿药(如吲达帕胺),以及排钾、保钾双重作用的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如氢氯噻嗪/阿米洛利)。

  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通过降低心率及交感活性使心排血量降低从而起到降压作用。常用于高血压治疗的β受体拮抗药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和拉贝洛尔等。

  钙通道阻滞药(CCB):通过拮抗平滑肌的L-型钙离子通道从而发挥扩血管(二氢吡啶类)及降低心排血量(非二氢吡啶类)而起降压作用。二氢吡啶类CCB包括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尼卡地平和拉西地平等,非二氢吡啶类药物有缓释地尔硫卓和缓释维拉帕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通过抑制ACE酶使血管紧张素Ⅱ减少,增加缓激肽生成而降压。主要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和咪哒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通过拮抗血管紧张Ⅱ的AT1受体可能继而激活AT2受体发挥降压作用。主要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和奥美沙坦等。

  α受体拮抗药:通过拮抗血管平滑肌上的α1受体,使血管扩张而降压。主要药物有多沙唑嗪、特拉唑嗪、哌唑嗪、乌拉地尔、酚苄明和妥拉唑林等。

  固定复方制剂与规格:通过不同降压机制药物的小剂量联合起到协同降压作用,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主要药物有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氯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培垛普利/吲达帕胺和复方罗布麻等。

 药物治疗应遵循五个原则

  1.优先考虑药物是否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和可持续利用,选择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药简单、依从性好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长效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2.常用的不同种类降压药均适用于高血压初始和维持治疗。首先使用小剂量单药作为初始治疗,避免血压过低;若单药治疗血压不达标,推荐小剂量联合用药;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使用方便,依从性好。

  3.应注意对患者的用药反应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测,警惕多重用药带来的治疗风险。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均有其不良反应和禁忌证,适当的联合治疗可以提高降压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了解常用降压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如ACEI类引发的咳嗽、CCB所致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心率加快及下肢水肿、利尿剂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利血平引发的抑郁等精神症状等。如不良反应严重或不能耐受,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应注意个体化给药。清晨高血压患者,应选用平稳、长效的降压药物,并根据血压特点选择用药时间。发生餐后低血压的患者,应避免诱因(如进食过饱、高碳水化合物餐等),并考虑调整治疗用药。温度变化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较其他年龄人群较为显著,随着气温升高,血压呈降低趋势;温度变化越大,血压波动越明显,应注意调整给药方案。

  5.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包括立位血压)并评估耐受性,若出现低灌注症状、体位性低血压或其他不能耐受的情况,应考虑减少降压治疗强度,尤其是联合用药时,并识别其他可能降低血压的因素,包括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从而保证降压治疗的安全有效。(戴欣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